黃河,中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公里,黃河北與南部,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夾帶了大量的泥沙,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多次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黃河作為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被國人稱為“母親河”,每年生產16億噸泥沙,其中有12億噸流入大海,剩下4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于農業種植 如今,黃河的水變清了,也就意味著其中的含沙量有所減少了,黃河的泥沙主要是來自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這兩個地方,且這兩地的水土條件一直十分的惡劣,特別是黃土高原,常年風沙肆虐,國家也是耗費了不少心力、財力去整治,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今確實是有了明顯的好轉,隨著逐年遞減的輸沙量,使得黃河中的含沙量也在減少,從而便變得清澈起來 另外,由于上游地區的 地壩河 水庫的作用,也使得含沙量變少,黃河水變清,人們都為這個現象拍手叫好,在古代,人們也將黃河水變清視為吉兆,但專家們卻對此仍存在著擔憂 專家們認為,黃河水泥沙含量高這一現象,已經存在了好長的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里,它的渾濁早就同周圍的生態環境融合在一起,當它水質變清后,也肯定會相應地打破周邊生態的平衡,其實,河中的泥沙并不是沒有用處,其淤沙對于河道存在著一定的平衡作用 如今隨著其含沙量的大大減少,也將大大增加了下游地區的防洪問題,這無疑是另外一個巨大的考驗,雖說黃河的“含沙大”問題得到了治理,但紛至沓來的問題還有很多,且對于這些問題也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這也是大自然在給人類敲警鐘,伙伴們怎么看呢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地理一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