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打皮有技巧,打得好葫蘆就顏色金黃洪亮,不愛干裂。打得不好,皮色永遠還是泛清白,還容易發霉,或者干裂。 葫蘆剛摘下來的時機也是有講究的。首先需要確定它是否成熟了。葫蘆成熟度越高,干透后皮色越好。如果是半成熟,很好判斷就不要摘下來。不容易判斷的是稍微有些不成熟的葫蘆。此時葫蘆皮剛剛泛白,仔細看還稍微留有絨毛,那么一定要在藤蔓上再放一陣,只要不摘下來,它就不會干扁。但是不可以放置時間過長,這樣會導致葫蘆皮色不理想。 摘下來的葫蘆,需要在陽光下再放置幾天,以利于先自然揮發一部分水分,免得打皮完畢后大量水分突然蒸發導致葫蘆皮的緊縮——一般來講,無論多么成熟的葫蘆,打皮完畢到完全干燥,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縮水。葫蘆越大,縮水的比例越大。(舉個栗子,如果一個直徑40公分的葫蘆,干燥后直徑可以縮小兩公分,周長能夠縮小兩寸) 打皮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少量幾個的葫蘆,適合用鈍刀刮皮,像西餐刀,牛角刀都適合。(銳利刀不行,會傷表皮)竹刀塑料刀一般刮皮不徹底。這種方法比較累,效率也低。刮皮完畢以后,還需要用鋼絲球再輕輕擦一遍,不然葫蘆干燥后表面會有一層薄薄的白膜。 二是大量葫蘆的情況下,要用打皮機。就是在電動機上安裝鋼絲盤狀的打磨絲盤。這種方法是用機器盤端的飛速旋轉打磨去掉葫蘆表皮。好處是效率很高,效果比較徹底干凈,不用再清理一遍。(通常大量的小亞腰葫蘆都用機器打皮) 這兩種方法在打皮完畢之后要統一把葫蘆在堿水里泡一遍。目的是減少晾曬不當造成的干裂,同時葫蘆皮色會更加容易變成金黃色。堿水泡完要把葫蘆擦擦干,然后在有陽光的陰涼處通風懸掛晾曬,葫蘆四面不能互相接觸,否則很容易生長霉瘢。晾曬到一半干燥時,可以完全放在陽光下,葫蘆皮的變色由太陽曬為最佳。 第三種是有不少葫蘆在藤蔓上就已經干燥了或者半干燥狀態,那么這種葫蘆打皮用第一種方法是不行的,根本打不動。第二種也不行,打不干凈。這種葫蘆只能先讓它慢慢干燥,干燥后再用水把外皮泡軟,然后用前兩種方法去皮即可。晾曬時不用泡堿水。 泡堿水 所有晾曬的方法,重點在于葫蘆四面通風,尤其不要接地,接地必然發霉。當葫蘆變色發黃,搖動里面種子嘩嘩出響的時候,就可以拿下來把玩了。或者烙畫,彩繪,雕刻成其他工藝品。 葫蘆是天然可愛的玩物,自己動手打皮就是個開心享受的過程。葫蘆的人文底蘊和人格色彩就是從它打皮開始浸染的。誰打的皮,葫蘆就帶著誰的性格,遠遠感受,就像是有生命力,活的一樣! 我是《愛瓠說》葫蘆文化,書法篆刻,工藝美術的小筑。常來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