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是心內科常見疾病,屬于“心律失常”的范疇,發生率逐年升高,同時發現年紀越大,房顫發生越多,超過80歲老人中30%出現房顫!房顫人士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明顯升高,是正常人的7倍。房顫造成的腦梗死面積更大,致死率更高,致殘的程度更為嚴重!今天喵醫生聊聊 “房顫”預防血栓形成、預防腦梗的抗凝處方! 一、什么是“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1、心臟就像人體的“發動機”一樣,通過心臟有節奏的規律的收縮和舒張運動,血液在全身各處循環,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正常心臟節律在60次至100次/分鐘。 2、當房顫發生時時,心房以 350 至 600 次 / 分的頻率蠕動,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血液在心房內流動緩慢,久而久之,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便從心房進入全身動脈系統,一旦卡在某處的動脈血管,就會閉塞此處動脈血管(醫學術語稱栓塞)。 二、房顫會造成哪些器官栓塞? 1、最常見的栓塞部位是腦動脈血管,導致腦梗死。 2、栓塞在腎動脈,導致腎壞死。 3、栓塞在為小腸供血的腸系膜動脈,導致小腸壞死,表現為劇烈腹痛,如不及時處理,可有生命危險。 4、栓塞在下肢動脈,導致下肢肌肉壞死,嚴重者需截肢。 三、如何預防房顫造成的血栓栓塞? 使用抗凝藥物(華法林或者達比加群等)。 四、所用房顫人士必須使用抗凝藥物嗎?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血栓栓塞并發癥的風險并非取決于心房顫動本身,而是取決于有沒有其他導致血栓栓塞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也就是,是否使用抗凝藥物,取決于您的評分! 五、我的房顫是陣發性的,也需要使用抗凝藥物嗎? 無論是陣發性房顫,還是是持續性房顫,如果評分大于等于(≥)2分,都需要使用抗凝藥物。 五、如何評分?評分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評分是根據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患過缺血性卒中、年齡大于 75 歲等。 1. 存在心衰,為1分。 2. 存在高血壓,為1分。 3. 年齡≥75歲,為2分。 4. 存在糖尿病,為1分。 5. 已經發生過腦梗(包括腔梗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為2分。 6. 存在血管疾病,為1分。 7. 年齡在65歲至74歲,為1分。 8. 女性,為1分。 評分總共為9分。 這些危險因素都沒有的心房顫動患者(評分為0分或者1分),無需用抗凝藥物。 六、華法林是抗凝作用確切、價格便宜的口服抗凝藥物,需要監測凝血指標。 1. 服用華法林需要定期查血,監測抗凝的強度。 2. 既要預防血栓,又要注意預防出血,尤其消化道或腦出血。 3. 判斷抗凝強度的指標是INR(國際標準化比值),抽血檢查項目。 4. 經華法林治療,INR 應達到2到3范圍,低于 2(<2) 時抗凝作用不足,超過 3(>3) 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5. 達到 INR 范圍(2到3),每個人士所需華法林的劑量都不同,個體差異比較大。 6. 目前醫院或者藥店銷售國產和進口華法林。 7. 國產的華法林有兩種劑量,分別為 2.5毫克 和1毫克。 8. 芬蘭產的華法林每片 3毫克。 9. 無論是國產還是芬蘭產的華法林,一般應從每日2.5毫克 或 3毫克 為開始使用劑量。 10. 用藥5天,檢查INR,如 INR 達不到 2值 3,可增加劑量 1毫克,逐步調整用藥劑量。 11. 開始每 3 天左右需抽取血液檢查 INR,一旦 INR 穩定了,可 1至2 個月查 1 次 INR。 12. 房顫人士一定要經常和心內科醫生聯絡,掌握和管好自己的 INR。 七、華法林使用時注意事項 1. 避免一次吃大量的新鮮蔬菜水果,可能減弱華法林的抗凝效果。 2. 感冒發燒時,服用同樣劑量的華法林,INR 水平可能會增高, 3. 抗生素(消炎藥物)可能會降低INR水平 八、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能替代華法林嗎? 1. 不能替代。 2.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藥物, 3. 而對房顫造成的血栓栓塞預防效果不明確。 九、有沒有不需取血監測 INR 的抗凝藥呢? 1. 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藥。 2. 達比加群,每日 2 次,每次 1 片(110毫克) 。 3. 利伐沙班,每日 1 次,每次 1 片(15 ~20 毫克)。 十、心房撲動患者同樣存在血栓栓塞風險,也應以上述原則決定是否口服抗凝藥物。 |
|
來自: 梅花8tfs0n9pcx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