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有個比較傳奇的國家,那就是阿富汗。阿富汗是個伊斯蘭國家,是一個位于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人們通過從電視上看到的畫面以及媒體上關于目前的阿富汗報道,得出結論:這個國家至今尚未脫離中世紀時代。難怪英國國防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在2010年訪問阿富汗時,將阿富汗稱為“破碎的13世紀國家”。然而,上世紀50、60年代阿富汗確是非常現代的,因為戰爭的到來,阿富汗瞬間支離破碎。國不國家不家。 戰爭后的阿富汗 阿富汗在近代經歷過三次超級大國的軍事入侵,分別是:十九世紀的大英帝國、二十世紀的蘇聯和到現在的美國。這三個大帝國,在其最強盛的時期都未真正打下阿富汗,說是打不死的小強不為過吧。 大英帝國 在十九世紀,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意為英國的旗幟遍布世界各地,旗幟被太陽照射永不黑暗。其間分別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擊敗英國的入侵。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國面積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阿富汗人民依靠地形,多次打退英國的入侵。 日不落帝國殖民面積 蘇聯 在兩極格局蘇聯軍備競賽占上風的時候,壓制著美國。二十世紀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普什圖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開戰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表示堅決支持阿富汗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打擊當時親美的巴基斯坦,迅速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但在后期其領導人不愿任憑蘇聯擺布不聽指示,蘇聯在阿富汗先后發動了3次政變。但不管如何,新上臺的領導人都不聽蘇聯的話,隨后蘇聯直接出兵。蘇軍深陷各個勢力游擊隊泥潭如美國陷入越南一樣,難以速戰速決。隨后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就從阿富汗撤兵,終止沒有結果的阿富汗戰爭。 蘇聯軍隊閱兵 美國 現在的美國更不用說,美國軍隊以打擊庇護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名義,租用了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機場,后來又將其擴建為功能齊全的軍事基地,美國目前在阿富汗維持著大約1萬人的部隊,但還是沒達到完全掌控。美軍曾惱怒到用幾百萬美金的戰斧導彈,炸一個幾十元人民幣的帳篷,可想而知其中的無奈。 美軍在阿富汗 中亞地區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戰略資源重新引起世界的廣泛注目,并且阿富汗是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三大戰場的結合部,所以各個超級大國非常重視。我們中國近代也曾陷入類似危局,不過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和智慧挺過種種艱難,使得我們現在國強民富,成為世界多極中的一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