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出岫朗誦的《黃帝內經》音頻 白云出岫先生朗誦的《黃帝內經》堪稱經典,網上可以搜索下載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古文的一個簡便方法就是朗讀。 寫這一篇的時候猶豫了一下,想了想還是一次把推算都講完。運氣七篇原文里有我覺得需要單獨講的內容,以后再拿出來跟大家一起探討,然后五運六氣快速入門系列今后主要還是分享運氣病案為主。 五運六氣快速入門系列都認真看過的師兄,今天這篇文章以后就都應該會推算了。如果還不能準確、流利地推算,你自己看著辦 畢竟我前面辛辛苦苦地掃雷也掃了這么長時間。你怎么也得對得起我掉的幾百根頭發和死的那么多腦細胞吧? 推算內容其實不多,都是需要記背的東西。多用多看,混熟了就好辦了。 我光講推算口訣和方法肯定很省事,但是我還是想盡量依據《黃帝內經》原文來。 這樣做的好處,一個是讓大家知道這個推算方法在《黃帝內經》原文中的出處; 第二,想讓大家能夠跟《黃帝內經》加深感情。學會和學精是兩個層次,要想學精必須自己去琢磨《黃帝內經》原文; 第三,你們不覺得《黃帝內經》的詞句美得像詩一樣嗎?我真心推薦想讓自己文筆更優美的人把《黃帝內經》做范文讀呢。 一、五運 《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曰:“帝曰:善言始者,必會于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愿盡聞之。 鬼臾區曰:昭乎哉問?明乎哉道!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臣聞之,甲已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p> 這一段講了五運的推算方法,也就是五運歌: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這個合化的根據是什么呢? 第818頁小字講到: “太始天地初分之時,陰陽析位之際,天分五氣,地列五行,五行定位,布政于四方,五氣分流,散支于十干,當是黃氣橫于甲已,白氣橫于乙庚,黑氣橫于丙辛,青氣橫于丁壬,赤氣橫于戊癸。故甲已應土運,乙庚應金運,丙辛應水運,丁壬應木運,戊癸應火運。太古圣人,望氣以書天冊,賢者謹奉以紀天元,下論文義備矣?!?/span> 太過、不及是怎么得出來的呢? 第818頁小字也有講到: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主太過;乙丁已辛癸為陰干,主不及。 很簡單吧? 二、六氣 《黃帝內經》第813頁正文:“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span> 這一段的小字注釋里講了六氣是哪六氣:“太陽為寒,少陽為暑,陽明為燥,太陰為濕,厥陰為風,少陰為火?!?/p> 為什么五運是五個,六氣是六個? 第814頁小字注釋里講到:“天有六氣,地有五位,天以六氣臨地,地以五位承天,蓋以天氣不加君火故也。” 也就是說五運比六氣少一個少陰君火。 第819頁正文: “帝曰:其于三陰三陽合之奈何? 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戊之歲,上見太陽;已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這一段講了六氣的推算方法,也就是六氣歌: 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 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 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為什么說“子午之歲,上見少陰”? 文后注釋里有講:“逢子年午年,則少陰司天在上。因三陰三陽為六氣之上奉于天,故稱上見。” 這就是確定司天的方法了。逢丑年未年,就是太陰濕土司天,逢寅年申年,就是少陽相火司天,逢卯年酉年,就是陽明燥金司天,其他依此類推。 三、主氣、客氣 《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帝曰:善。愿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 小字注釋里有講到: “日出謂之顯明,則卯地氣春分也。自春分后六十日有奇,斗建卯正至于巳正,君火位也。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三之氣分,相火治之,所謂少陽也?!?/span> “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余氣同法?!?/span> 因此可以知道,主氣的排列順序和時間交接點為: 初之氣厥陰風木,從大寒到春分; 二之氣少陰君火,從春分到小滿; 三之氣少陽相火,從小滿到大暑; 四之氣太陰濕土,從大暑到秋分; 五之氣陽明燥金,從秋分到小雪; 六之氣太陽寒水,從小雪到大寒。 主氣的排列順序是固定的。 《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帝曰:愿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這個是客氣的排列順序,是按三陰三陽的順序排列的,也就是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所以當司天定位之后,在泉也就知道了。 第833頁按語里講到: “司天、在泉、四間氣者,客氣之六步也。凡主歲者為司天,位當三之氣。司天之下相對者為在泉,位當終之氣。司天之左為天之左間,右為天之右間。在泉之左為地之左間,右為地之右間。每歲客氣始于司天前二位,乃地之左間,是為初氣,以至二氣、三氣而終于在泉之六氣,每氣各主一步。然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故又曰歲半以前,天氣主之,歲半以后,地氣主之也?!?/p> 這一段講了司天在泉在客氣中的位置,也就是客氣的推算方法。 第833頁按語:“客氣逐年運行。如子午年則太陽為初氣,厥陰為二氣,少陰司天為三氣,太陰為四氣,少陽為五氣,陽明在泉為六氣?!逼溆嘁来祟愅?。 四、主運、客運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愿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 第804頁按語里面講到:這里的五運指的是主運。 “查主運為一年四時五步常令,除所主二十四氣氣之交司有早晚外,其五行五運之順布年年相同,故曰主運?!?br> 初運是從大寒日起,二運是從春分后十三日起,三運是從芒種后十日起,四運是從處暑后七日起,五運是從立冬后四日起。 五運的起始日期是固定的,但不同的年份起始的時辰不同,為節省篇幅,想知道更詳細的建議查閱《黃帝內經》原文。 第832頁,按語里講到:“客運全年分初、二、三、四、終五步,依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之次序推衍?!?/p> 從上面這個圖可以看出,初運與年運相同。年干是甲或已的,年運為土運,初運就是土。 《黃帝內經》第960頁,大家會看到壬辰、壬戌年后面是:太角、少徵、太宮、少商、太羽 壬辰、壬戌是木太過之年,所以初運是木,角建于木運,也就是太角。 那這個太和少是怎么來的呢? 第962頁注釋四里有講:“按角、徵、宮、商、羽五音,生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并分別建于五運十干之中。……十干以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已辛癸為陰。在陽干則屬太,在陰干則屬少。” 因為壬為陽干,所以是太角??瓦\依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之次序推衍,太、少相間,所以依次是太角、少徵、太宮、少商、太羽。 說實話,主運、客運怎么用我還沒摸到門,但是做為推算的一部分,也先放在這里。如果有會用的,歡迎指教 五運六氣快速入門系列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