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董明珠與“野蠻人”聯系在一起是一件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眾所周知,董明珠是A股市場反“野蠻人”的先鋒。回想2016年12月,當寶能以持有格力電器4.13%的股權成為格力的第三大股東時,董明珠就大怒了,表示“資本若成為中國制造的破壞者,那就是罪人!”如今,也就20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有人提防著董明珠要成為“野蠻人”了。而這個“人”就是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
何以此言?這要從近日格力電器二次舉牌海立股份說起。7月4日,格力電器公告稱,今年4月份以來,該公司通過二級市場不斷增持海立股份的股票,時長近一個季度,最終在今年7月4日把持有的海立股份從5%變成了10%。坐穩了海立股份第三大股東之位,且離海立股份第二大股東10.18%的持股量僅一步之遙。
格力電器二次舉牌的消息在市場上起到積極的影響,7月5日,海立股份的股價逆勢上漲5.35%。只是如此一來,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就有些坐不住了。因為上海電氣集團目前持有海立股份也只有20.22%,這顯然不是一個可以讓人放心的持股比例。尤其是對于格力電器這種“不差錢”的公司來說,10.22%的持股比例差距是不難跨越的。因此,對于格力電器的二次舉牌,上海電氣集團就不能不提防點。
如何提防?7月6日晚,海立股份發布的2018年非公開發行預案透露了上海電氣集團的“防野蠻人計劃”。非公開發行預案稱,公司為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營運資金,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73億股,募資不超過10億元,定增發行對象為公司大股東上海電氣集團。定增完成后,上海電氣集團持有海立股份股份比例將從現在20.22%上升至不超過33.51%,這基本上可以保證上海電氣集團的地位相對安全了。如此一來,董明珠要想成為“野蠻人”的話就變得有些困難了。
當然,董明珠當不當“野蠻人”,對海立股份非公開發行預案如何投票,這是一個試金石。雖然海立股份非公開發行預案大大地鞏固了上海電氣集團控股股東的地位,但問題是這個預案需要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而且作為非公開發行當事人的上海電氣集團還需要回避對預案的投票表決。如果董明珠想成為“野蠻人”的話,就必須對預案投反對票,并盡可能地影響其他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也對預案投反對票,以其達到對非公開發行預案否決的目的。當然,如果格力電器沒有對非公開發行預案投反對票,這就意味著董明珠確實不愿意做海立股份的“野蠻人”。
實際上,董明珠成為“野蠻人”的可能性不大。這一點,在格力電器第一次舉牌海立股份時,就已表明了立場。當時格力電器表示,未來12個月內如海立股份控股股東又有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格力電器承諾參與新的股權轉讓計劃。這也就是說,格力“盯著”海立股份,如果其股東有意轉讓,那么格力將第一個跳出來,充當“接盤者”。而從事情的進展來看,上海電氣集團不僅不轉讓股權了,而且還要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控股地位。如此一來,董明珠充當“接盤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那么,格力電器為什么還要二次舉牌海立股份呢?這應該是一種“董明珠式”的“文明人”滲透。雖然董明珠不能把海立股份變成格力電器的海立股份,但董明珠可以把格力電器的印記深深地烙在海立股份的身上,讓海立股份的身上生長出許多的格力電器元素。
為此董明珠下了“兩步棋”。第一步就是“來硬的”,通過二次舉牌,增加對海立股份的持股來增加對海立股份的話語權,以增加對海立股份的影響力。第二步就是“來軟的”,給海立股份送上“糖衣炮彈”。今年6月,格力電器調高了對海立股份的關聯交易額度,預計2018年對海立股份發生采購、銷售產品等日常關聯交易的總金額從25億元調整至80億元,新增額度達到55億元,占海立股份2017年營收的50%。在這種情況下,海立股份的利益與格力電器的利益就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如此一來,董明珠雖然沒有讓格力電器成為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但卻用利益關系將海立股份緊緊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piha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