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術語簡錄》(二) 黎姜里 輯錄 簡 序 余幸得道宏峙先生《風水形法綱要》,數番拜讀甚感實用有余,可供眾風水愛好者及地師學習參考使用之。道宏峙先生之作,乃基于高友謙先生主編之《建筑風水理論與實務資料集》附錄“風水小辭典”,操以風水學術之縱向順延而編著成冊。從內容作用而言,余認為仍當以《風水術語簡錄》命名之。 《風水術語簡錄》之內容實為充分而又翔實,無奈原編者忌諱風水學派之紛爭,而未能收編河圖、洛書、三元九運、日課擇用等方面內容,此乃一大憾事。余將在有生之年,偕同眾多風水同行仁友,一起編錄風水大全之《風水辭典》,以供眾人學習與使用。 當今風水領域各界,不應再有任何門派、學派之爭,對風水學術也當以學習交流為重,從而促進風水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為廣大福主成就避兇趨吉、蔭福無限之大功德! 余今輯錄之成冊,以供眾人方便閱讀! 謹以此序共勉! 潯州府 黎姜里 壬辰年四月于大新 龍形穴法:堪輿家以想象中的龍身部位喻指龍脈各個方位以驗證穴氣的一種點穴方法。唐代以后,多附會卦例以行,將龍唇、鼻、目、顙、角、耳、腹、腰、臍、足、首、尾分別代表十二宮以推求穴氣吉兇。《葬書》“勢止形昂,前澗后岡,龍首分藏。鼻顙吉昌、角、目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兵傷,宛而中藏,謂之龍腹,其臍深曲,必后世福。傷其胸肋,朝穴暮哭。”廖禹《卦例·龍形穴法》:“坤艮寅申起坎州,甲庚卯酉虎為頭。乙辛辰戌歸龍位,乾巽巳亥馬頭求,丙壬子午申宮是,丁癸丑未戌宮游,此是龍形真穴法,請君坐立細推求。其法以唇、臍、目、顙、角、耳、鼻、腰、腹、足、首、尾行十二宮,配方位,以壬子癸丑為例,假如坤山以唇為子、臍為丑、目寅、尾卯、顙辰、角巳、腹午、耳未、腰申、足酉、鼻戌、腹亥之類是也,……唐一行禪師始以立方為穴法。” 龍耳:堪輿家認為,在這個部位葬棺,能得大貴之氣,《葬書》“(龍)耳致侯王。”《晉書·郭璞傳》:“璞嘗為人葬,帝微服往觀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璞言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耶?’答曰:'能致天子問耳。’帝甚異之。” 龍角:堪輿家認為,在此部位立穴葬棺,會招致滅族之禍。 龍面:指龍脈山地的正面,其特征是山環水聚,秀美寬平,堪輿家謂能結吉穴,可安墳立宅。《龍髓經》“龍面有山兼有水,”“山環水聚是龍面”。《堪輿漫興》“龍分背面有何征?面可安墳背不成。若是背時多陡岸,面生窩突更寬平。” 龍背:指龍脈山地的背面,堪輿家謂龍背危巖粗惡,不能結穴,不宜安墳立宅。《人子須知》“……肥飽拱突,峻急粗陋,無枝腳而曲瘦凌夷者為背,必無結作。”《玉髓經》“若遇龍在平洋,逼窄水割處是背。” 龍鼻:《雪心賦》“枕龍鼻者,恐傷于唇。”注:“借喻立穴不宜太低之義,蓋謂唇鼻相近,點穴太緩,則脫氣傷唇。” 窩穴:又名開口穴,金盆穴,與鉗穴、乳穴、突穴并為龍穴四大類,指前平后突、兩邊掬抱的陽結之穴。《人子須知》“窩穴亦曰窟穴,《葬書》云:'形如燕窩,法葬其窩,胙土分茅’者是也,乃穴星開口如兩穴者,平地高山皆有之,而高山為多,……若后龍真的,入首明白,星辰合格,證佐分曉,此穴至貴。” 鉗穴:堪輿家稱左右兩邊掬抱特長而中平后突的龍穴。又名天腳穴,釵鉗穴、虎口穴、仙宮穴。《疑龍經》“鉗穴如釵掛壁隈,唯姺頂上有水來,釵頭不園多破碎,水傾穴內必生災,仰掌要在掌心里,左右挨排恐非是。”《人子須知》“鉗穴乃穴星開兩腳者,平地高山皆有之,……大要頂上端園,鉗中藏聚。” 乳穴:又名懸乳穴,垂乳穴,乳頭穴,指山勢垂下復又高起所結之穴。《人子須知》“乳穴乃穴星開兩臂,中間生乳者是也,平地高山皆有之,為形凡六格:長乳、短乳、大乳、小乳,此四格為正格;曰雙垂乳,三垂乳,此二者為變格,若后龍真穴的,入首明白,星辰合格,證佐分曉,其穴極貴”。《疑龍經》“乳頭之穴怕風起,風若入來人絕滅,必須低下避風吹,莫道低時鱉裙絕”。 突穴:又名泡穴,指平中起突之穴。《人子須知》“突穴即泡穴。《葬書》云:'形如覆釡,其巔可富’是也……乃穴星平中起突者,平地高山皆有之,而平地為多。突穴之形凡四格:曰大突、小突、二者為正格;曰雙突,曰三突,二者為變格,大要突面光園,形體穎異,高山切忌風吹,平洋必須得水”。 平支之穴:指融結于平地的龍穴,堪輿家謂其穴氣較山地龍穴穴氣為淺,宜淺葬以乘其氣,平支,指平地龍脈,即支龍。《葬書》“氣乘風則散……故謂之風水。”注:“平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潛,不畏風吹。”又同書“藏于坦夷者宜淺。”注:“平支之地,陽之象也,氣在外,弱柔而浮上,故言坦夷,當淺葬。” 不及之穴:堪輿家稱山嶺孤零獨峙,正面無朝、案二山照應之穴,認為會導致人丁滅絕,切忌下棺。《葬經》“不及之穴,主人滅絕。”注:“不及者,言山無朝對……不可葬也。” 不蓄之穴:堪輿家稱陰陽二氣不洽而導致生氣耗散的兇穴。《葬書》“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于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葬也。’”《人子須知》“陰陽不交,界合不明,生氣散漫而無蓄聚,謂之不蓄。” 腐骨之藏:即不蓄之穴,堪輿所稱一種生氣耗散,徒使骸骨朽壞而不能福蔭生人的兇穴。 背囚之穴:堪輿家稱陰冷、缺乏陽氣的葬山,謂于葬事不利。青烏先生《葬經》“背囚之穴,寒泉滴瀝。”注:“背囚,言其幽陰,不可葬也。” 凹風穴:堪輿家謂四周缺乏遮攔,受外風吹襲而生氣散失不聚的穴場。《泄天機》“第三最忌凹風穴,鐵定人丁絕。”注:“夫噫氣為風,能散生氣,必龍虎衛穴,疊疊中阜;若左空右缺,前曠后折,生氣散于飄搖,此敗槨之藏也。” 仰瓦穴:指穴場后的玄武位兩頭高中間低,堪輿家謂此勢除適于天財星(體方頂平之山)之外,均無穴融結。《人子須知》“后宮仰瓦,則氣不融結,唯天財星喜之。”《葬經翼》“穴有仰瓦者,法曰'兩金扛一水,穴在軟中裁’,凡天財星體多是背后仰瓦,只以有乳為真,及鬼星托樂為準。”《雪心賦》“穴后須防仰瓦。” 折臂穴:堪輿家稱龍虎二山凹折的穴場。謂主生氣耗散,不可立穴。《葬經翼》“穴有折臂者,龍虎夾輔,當穴凹折,外風不蔽,生氣內散也。” 墜足穴:指氣脈從山下入穴,堪輿家謂屬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墜足者,脈從足出,星峰上壓,生氣不舒也。” 飽肚穴:堪輿家認為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真病,同乎廢人,雖具形骸,神氣傷于敗缺,而中無所存,如此者法不可葬,……穴有飽肚者,粗如覆箕,園如榧子,扁如瓜體,上下渾淪,分止弗具,雖有尖園,法無所施也。” 貫頂穴:堪輿家稱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真病,……穴有貫頂者,脈連腦抽,星峰不現,上既無分,下何所合也。” 繃面穴:堪輿家稱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繃面者,星面繃緊,脈痕橫生,條數雖多,橫而無直,氣無所聚也。” 破面穴:堪輿家稱穴場被掘破,致使氣脈泄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破面者,星體雖端,面則流破,一如浪痕,皮崩肉裂,生氣無存也。” 割腳穴:堪輿家稱無余氣之地而又水流沖擊穴腳致使生氣泄盡的病穴。《葬經翼》“穴有割腳者,形勢雖正,水洗裍褥,掃割無余,生氣已蕩也。”《人子須知》“割腳者,穴無余氣而水扣腳也,水來割腳,主貧寒孤苦,久而絕滅。” 搖拳穴:堪輿家稱一種兇穴。《葬經翼》“穴有搖拳者,穴星雖正,中間卻空,或結于左,或結于右。” 騰漏穴:堪輿家稱氣脈泄盡的空穴,不利葬事。青烏先生《葬經》:“騰漏之穴,翻棺敗槨。”注:騰漏者,言穴氣空缺,……不可葬也。” 漏腮穴:堪輿家稱穴庭一側或兩側有泉水長流的病穴,謂主生氣泄漏,全無融結。《葬經翼》“穴有漏腮者,貼身蟬翼不過穴,小水既漏,龍虎折邊,水不會于小明堂也。”《人子須知》“漏腮者,穴之兩旁開發泉竇而清冷長流,或只一旁有泉竇亦然,此乃漏氣之龍,全無融結,葬之主家業退落。” 五箭:即風箭、水箭、土箭、石箭、木箭。堪輿家稱五種險惡的風水之地。《夷堅丁志·趙三翁》引宋術士趙進云:“峰巔嶺脊,陵首隴背,土囊之口,直風當門,急如激矢者,名曰風箭。峻沰急流,懸泉瀉瀑,沖石走沙,聲如雷動,晝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堅剛礫燥,斥岸沙磧,不生草木,不澤水泉,硬鐵腥錫,蟲毒蟻聚,散若壞壤者,名曰土箭。層崖疊石,峻壁危巖,銳峰峭岫,拔刃攢鍔,聳齒露骨,狀如浮圖者,名曰石箭。長林古木,藏樾叢薄,翳天蔽日,垂蘿蔓藤,陰森肅冽,如墟墓間者,名曰木箭。五箭之地,射傷后人,皆不用。” 五不葬:堪輿家認為,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種山嶺不利于生氣的運行和蓄聚,均不宜立穴葬棺。《葬書》“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即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而消已福’”。 童山:不生草木之山。《葬書》“注:童山粗頑,土脈枯槁,無法生沖和之妙,故不可葬。”《青囊海角經》“童山無草,自來體兇。” 斷山:指崩陷斷裂或人工鑿斷使氣脈不續之山。《葬書》“注:崩陷鑿斷,氣脈不續者,不可葬也,與自然跌斷不同。”《青囊海角經》“斷山橫斬氣難過。” 石山:《雪心賦》“土穴石山,嵯峨不吉。”《葬書》“注:融結之處不宜有石,夫石之當忌者,焦壇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火熖飛揚,肅煞之氣,含煙帶黑,故為兇也。” 過山:又名過龍、行龍。指氣脈正在前行,尚未停蓄結穴的山巒。《葬書》“注: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若其勢昂去不住者,曰過,不可葬。” 獨山:指無護從諸山及界水相隨的孤山。《葬書》“注:支壟行度,兄弟兩宗,雌雄并出,及其止也,城郭周密,眾山會集,方成形穴。若平山獨露無情,故不可葬。” 五害:堪輿家對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種不利葬事的山嶺的統稱。《葬書》“四勢朝明,五害不親”。注:五害者,童斷石過獨也。 六兇:堪輿家對六種不吉祥的葬事的統稱。《葬書》“《經》曰:'葬有六兇’,陰差陽 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福恃勢為四兇,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 制煞:堪輿家語。謂有惡煞時則以術制之。《協紀辨方》卷三《制煞要法》:“制煞之法,重用四柱克之、不宜沖。克之則伏,沖之則起,而反為禍”。 扶山:堪輿家語。謂有選擇術扶持所坐之山與補龍,均救山龍不足之法。《協紀辨方》卷三三《論扶山》:“坐山不必補,但宜扶起,不宜克倒,克倒則兇。何謂扶起?坐山有吉星照之,無大兇煞占之,而八字相合,不沖不克,即扶也。如坐山與龍同氣,則補龍即以補山。如壬癸龍坐子向午,龍與山皆屬水,用申子辰局可也。倘龍與山不同氣,則以補龍為主,而坐山有吉星無兇煞即妙”。 補龍:堪輿家語:謂以選擇術補龍脈的衰氣。《協紀辨方》卷三三《論補龍》:“入其鄉而山岡撩亂,龍神卑弱,貧賤無疑,禍福之本,總屬之龍。擇日而不補龍,又何必擇,知補龍之說,而此道之元樞得矣”,“凡補龍,全在四柱地支,蓋天氣輕,地支重也,有以地支一氣補者,如卯龍用四卯之類極妙,但難取,十余年始一遇。而又或月象日家山向不空,其可強為乎,不若三合局之活動易取也,三合局只要在三合月內,生月旺月墓月皆可,如此三月內兇神占方,則臨月亦可,名三合兼臨官地支一氣局。” 造命:選擇家語。堪輿術中利用“造命”以補救不足。《協紀辨方》卷三三《選擇要論》引《選擇宗鏡》:“楊筠松曰:'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無如造命法’。吳景鸞曰:'選擇之法,莫如造命,體用之妙,可奪神工’。郭景純曰”'天光下臨,地德上載,藏神合朔,神迎鬼避’,此十六字,至精至微,即造命體用之謂也,蓋藏神者,收藏地中之神也,其法選四柱八字,支干純粹,成格成局,予以扶補龍氣,則地脈旺盛而上騰于墳宅之中。” 泄殺氣:堪輿家稱破壞風水地的形勢,使殺氣得以疏泄。董含《居鄉贅筆》:“李自成……祖海,父守忠葬三峰子亂山中,山勢險惡,林木叢雜,幕府邀米臘令邊大綬掘之,以泄殺氣”。 感應:堪輿家認為死人下葬后,真氣會與穴氣結合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的途徑,在冥冥中能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葬書》“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栗芽于室,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返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青烏先生《葬經》:“百年幻化、離形歸真、精神入門,骨骸返根,吉氣感應,鬼福及人。”注:“人死形脫離而化為土,真氣歸本,精神聚于墳墓中,受生氣蔭,后人之氣與穴氣相感應,積禎祥以及子孫。” 葬術:擇葬地、葬日、定墓穴吉兇方法之術。趙翼《陔余叢考·葬術》:“世傳葬術起于郭璞。” 郭璞葬母:晉代郭璞精堪輿術。傳其葬母于水濱,預見水將變陸地,后果如其言。《晉書·郭璞傳》:“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于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后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 枯枝生葉:為明代故事:朱元璋祖父葬地生暖氣,能令枯枝生葉,朱氏因成帝業。王文祿《龍興寺記》:“泗州有楊家墩,墩下窩,熙祖(朱元璋祖父)嘗臥其中。有二道士過,指臥處曰:'若葬此,出天子’,其徒曰:'何也?’曰:'此地氣暖,試以枯枝插之,十日必生葉……后果得葬。” 葬師:以擇葬地、葬日,定墓穴吉兇方位為業的人。元方回《山經》引《相塚書》:“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肝而能語,醫師色如土。” 堪輿四科:指堪輿術的四項主要內容,即龍、穴、砂、水。《青嚢海角經》“山水者,陰陽之氣也,……合而言之,總名曰氣,分而言之,曰龍、曰穴、曰砂、曰水。” 二十四山:又名二十四路,堪輿家稱陰、陽兩宅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分別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不用戊巳),以及八卦中的乾坤艮巽來表示,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東,酉指酉,乾指西北,艮指東北,坤指西南,巽指東南,其他干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剛好十五度。《雪心賦》“二十四山,山名太雜。”又:“山分八卦”,注:“以一卦管三山,如乾管戌乾亥,……合之為二十四山也。” 二十四路:即二十四山。《宅經》“二十四路,隨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八干,十二支,乾坤艮巽共為二十四路是也。” 卦例:堪輿家借星象和八卦方位推算風水生克吉兇的方位。其說復雜玄奧,家數甚多,通常有定八卦,課年命等步驟。《泄天機》“定八卦”,即確定穴庭吉兇方位,其法“先于穴星后分水脊上用盤針,定脈從何方來,次于暈心標下盤針,定往何方去;又于明堂中流水處下盤針,定水從何方來,往何方去。八卦配方乾統甲,坤統乙,離統壬寅午戌,坎統癸申子辰,屬陽;艮統丙,巽統辛,兌統丁巳酉丑,震統庚亥卯未,屬陰。陽脈得陽向陽水,陰脈得陰向陰水,謂之純粹,大吉;陽脈得陰向陰水,陰脈得陽向陽水,謂之駁雜,大兇。”“課年命”即根據穴山所屬星體及其人出生年月的干支推求受蔭年命,如謂太陽、太陰、孤曜蔭壬癸亥子命,紫氣蔭甲乙寅卯命,天財蔭戊巳辰戌丑未命,天罡燥火蔭丙丁巳午命等。 羅盤:又名羅經、針盤,為將磁鐵針安放在木方位盤上制成的指南儀,出現于八世紀初,以后歷有改進,普通羅盤只刻二十四方位,堪輿家使用的八卦羅盤則較復雜,共有三道圈、外圈刻二十四方位,中圈刻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宮,內圈刻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宮,中心為一黑一白的陰陽圖形。八卦羅盤不僅用于測定方位,還用于推算年命、歲月、時辰的吉兇。 土圭:古代測日影、四時和土地的器具。在羅盤出現之前,堪輿家用以測量方位尋龍點穴。《周禮·地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注疏闡釋其使用方法說:在夏至日晝漏半置土圭,審其南北,另立八尺之表,視其日影,表北得影若為一尺五寸,與土圭相等,則為'地中’,可以建都。《葬書》'土圭測其方位。”《葬經翼》“今之針盤,即指南車、土圭遣制也。” 陰宅:堪輿家對墓地的稱謂,與陽宅(住宅)相對而言。《易稽覽圖》“陰宅以日奇,陽宅以月偶”。《宅經·凡修宅次第法》:“先修刑禍,后修福德,即吉;先修福德,即兇。陰宅從巳起功順轉,陽宅從亥起功順轉。刑禍方用一百工,福德方用二百工壓之,即吉。陽宅多修于外,陰宅多修于內。” 陽宅:堪輿家稱住宅,與陰宅(墓地),相對而言。(論證與陰宅同) 陽基:又名住基,指建城邑住宅的基地,與陰穴相對而言。堪輿家謂地形宜寬廣坦蕩,水流宜大合聚,大彎曲。《葬經翼》(陽基)“來龍大勢亦與陰穴不殊,唯是到頭形體格局有異。夫陽舒陰斂,自然之道也、故曰:'陽來一片,陰來一線’,陰非一線不斂,陽非一片不舒,是以陽基入首,與陰穴殊形,陰穴多取格局緊拱,入首處專以細巧為合法;陽基所重在局勢寬大,落氣隆厚,水城汪洋,或環抱,或倒合,或朝來繞后,來悠揚去彎曲,緾護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數十里外,大者在二三百里外。” 宅兆:指基地。《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注:“宅、基穴也,兆,塋域也”。《漢書·王莽傳》、“營相宅兆”。 宅相:屋宅的形貌,堪輿家認為與人事有密切關系,傳晉代魏舒曾假其舅宅相致貴,《晉書·魏舒傳》:舒字陽元,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問謂應之,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年四十余,為尚書郎。 相宅:以陰陽、五行、八卦等學說觀察分析住宅風水好壞的方術。堪輿家認為、住宅的位置、方向、布局等均能影響人的命運吉兇。《漢書、藝文志》有《宮宅地形》二十卷,《陏書·經籍志》有《宅吉兇論》三卷,《相宅圖》八卷,《舊唐書·經籍志》有《五姓宅經》二卷,《宋史·藝文志·五行類》有《相宅經》一卷,均為相宅方面著作。 相主:堪輿家語,謂以四柱八字輔相主人之命,《協紀辯方書》卷三三《論相主》:“相主者何?以四柱八字輔相主人之命也,從來皆論生年,不論生日,有論生日者,非古法也,修造以宅長一人之命為主,葬以亡命為主。 東益宅:向東擴建的房屋,古人或認為不祥。劉向《新序·雜事》“哀公問孔子曰:'寡人聞之,東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與東益不與焉’。” 西益宅:向西擴建宅舍。古人以此為一種禁忌,認為會招惹不祥,導致人口死亡。王充《論衡·四諱篇》:“俗有大諱四:一曰諱西益宅,西益宅謂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懼以此,故世莫敢西蓋宅。俗說西者為上,上益宅者,妨家長也,原其所以西益者,《禮記》曰:'南向北局,西方為上’,《爾雅》曰:'西南隅謂之奧,尊長之處也’,不西益者恐動搖之耳”。 龜形宅:堪輿家稱一種形狀似龜的宅舍。周密《齊東野語》:“楊和王建第極宏麗,一善相宅老僧云:'龜形也,得水則吉,失水則兇’,遂引湖水入第。” 公位:又名房分。堪輿家稱葬地能使墓主各房兒孫受蔭的不同位置。其說附會虛誕,自古即常遭咎病。《疑龍經》“此后遂有公位議,分長分中分少位,愛憎之說起放心,榮枯之說歸于地……要知此說未為當,似是而非當究理,左長前中右少位……”蔡元定《發微論》“今人動爭公位,以致久不葬親,何見之謬耶……自求多福,乃在地理之外,非可以徇私為心。” 房分:即公位。《人子須知》“為父母,每以子多為幸,今若此則是不若子少者,無房分之爭得歸于土,而免久暴之患”。 大運:據《皇極經世書》,甲子六十年為一元,一元六十年為大運。堪輿家據以定地氣之衰旺。 小運:一元六十年大運,一元之中,每二十年為小運,堪輿家據以定地氣的衰旺。 明堂:堪輿家稱穴前平坦開闊,水聚交流的地方,按距穴場的近遠,又可分為小明堂、中明堂(內明堂)、大明堂(外明堂)。《泄天機》“明堂氣聚始為奇,不聚即非宜,凡是穴前坦夷處,便是明堂位,……明堂光明照萬方,寬闊始為良。”《葬經翼》“明堂者,穴前水聚處也。”《人子須知》“明堂欲其平正開暢,團聚朝抱”。又同書《穴法》:“若明堂不正不聚,傾瀉倒側,則是真氣不融,縱有美穴,亦須棄置。” 小明堂:指穴區蟬翼砂內的平坦地段。堪輿家謂真穴必有小明堂。《泄天機》“小明堂在園暈下,立穴辨真假”。《葬經翼》“……蟹眼、金魚、蝦須三法之小水自球簷分下,微茫界合處,可容一人側臥、名小明堂,兩邊又有蟬翼砂似有似無,包裹于外,占山正法必有此堂,入穴方真”。 中明堂:又名內明堂,指穴場前龍虎砂內的平坦地段。《泄天機》“龍虎里是中明堂,交會要消詳。”《葬經翼》“龍虎內二水合處名中明堂,專以窩平園扁為常體”。“凡中明堂即內明堂”。 大明堂:又名外明堂,外洋大明堂,指穴山前方、案山之外水聚交流處,堪輿家謂此地正當四水交會出口之所,必須有重山關攔,方能使穴山旺氣不外泄。《泄天機》“大明堂在案山外,必須四水會”,“大堂水口要關攔,真氣聚其間”。 三陽:指內陽、中陽、外陽,堪輿家對明堂、案山和朝山的別稱。《泄天機》“三陽不促六建全”。注:“三陽皆要寬平夷坦,關鎖緊密,主產業興旺,人丁繁盛。” 內陽:即明堂、曾文遄《尋龍記》“三陽六建出墳照,千金莫亂與人扦”。注:“三陽者……明堂為內陽。” 中陽:即案山。《尋龍記》“案山為中陽”。 外陽:即朝山。《尋龍記》“案外朝山為外陽。” 毬檐:堪輿家稱穴場前后(即穴頂和穴口),穴頂為球,穴口為檐,《葬經翼》“孩兒頭下有球檐,球檐下有葬口。”《人子須知》“穴上如球之園、穴下如檐之滴斷,故名。” 茵褥:堪輿家稱穴前的方形或長方形平整高地,謂系龍脈余氣所結,屬貴穴之征。《雪心賦》“結穴處要帶褥帶茵”。注:“穴有余氣謂之茵褥,主旺人丁。”《人子須知》“茵褥二砂同是平面土星,其形乃平鋪于下,如鋪氈席……茵平而方,褥平而長,塜前多有之。” 唇氈、一稱氈唇,措穴前龍脈余氣所結如鱉裙狀的地帶,堪輿家謂屬貴穴之征。《人子須知》“唇氈者,余氣之發露,大者曰氈,小者曰唇,凡真龍結穴,又有余氣吐露而為唇氈”。《疑龍經》“貴氣落處有氈唇,氈唇之穴富貴局,問君氈唇如何認,穴下有坪如鱉裙”。 余氣山:堪輿家稱大龍脈結穴后,剩余氣脈所結之地,余氣山如較大,亦能融結小穴,但力量遠遜正穴。《人子須知》“凡干龍大地,龍氣長盛,結穴已定,山勢難止,又有余氣之山,或去數里,或數十里,融結小穴,隨其力量,皆有發越。” 案:案山的簡稱。《龍子經》“伸手摸著案,積錢千萬貫”。 案山:簡稱案,別稱近案、前案,近砂,中陽。指穴山近前的矮山,堪輿家謂其有助于蓄聚穴山之氣。《泄天機》“第四猶嫌無案山,衣食必艱難”。《人子須知》”穴前之山近而小者曰案,……如貴人據幾案處分政令之義。有案山,則穴前收拾周密,無氣不融聚之患。” 前案:即案山《雪心賦》“前案若亂雜,但求積水之池”。注:”案山亂雜,無特對之朝。但有明堂積聚停潴亦為綿遠之地”。 迎砂:指穴山前的矮山,即案山,《博山篇》“繞抱穴前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參之職。” 賓龍:堪輿家對朝山和案的別稱,與主龍(受穴之山)相對。《人子須知》“受穴山為主龍,朝迎山為賓龍。主賓須形勢相稱。切忌賓山凌主。” 前帳:即前應,指朝山。《雪心賦》“前帳后屏”,注:“前有帳幔掛榜山作朝”。 前應:又名前帳,堪輿家對朝山的別稱。《人子須知》“穴前案外之山謂之前應。” 朝山:又名朝砂、外陽,指在前方與龍穴遙相對應的山,為尋龍點穴之佐證。堪輿家謂其秀挺相向,穴氣則吉貴。《雪心賦》“須知移步換形,但取朝山證穴”。注:“穴貴乎朝山端正,謂之賓主相迎。”《人子須知》“夫曰朝曰案、皆穴前之山。其近而小者稱案,遠而高者稱朝,有遠朝則有配對,有印證。” 朝砂:即朝山。《博山篇》“面前特立命曰朝砂,不論遠近特來為貴。” 朝對:又名朝應,指朝山。《雪心賦》“細尋朝對之分明,的要左右之交固。” 朝應:即朝對。《人子須知》“既有生成之龍穴,又有自然之朝應。” 朝迎:朝砂和迎砂,即朝山和案山。《疑龍經》“如有朝迎情性真,將相公侯可立斷。” 朝案:指朝山和案山。劉謙《心經》“有龍穴而無特秀之朝案,乃是鬼龍虛結,決非真穴”。 朝水:指穴山前方深緩環繞的水流,堪輿家謂其當面朝穴,則穴氣吉貴。《疑龍經》“更看朝水與朝山,朝水與龍一般遠,……也有真龍無朝山,只要諸水聚其間”。《人子須知》“朝水者,穴前特來之水也,,此水至吉……但若直急沖射,湍怒有聲,則反為兇,故來朝之水,須屈折彎曲,悠揚深緩,方為合法。” 朱雀:堪輿家稱四勢之一,指在穴山前方下面相對的山巒或水流。即朝山或朝水。《葬書》“葬以前為朱雀”。“朱雀生氣,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澤于將衰,流于囚射,以返不絕。”《雪心賦》“朱雀切忌破頭”。注:“前山切忌崩破、主生災禍。一指宅前方的池塘。《陽宅十書》”凡宅……前有汅池謂之朱雀。” 朱雀翔舞:指朝山案山山勢朝揖靈活,或朝水水流瀠回歸聚。堪輿家謂屬吉象。《葬書》“朱雀翔舞”,注:“前山聳拔端特,活動秀麗,朝揖而有情也。”《葬經翼》“穴內及內堂水與外水相輳,瀠回戀于穴前,方名朱雀翔舞。” 朱雀悲哭:堪輿家謂四危之一,指穴山前水流湍急作響,謂屬一種兇象。《葬書》“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夫湍激,謂之悲泣”。 朱雀騰去:指朝山案山反背不朝穴,或明堂水不縈回歸聚。堪輿家謂屬兇象。《葬書》“朱雀不舞者騰去”,注:“前山掇背無情,上正下斜,順水擺竄。不肯盤旋朝穴,若欲飛騰而去也。”《葬經翼》“朱雀騰去者,水傾反而朝斜背也。” 墜朝山:指朝山背向直去,堪輿家認為是一種無穴融結的風水形勢,《疑龍經》“若有真朝來入懷,不必尖園如龍馬,位若低昂起伏來,不愛尖傾直去者。直去名為墜朝山,雖見尖園也是閑,譬如貴人背面立,與我情意不相關。” 官:官星的簡稱,《葬經翼》“穴已結而前出者為官。 官星:堪輿家稱穴山前方朝山(一說案山)背后逆拖的小山,謂為真穴余氣所結,可據以驗證吉貴之穴。《雪心賦》“更看前官后鬼。方知結實虛花”。注:“問君何者謂之官?朝山背后逆拖山。”《人子須知》“官星者,龍虎橫抱穴外,背后有余勢拖向前去也,龍之貴氣重大者。官星亦必重大;龍之貴氣輕小者,官星必輕小。” 后照:又名后屏、福儲峰,指穴后玄武頂背之山。堪輿家謂作用在于屏擋背后來風,以利穴氣融結。《人子須知》“穴后玄武頂背之山曰后照……穴后不可無屏障以蔽背風。” 后屏:即后照,《雪心賦》“前帳后屏,文臣輔宰。”注:“前有帳幔掛榜作朝,后有屏風坐山護托,主結貴地。” 福儲峰:即后照,指穴后頂背之山,《人子須知》“后照即福儲峰,乃祖山在結頂之后,或兩臂之外,尊貴高大,矗矗然護托于玄武,如寶宿舍,如御屏,如幃帳,如簾幕者是也。” 樂山:簡稱樂,堪輿家稱龍脈由山側橫向入穴的穴山后方的山巒。謂此山起白虎或青龍山的作用,并可據以證驗龍穴所在。《泄天機》橫龍出穴……樂山宜后峙”注:“樂山出穴星之后,……要高聳端莊。” 鬼:鬼星的簡稱:《葬經翼》“穴已結而……后拖抱不見者為鬼。” 鬼星:又名鬼山。指橫龍穴山背后拖出的小山,堪輿家謂其與官星、禽星、曜星同為龍脈氣所結,可據以驗證龍穴的真假。《人子須知》“鬼星者,穴后拖撐之山,枕樂穴場者也,……橫龍結穴,必須有鬼星撐在穴后,方證穴氣之真。以其在穴后分漏本身之氣,故取義于竊,而名之曰鬼。鬼不必于有為吉,亦不必于無為兇,特以偏斜之穴,須用為證耳。” 鬼山:即鬼星,《疑龍經》“逆轉之龍有鬼山,鬼山拖腳皆后環。” 禽星:又名落河火星,指穴山前水流出口處的水中石,堪輿家謂系真穴余氣所結,可據以尋覓吉貴之穴。《泄天機》“禽星獸星須穎異。”注:“……在水口內外,穴上不宜見,主富貴雙全,……大抵高聳者為獸星,低平者為禽星。”《人子須知》“禽星者,水口中之石也,亦名落河火星,……凡入鄉村水口間溪河中有此奇異之石,必結大貴之地。” 獸星:水口砂較高大者,堪輿家謂系真穴余氣所結,可據以尋覓吉貴之穴。《天機》“……大抵高聳者為獸星,低平者為禽星。” 曜星:又名曜氣,簡稱曜,指穴山明堂左右龍虎二砂外及水口間的尖利巨石,堪輿家謂系真穴余氣所結,可據以尋覓吉穴。《人子須知》“曜星者,亦龍之貴氣旺盛發泄而生者也,凡龍虎肘外,龍身枝腳,穴前左右之砂,明堂下關水口及龍身攜帶之間,但有尖利巨石,皆為曜星。” 曜:曜星的簡稱,《撥砂經》“龍真穴的只無曜,空有星峰重疊照。” 曜氣:即曜星,《泄天機》“曜氣龍虎間。” 天乙:指天乙山,堪輿家稱夾耳二山之一,在穴后左方,與右方的太乙山共同夾衛穴場,主結貴穴。《雪心賦》“論官品之高下,以龍法而推求,天乙、太乙干云霄,位居臺諫。”注:“天乙、太乙、穴后左右高聳之山,主出內臺諫諍之官,在方位則巽辛之方為真。”《泄天機》“夾衛護從兩旁侍,天乙太乙峙。” 太乙:指太乙山,即在穴后右方護從穴場之山,余同天乙條。 夾耳山:堪輿家稱從后邊左右夾護穴場的兩座山巒。即天乙山和太乙山。《翼經翼》:“當穴兩旁要有夾耳,即天乙太乙。” 玄關:又名天門、天關、三門。堪輿家認為,龍脈分支,必有隨龍之水一同發源,此發源處即為玄關。《青囊奧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山管山,水管水,此是陰陽玄妙理。” 玄武:堪輿家稱四勢之一,指穴場后山。《葬書》:“穴后為玄武”,一指住宅后面的小山,《陽宅十書》“凡宅……后有丘陵謂之玄武。” 玄武垂頭:指穴場后山山勢漸向穴場垂近,堪輿家謂其勢如授受,是一種吉象。《葬書》“玄武垂頭。”注:“言自主峰漸垂而下,如欲受人之葬,受穴之處,澆水不流,置坐可安,始合垂頭格也。”《葬經翼》“后有真龍來住,有情作穴,開面降勢,方名玄武垂頭。” 玄武藏頭:堪輿家稱四危之一,指穴場后山山勢不向穴場傾垂。(藏頭,疑是昂頭) 玄武拒尸:指穴場后山山勢高昂,不向穴場垂近,堪輿家認為是氣脈不落穴的兇象。《葬書》“玄武不垂者拒尸。”注:“主山高昂,其頭不垂,狀如不肯受葬,故曰拒尸。”《葬經翼》“玄武拒尸者,星峰無降勢也。” 三門:即天門,又名天關,玄關,堪輿家稱穴場前水來的一邊。《雪心賦》“所愛者三門寬闊。”“垣局雖貴,三門逼窄不須觀。” 天門:又名三門,天關,玄關。堪輿家稱穴前水來的一邊,即龍脈分支隨龍之水的發源處。謂以開闊通暢為吉。《人子須知》“天門亦名三門,在法天門欲其開闊,……蓋穴之左右,不問青龍白虎,但水來一邊謂之天門,宜開闊通暢。” 青龍:四勢之一,指穴前左側之山,堪輿家謂宜與右側的白虎山對稱拱抱,翼護穴山,忌高距背向。《葬書》“葬以左為青龍,……青龍蜿蜒,……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注:“左山恬軟開睜寬展而情意婉順為善,若反矯崛強,突兀僵硬,則非蜿蜒矣。”一指宅左的水流,《陽宅十書》“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 青龍嫉主:指穴前左方的青龍山高踞斜出,不拱抱相向,堪輿家謂屬兇象。《葬書》“(青)龍踞謂之嫉主。”注:“左山青龍若形踞不肯降伏回頭斜視,如有嫉主之情,為兇。” 白虎:四勢之一,指穴場右側之山,謂宜低緩俯伏,與對面的青龍共成拱抱之勢,使穴場不受外風吹襲。《葬書》“夫葬以右為白虎,……白虎馴俯。”注:“言柔順無蹲踞之兇也。”《明堂經》“白虎彎彎,光凈土山,鯤如臥角,園如全環,據此形乃得其真。半低半昂,頭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斷梁,虎有此形,兇禍災殃。”一指住宅右方的長道。《陽宅十書》“凡宅右有長道謂之白虎。” 白虎銜尸:堪輿家謂四危之一,指穴場前右側白虎山蹲踞昂頭,為一種兇象。《葬書》“虎蹲謂之銜尸。”注:“右山白虎山勢蹲踞,如欲銜尸之狀,為兇。” 四危:堪輿家稱葬山的四種兇象,《三國志·管輅傳》:“輅隨軍西行,過母丘儉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輅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后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 砂:又名砂頭,堪輿家對龍穴前后左右諸山的總稱。古時以砂子堆撥成傳授尋龍點穴之法,故稱。《人子須知》“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前朝,后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泄天機》“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為砂,于理自呼差,楊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從砂上撥,因茲名作《撥砂經》。” 砂頭:即砂。《水龍經》“東包西裹砂頭,雙雙抱瀆。” 水:別稱外氣。與龍穴砂并為相地術的四大內容,堪輿家認為,水為氣之母,脈氣靠水運送而行,因水攔截而止,尋龍點穴,要根據水流的有無、大小、方向、形態等作出判斷和印證。水勢以深聚緩和為吉,以湍激沖割為兇。《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發微論》“兩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則生氣盡,水融注則內氣聚。”《人子須知》“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 水法:堪輿家審察水勢以確定風水吉兇的準則。歷來家法甚多,大抵以繞穴為聚,澄清平和為佳。《葬書》“《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發微論》“結地之水,必彎環悠洋;左右若偃硬強勒,沖激牽射,則不融結。”《葬經翼》“凡水抱不欲裹,朝不欲沖,橫不欲反,遠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蕩,高不欲跌,低不欲撲,眾不欲分,對不欲斜,來不欲射,去不欲速,合此者吉,反此者兇。” 水城:指圍繞穴山的水流。堪輿家謂其作用在于界限龍脈,使穴氣蓄聚。水城形狀通常以五星形態區分之。其中,金星城、水星城和土星城園曲環抱,為吉;木星城、火星城直沖斜折,為兇。《葬經翼》“求穴大勢所在,在乎水城堂局,……看水城彎環所在,即為有情。”《人子須知》“夫水城者,所以界限龍氣,不使蕩然散逸者也,其形不一,古人以五星配之,最為精當。”《水龍經》“(水龍)言五星,唯取金水土為吉,木火皆兇,與山龍異。……蓋水城喜柔荏而惡剛強,宜轉抱而忌沖激,金水柔荏而土形轉抱,與木火之剛強沖激者判然矣。” 水脈:堪輿家指水道龍脈,地下水的道路,《龍水經》“水脈者,陽氣也,岡阜水道,皆龍脈也,要迢迢而來,博龍換骨,如博花接木,所謂支干也。《葬書》曰'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此結穴之地。”《后漢書·許楊傳》:“聞楊曉水脈,召與議之。” 水口:指穴山前水流出口處,堪輿家謂其勢宜迂回收束,有重山關攔;若曠闊直去,則生氣外泄,不利穴氣融結。《雪心賦》“水口關攔,不重疊而易成易敗,……水口愛其緊如葫蘆喉。”《葬經翼》“夫水口者,一方眾水總出處也,……必重重關鎖,緾護周密,或起捍門相對特峙,或列旌旗,或也禽曜,或為獅象,蹲踞回護于水上,或隔水山來緾裹,大轉大折,不見水去,方佳。” 水口山:即水口砂,《疑龍經》“到此先看水口山,水口交牙內局寬,……” 水口砂:指穴山明堂前水流外兩岸或水中之山,堪輿家謂其勢宜重疊關攔,使氣脈內蓄,以利穴山融結吉穴。《雪心賦》“水口之砂最關利害。”《人子須知》“水口砂者,(穴前)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必欲周密重疊,交節關鎖,狹而塞,高而拱,……迢遞迂回至于數十里者,乃至美者也。” 去水:①指穴山前水流的下方,堪輿家謂宜彎曲多關攔,《雪心賦》“去水最怕直流。”②指在穴前逕直流去,缺乏迂回關攔之勢的水流。堪輿家認為,這種水流泄盡龍穴生氣,為立穴大忌。《泄天機》“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見退家計。”注:“穴前水去不聚,則生氣外泄。” 羅星:水口砂的一種,指穴山前方水流出口處水中突起的丘埠,堪輿家謂有助于關攔龍脈旺氣,使不外泄。《人子須知》“夫羅星者,水口關攔之中,有堆埠特起,或石或土,當于門戶之間,四面水繞者是也,羅星合法度,其內必有大富貴地。” 華表山:指聳立在水口的高山,為水口砂的一種,堪輿家謂系主結大貴之地,《雪心賦》“華表捍門居水口,樓臺鼓角立羅城,若非立郡扦都,定主為官近帝。”注:“一峰獨聳謂之華表,兩峰并峙謂之捍門,有此星鎮水口者,其中必結大貴之地。” 捍門:指捍門山,即穴山前方水流出口處如門夾水對峙之山,為水口砂之一種,堪輿家謂水口有捍門山,穴山必結貴穴。《泄天機》“捍門水口及羅城,關鎖要園成。”注:“兩山對峙,水從中出,謂之捍門,捍門如華表柱,則真氣不泄。” 北辰:又名尊星,堪輿家稱穴山前方水流出口處之高山,為水口砂之至貴者,主結作都會或帝王陵寢。《葬經翼》“若結都會及作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望之驚懾者始合。” 交牙:指穴山前水流出口處山勢犬牙交錯,重疊關鎖。堪輿家謂可關攔穴山旺氣,使不外泄。《雪心賦》“交牙截水,最宜聳拔。”注:“交牙者,水口兩岸之山相對攔截不使水去也,其山最宜高聳峭拔,屹然對峙,如列兵布陣,插戟護垣,重重關鎖,節節捍御,此水口之至貴,于內必結富貴之地。” 羅城:又名垣局,指穴山前水流出口處眾山布列,堪輿家謂此形局如城池關攔龍脈旺氣,主結吉貴之穴。《雪心賦》“樓臺鼓角列羅城。”注:“簇簇尖而秀者,鼓角山也,列于羅城,必成大地。”《泄天機》注:“(水口)四山環繞而無空缺,謂之羅城,羅城如墻壁樣,則其氣不泄。” 垣局:即羅城。《雪心賦》“垣局雖貴,三門逼窄不須觀。”《人子須知》“垣局者,羅城也,三垣星象合,有圍垣之星以衛帝座,故稱。” 下關:又名下手、下臂、下砂,指穴前水流的下方,堪輿家謂該處眾山關攔,穴場方能融結吉穴。《人子須知》“不問東西南北,但去水一邊謂之下關,又曰下手、下臂、下砂,……有下關則有結作,無下關則無結作,下關重疊,結作愈大;下關空曠,則不須尋地。” 地戶:又名地軸、五戶,堪輿家稱穴山前去水的一邊,以多山關攔為吉。《人子須知》“地戶亦名五戶,欲其閉密,蓋穴之左右,不問青龍、白虎,去水一邊謂之地戶,要高嶂緊密,閉塞重疊,不見水去,方吉。” 地軸:《雪心賦》“天關地軸,驗富貴之速遲。”注:“地軸即地戶,水之去所。” 立向:堪輿家謂陰宅所向,宜有吉星,避開兇煞,太歲所在之方尤忌。《協紀辨方書》卷二三《論立向》:“向,不必補,但有吉星而無兇煞可也。何謂兇煞?太歲也,戊己煞也,地支三煞也,浮天空亡也,此與造葬同忌者也。” 破風水:堪輿家語,指以人力破壞山川風水吉氣,王明清《揮君錄》“本州直北有牛山、旁有黃巢谷,金桶水,且大寇之帥黃巢,凌刼州縣,竊踞上京,近巳六年,又偽國大齊,年號金統,必慮王氣在此牛山,……遂與州縣點諸縣義丁掘牛山,……至秋,黃果衰。” 折臂三公:傳為晉代羊祜因祖墓風水致貴事。《晉書·羊祜傳》“又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后,祜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而祜競墮馬折臂,位至公而無子。” 木根傷目:傳為祖墳樹根傷葬者眼,致使子孫世代患眼疾事。明陳繼儒《書蕉》:“閩越黃撥砂善墓,畫地為圖,即知休咎,因號撥砂,婺人有世患左目者,問之,曰:'祖墳木根傷葬者左目,’發墓,果然,出之即愈。” 蟬翼砂:指穴庭前左右兩翼略微高起之處,堪輿家謂其作用在于斂聚外氣歸穴。蟬翼,形容其形微而薄。繆希雍《葬經翼·明堂編》:“(小明堂)兩邊必有蟬翼砂,似有似無,包裹于外。”又同書《原勢編》:“微茫水(指穴外低處,為所謂'干流水’之一種)外必有蟬翼砂兩片,隱隱隆隆直夾過穴前,然后逼得微茫水合于小明堂內……非聚精會神含光洞視者莫能察見也。” 龍虎:即“青龍”和“白虎”。指穴山前左右兩山。堪輿家謂:二山具有護衛龍穴使不受風吹的作用,其勢必須拱抱揖讓,高低相稱。郭璞《葬書》“龍虎抱衛”注:“凡真龍落處,左回右抱……所以成其形局也”。《葬經翼》“(穴場)貼身左右二砂名曰'龍虎’者,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 駐蹕山:又名'住腳星辰’。堪輿家稱龍脈暫停駐之山,謂為龍脈分擘之地,可據以分辨龍脈的旁正精粗,有無結作。《人子須知》:“駐蹕山,乃行龍暫止,如王者之駐蹕。亦謂之'住腳星辰’。此處分龍雖多,而正龍特起高大之山,暫爾停息。宜于此者某枝為正龍分派,某枝為從龍分派,前去結作大小美惡,貴賤吉兇……” 聚講山:指環布祖山周圍的山嶺。堪輿家認為,祖山須有數山環侍,龍脈才有吉貴結作。《泄天機》“環繞名為聚講山,根本在其間。”注:“如釋迦之講經,必群聚而聽之,故環繞面樓殿者,名為聚講山,一祖之下,必有數講,講之吉兇,前去結穴,根本端倪,于此可見。” 住基:又名“陽基”。堪輿家稱住宅基地。《陽宅十書》:“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寬容萬馬,廳堂門廡先立位。東廂西塾及庖廚,庭院樓臺園圃地,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此,但遇返跳必須忌。水木金土四星龍,此作住基終吉利……更須水口收拾緊,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崇明堂寬,案近明堂非窄勢,此言住基大局面……”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