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治療自汗、盜汗俞豪民用自制新加龍萸止汗湯加減治療自汗、盜汗,療效顯著。藥用生龍骨、生牡蠣、山茱萸、何首烏、酸棗仁、金櫻子、黃芪、烏梅。方中山茱萸用量為30~60g。[中醫雜志,1988,29(2):58] 斂陰收汗山茱萸一部《醫學衷中參西錄》使我愛不釋手,30年來幾乎翻爛。本書為近代著名中醫張錫純所著。其書不務虛談,一方一藥重點詳之,臨床踐之,發前人之所未發,效之前人之所未效,真乃啟迪人也!山茱萸就是他極擅用的一味藥,臨床上屢建奇功。 山茱萸味甘、酸,性溫,主要歸肝、腎經。本品甘酸溫潤,能補能收,除長于收斂固澀之外,入肝、腎經,既可補肝腎之陰,又能溫補腎陽,故為平補肝腎、收斂固澀之良藥。凡肝腎不足,精氣失藏,或滑脫不禁之證,皆可運用。臨床上我常用其峻補肝腎,斂陰收汗,治一些大證難癥。 【驗案】 2003年4月間,一日,我在國醫館坐診,臨近下班時走來一對老年夫婦,說:聽說你是中醫專家,特來請你給看個病。說罷,男的坐下,伸出手讓我把脈。我問什么病。他說你把脈看吧,你是老中醫了嘛。我有點不悅,就給其號脈。完畢,我說你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中醫稱為惡核、瘰疬。 聽后,該夫婦一驚,說你神了,正是這種病,我們是從武漢來的,專門來看腫瘤的。我暗自一笑,什么神醫、把脈神了,其進門時我就打眼掃瞄了其一眼,右腮較大,甚是明顯,況且我對門就是看腫瘤的醫院,故斷之為惡性腫瘤,純粹是中醫的望診法,哪里是靠中醫的把脈。嘻嘻! 此時,男的說,我今天不找你看腫瘤,主要看出汗,我現在是晝夜大汗淋漓,每天要換兩三次襯衣,體乏無力,動則心慌,已經吃了不少藥,無濟于事。我問都吃過什么藥?他說大夫給開了大量的浮小麥、麻黃根、煅牡蠣、黃芪、人參、五味子等一些藥。 刻診:患者姓陳,約60歲,身材高大,面黃偏暗,舌質略紅,苔白,脈濡滑無力。除腫瘤外,其他方面均正常。我認為是痰火旺盛,逼汗外出,造成氣陰兩虛。現在急需解決的是出汗。如果套用玉屏風散之類,必蹈前醫無效之覆轍。此時想起張錫純用山茱萸一味斂汗收虛脫之驗案,于是提筆寫下處方: 山茱萸150g,西洋參15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炙甘草10g。3劑。 患者接過藥方,說就這幾味藥,能行么?我說試試看嘛。病人說那就試一試吧。患者持方而去。 3天后,患者復診,進門就說汗止住了,太謝謝你了。 按:對于山茱萸這味藥,我要說的有兩點。一是斂陰收脫,盡量去用;二是大量重投,這也是張錫純的經驗。我在臨床上屢試屢驗,特別偏愛,敬請各位驗之。 附:網友交流 誠信中藥:山茱萸一次用量150g,合舊秤5兩,大大超過了張錫純的用量,真可謂青出于藍勝于藍。 曾偉峻:這里用了生龍骨、生牡蠣,一般斂汗有不少藥書說用煅龍骨、煅牡蠣,不知道生、煅的區別是什么? 古道瘦馬:用生藥是我和張錫純先生學的,生藥純正,藥力味足。生龍骨、生牡蠣收中有散,可以防止收斂過度。 中醫一生:我一般用30g,治療盜汗,鮮有不愈者。 為往圣繼絕學:元氣之脫,皆脫于陰,山茱萸斂陰,正其治也。 發布:古道瘦馬 |
|
來自: 醫國疑難病研究 > 《山茱萸,吳茱萸,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