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回放 患者男性,83歲,兩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發心慌、胸悶,伴氣短、頭暈,時輕時重,自測脈律不齊,持續約1小時不緩解,未自行用藥,急診入院。發病以來患者無胸痛、心前區壓迫感,無暈厥。飲食、睡眠正常,大便正常。 患者無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冠心病、甲亢等病史。急診查體顯示:血壓110/70mmHg,心界正常,心律絕對不齊,心室率130次/分,第一心音強弱不等,脈搏短促,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其余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心房顫動,心室率130次/分。化驗檢查:肝腎功能、血鉀、鈉、氫、心肌損傷標志物學、凝血四項未見明顯異常。診斷:心律失常,初發心房顫動。因患者首次出現心房顫動,發作時間小于48小時,在心電監護下,給予胺碘酮治療,很快患者轉為竇性心律,心率維持在60次/分左右。超聲心動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心臟收縮功能正常。 是否需要抗凝 根據2010年歐洲心臟病學學會(ESC)更新的心房顫動指南,及2016年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診治中國專家推薦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詳見表1—4: 表1 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的CHA2DS2-VASc
注:梳洗包括整潔、頭發、指甲、手、臉、衣服,總分為6分。6分:完全獨立;3~5分:部分功能依賴;≤2分:嚴重功能依賴。 表4 FRAIL量表
注:評分標準:0~5分,其中1~2分為衰弱前期,3~5分為衰弱。
綜上列表,采用CHA2DS2-VASc評分對卒中風險評估,得分為2分,屬高危;采用HAS-BLED評分評估出血風險,患者得分為1分,屬低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I)評估,為6分,完全獨立;FRAIL量表評分結果為0分,表明患者沒有身體機能衰弱的情況。 患者卒中風險為高危,指南推薦口服抗凝藥物,但高齡患者抗凝出現出血并發癥的風險也很大,考慮患者為初發心房顫動,且在數小時內即轉律成功,充分權衡獲益及風險,給予阿司匹林治療,暫未予以抗凝治療。 患者健康教育 (1)心房顫動的心理干預。消除緊張、焦慮、心情低落等負面情緒。患者既往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也沒有得過大病,入院后一直很緊張,心情煩躁,焦慮,自認為心臟出了大毛病。我們及時給予了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心房顫動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在8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高達13%。目前的藥物治療有效,心臟節律已恢復正常,不要過于擔心;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可減少疾病的發作。 (2)心房顫動的自我管理。心房顫動癥狀的輕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響,心室率大于150次/分,患者可發生心絞痛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時,患者甚至不易察覺其存在。因此,要讓患者了解出現什么樣的癥狀和體征是病情加重的表現,以便患者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例如出現心慌,感到心臟跳動齊、強弱不等、過慢或者過快等情況,也要及時就診。 (3)心房顫動的運動處方。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運動能力的評估,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運動。患者年輕時曾是籃球運動員,退役后常常進行騎自行車、登山等業余運動,退休后也每日騎自行車運動30~40分鐘,間或騎自行車遠行,每次騎行50~80公里。平時安靜休息的狀態下心率在40~60次/分,在運動過程中心率可達到80 ~100次/分。結合患者以往的運動情況及習慣,告知患者注意選擇適當的有氧運動來提高運動耐力、增強體質,同時通過監測運動中的心率來指導運動。建議患者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20~30分鐘,可以選擇中低等強度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的方式,心率控制在100次/分以下。 (4)心房顫動的營養處方和睡眠管理。飲食上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勿過飽。多吃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大便太干燥時不要太用力,必要時可使用藥物通便以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規律的睡眠,入睡前可考慮適當的熱水泡腳和喝溫熱的牛奶等措施改善睡眠質量,必要時也可輔以相關的藥物治療。 隨 訪 心房顫動轉律3天后,患者病情平穩出院。出院后規律服用普羅帕酮進行維持竇性心律的治療,定期復查。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情緒上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能正確對待疾病,積極樂觀。堅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患者在之后的2年中,又出現了8次心房顫動發作,但每次及時到醫院就診,都在短時間內轉律成功,沒有出現卒中、出血等并發癥,疾病并沒有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醫生總結 年齡是導致心房顫動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65歲及以上人群的心房顫動特稱老年心房顫動。老年心房顫動患者合并血栓及出血的概率明顯增加。缺血性卒中是心房顫動引發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心房顫動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 本例患者,83歲高齡男性,無心血管病史及危險因素。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心房顫動發作入院,在院期間給予患者包括心理、藥物治療、運動、飲食、生活方式等全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患者通過長期自我管理,雖然仍時有心房顫動發作,但并未影響日常生活。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的一個難題,而我國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患者的治療日益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問題。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生理和病理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心理障礙。在醫護工作中,以人為本、以五大處方為指導的全面的心臟康復治療,達到了從單純的生物模式向心理—社會—生物醫學模式的轉化,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實現了患者、醫生、社會的多贏! ——節選自《過好早搏心房顫動人生》 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實非醫療干預,全面落實個體化的五大處方——藥物、運動、營養、心理睡眠、戒煙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訣 飯吃八分飽、日行萬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處方 藥物處方 運動處方 營養處方 心理(睡眠)處方 戒煙限酒處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經 管住嘴 邁開腿 零吸煙 多喝水 好心態 莫貪杯 睡眠足 別過累 樂助人 心靈美 家和睦 壽百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