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一期蘇軍裝甲我們將繼續介紹蘇聯的傳奇中型坦克——T-34。上一期我們介紹了T-34的發展歷程以及T-34/76的主要參數和主要的優點,今天我會先介紹T-34/76存在的問題,然后再為大家介紹為了改進這些缺點而產生的T-34/85。 上次說到T-34/76做到了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三者的平衡,而且還極易生產,但是就算是這樣一款優秀的中型坦克在戰爭中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遠超同時期德軍坦克的損失,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除開蘇軍人員素質原因和后勤整備的原因,就會發現T-34/76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 冬季涂裝的T34/85 首先,T-34的炮塔比較小,僅能容納兩人,車長和裝填手位于炮塔內。這樣一來,車長就必須同時擔負起炮長的責任,就導致一個人要同時負責指揮和射擊,這樣的情況會嚴重影響T-34/76的作戰效率,就以火炮射速來說,當時T-34/76裝備火炮的理論射速與德國Ⅳ號坦克是相差無幾的,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卻只有德國坦克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而且射擊精度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導致了T-34/76在戰爭中經常發揮不出真正的實力。 第二個就是之前曾提到過的蘇軍坦克無線電裝備率的問題,由于T-34/76的大規模生產正是在戰場吃緊的時候,蘇聯為了追求產量盡可能地簡化了生產工藝,而無線電這種本來就比較缺少的裝備更是直接能省就省,就導致了雖然生產出了大量的T-34/76,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裝備無線電,這就導致T-34/76在作戰中只能依靠旗語指揮或者是跟隨指揮坦克行動,這樣的問題在大規模的坦克作戰中尤其明顯,一旦戰場情況有變,T-34/76集群就很難進行有效協調,最終導致大量的損失。 為了改進這些問題,1943年末T-34/85應運而生,看到這個名字應該就可以想到首先它的火炮升級為了85毫米火炮,同時也使用了全新設計的三人炮塔,解決了T-34/76炮塔空間小的問題,通過這個外觀上的區別就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T-34/76和T-34/85了。而且為蘇聯為T-34/85大規模配備了無線電,基本解決了T-34/76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說T-34/85相比于T-34/76得到了較明顯的提升。 燃燒中的T34/85
從基本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T-34/85的硬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炮塔空間不足和缺乏無線電的軟肋也得以解決,所以T-34/85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更好的戰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T-34/85面對的戰場條件并不輕松,在1942年末德國虎式坦克投入戰場后,蘇軍發現其坦克裝備的76.2毫米火炮已經無法對虎式造成威脅,所以才開始為自己的坦克裝備85毫米火炮,這才有了T-34/85的出現。在1944年-1945年的戰場上,T-34/85面對的早已不是德軍的Ⅲ號、Ⅳ號短管火炮坦克,而是裝備了長管火炮的Ⅳ號坦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甚至虎王坦克。面對這些德國的新銳坦克,技術優勢不再明顯的T-34/85依然打出了漂亮的戰績,這足以捍衛T-34最優秀中型坦克的名頭。 展覽中的T34/85 值得一提的是,T-34/85不僅是二戰時期蘇聯的主力中型坦克,它還是朝鮮戰爭中朝鮮人民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朝鮮戰爭剛開始時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它絕對是功不可沒的,雖然戰爭中后期面對美軍的M26、M46時顯得乏力,但是遇上美軍的M24、M4A3E8等坦克時,它依然有足夠的實力應對。 T-34無疑是二戰裝甲中的傳奇,它優異的性能、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驚人的產量都足以讓它能夠在坦克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同時它也是蘇聯衛國戰爭的功臣,是蘇聯取得衛國戰爭勝利的保證,對它的贊美不會限于今日而將長遠留存。 下一期的蘇軍裝甲系列,我們將重回蘇軍重型坦克的發展之路,為大家介紹KV系列重型坦克——KV-1重型坦克。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二戰中的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