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小說家》 做一個像蒲公英一樣的作家,即使無人欣賞,也要驕傲地綻放。讀完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孤獨小說家》,腦子里反復涌現著這句話。 這是一本勵志治愈型的小說,文字簡簡單單,情節平平淡淡,若非耐著性子,中途甚至還有可能棄讀。然而,當你靜下心來,開始深入閱讀后,你就會發覺它的獨特魅力。 書中用大量筆墨營造了一個小說家的孤獨世界。他面臨著夢想與現實的碰撞,親情與愛情的抉擇,孤獨與救贖的掙扎…… 與他最終的成功相比,我覺得在孤獨中自我救贖的過程更為出彩,也是全書所傳達出的“靈魂”。就像一粒種子,不經意間就能滲透到人內心深處,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1、 小說的主人公青田耕平,已年近四十。寫作十年,依然寂寂無名。出版了十幾本書,一直不慍不火,從來沒有加印過。三年前,妻子久榮因車禍去世。他忍痛懷念亡妻的同時,一邊孤獨寫作,一邊獨自撫養著讀小學的兒子小馳。每月還過房貸后,微薄的稿費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兩人的基本生活?!犊找巫印肥撬男伦?,又被編輯告知初版印刷量縮減了1000本。 約稿的減少,出書的不順,生活的困境……種種壓力一起向他涌來。 尤其在他讀了比自己年輕的作家磯貝的《藍天深處》后,更是徹底陷入了恐慌中。同樣的故事背景,無論從情節鋪設,結局安排還是審美品位上,磯貝表現出來的才情,顯然是他無法比擬的。嫉妒之火燎的他隱隱作痛,迫使他想改變些什么。他開始修改《空椅子》,面面俱到地斟酌于每一個字眼,妄想交出一部震驚四座的作品,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 有過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寫作是件隨心、隨性的事情。越是刻意去追求完美,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位孤獨的小說家也不例外。 他開始變得焦躁不安,難以集中注意力,修改起來顯得那么力不從心。他把自己關在黑暗的房間,不自覺地自言自語:“寫不下去了……書賣不出……自己沒有才華……” 漫漫寫作路,希望遙遙無期。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寫作能力,陷入了深深的孤獨和掙扎中。 2、
在我看來,這是對孤獨與救贖的最好詮釋。也是青田耕平當下的寫照。不同的是,囚禁他的不是鐵塔,而是他自己。 他無法放下那些虛幻的光環,像當初一樣虔誠地寫作,享受寫作的快感。另一方面,妻子那場不可思議的交通事故,像謎一般根深蒂固地存在著,成了他無法擺脫的陰影。即使有新的愛情光臨,他依然無法介懷,只有選擇推開。 書中有這樣一段小馳和青田耕平的對話。
言猶在耳,物是人非。青田耕平怕是早已忘記,當初那個自己了吧。 3、
親人和好友的勸慰,于青田耕平來說,治標不治本。真正救贖他的,是那朵卑微到極致而又生命力頑強的蒲公英??吹狡压⒌哪且豢?,他仿佛看見了自己。 ![]() 蒲公英 在油菜花群生的田圃里,誰會注意到腳下這默默無聞的蒲公英呢?和高大的油菜花相比,這匍匐于地的蒲公英或許得不到多少太陽的眷顧,可即便如此,它們還是努力地驕傲地開放著,它的美,其他任何花都不可企及。 青田耕平想到了自己。自己的創作之花已經無法改變了,就像蒲公英想變成油菜花,那也只是像而已,到最后反而失去了蒲公英原有的美麗。 在他一瞬間,他開始釋然了,決定做一個像蒲公英一樣的作家。不在和自己交戰為敵,開始與自己達成和解,不強求自己,他的靈魂成功得到了救贖。 4、 他又開始了孤獨的寫作,坦然的樣子,就像自己之前未曾失落過一樣。 如果說曾經的孤獨,與他來說,是掙扎,是痛苦,是糾結。那么,現在的孤獨,就是坦然,是接受,是堅守。
虔誠如他,努力如他,上帝也會眷戀。最后他的成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修改后的《空椅子》第一次得到了日本最高獎項直木獎的入圍獎,打破了從未加印的魔咒。即使最后遺憾止步前三,他心里也是歡喜和滿足的。 后來的新書《父與子》,又一次入圍了直木獎,并一舉奪魁,獲得了直木獎的頭獎。 寫作十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他給自己交上了一份完美的試卷。 5、
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像青田耕平一樣熱愛寫作的人。像他一樣堅守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也許,最終也換不來一紙契約。 如果沒那么幸運,也不必驚慌。寫作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有的人走得很快,馬不停蹄地追逐著目的地,卻失去了旅行的真正樂趣。有的人走得很慢,走走停停,一路歡歌笑語,卻意外收獲了沿途中最美的風景。 做不了高大的油菜花,那就做一株默默無聞的蒲公英吧。即使無人欣賞,也要驕傲地綻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