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永遠不會逆行,把握屬于自己的每一天。 后臺回復20180718,我送你一個錦囊。 作者:琰琳 來源:VIPKID家長V課堂(ID: VIPKID-VClass)
有則新聞:陜西咸陽某小區一棟高層樓的電梯內總有尿騷味。 保潔員查看監控發現,是一名小男孩在電梯內小便。 后來孩子媽媽得知此事后,嚴厲批評了孩子,在社區業主群里給大伙道了歉,還發了孩子親筆寫的檢討書。 孩子媽媽表示,將由孩子爸爸監督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作為道歉和補償。 后來業主群里,就看到了小男孩在電梯里認認真真拖地、認認真真擦墻壁的照片。 不得不為這位媽媽打CALL:做得漂亮!多幾個這樣的家長,熊孩子或許就能少一些! 沒有打罵孩子,也沒有不以為然,而是教育孩子做錯了事,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 相信這個小男孩打掃了一個月電梯,會真正明白為何要愛護公共設施,遵守社會公德,也會真正明白保潔人員的辛苦,發自內心地做一個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別以為這位媽媽只不過做了一件所有家長都能做到的事。
比如臺灣藝人狄鶯,對兒子簡直是教科書版的護短。兒子孫安佐在臺灣讀書時,在學校里慫恿同學跳樓,還毆打女同學被告上法庭,狄鶯親自上陣——跑去學校哭求和解。 這么嚴重的事情,孫安佐絲毫沒有受到懲戒。難怪孫安佐后來越長越歪,今年還在美國涉嫌揚言恐襲被警方逮捕。 江歌媽媽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孩子犯錯,考驗的是家長,賭的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認識和改正錯誤呢? 01 讓孩子學會共情 《媽媽是超人3》里有一期,鄧莎兒子大麟子不小心撞到餃子的頭,鄧莎要求大麟子道歉,大麟子卻不肯。鄧莎不斷“威逼利誘”:
可大麟子依然不肯說。直到鄧莎把大麟子抱到一邊,告訴大麟子
此時大麟子才堅定地點點頭,同意跟餃子說對不起。 鄧莎這番話,就是引導大麟子站在受害者的角度體會受害者的心情,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共情。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強調他的錯誤行為對別人產生的影響,孩子的同理心就會比較敏銳。比如
比較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父母一味講大道理,責怪孩子愚蠢的行為,比如“你怎么總是做事前不動動腦筋?”孩子的同理心就會不足,甚至缺失。 所以,比起威逼利誘讓他不情不愿地認識錯誤,不如讓孩子換位思考,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 02 別替孩子找理由 很多家長很頭疼一件事:無論孩子做錯什么事兒,他都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計找理由推卸責任。
……真是氣死我了! 這與家長們一些無意間的做法不無關系。 比如,孩子被桌椅絆倒了哇哇大哭,家長們就跑過去打桌子說:“都怪這桌子不好,媽媽打這個桌子了,好了不哭了啊!” 這其實就是替孩子推卸責任,教會孩子找理由。 有的時候,為了讓孩子不哭不鬧,家長還會大包大攬地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安慰孩子:“好了好了,都是媽媽不好啦,寶寶不哭了啊!” 久而久之,孩子有樣學樣,自然學會了找理由。 當然,孩子有時候推卸責任,是出于恐懼,怕家長責罵,怕再也得不到爸爸媽媽的愛。 因此,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要溫和而堅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雖然錯誤是你犯下的,但你有機會改正它,媽媽依舊會愛你,會幫你一起改正錯誤。 03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后果
孩子沒有體驗到他所犯錯誤的“結果”,心里就不會有觸動,就不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錯。 我小學的時候,有個同學非常調皮。有一次,他踢球踢碎了一樓老師辦公室的玻璃,老師批評了他。 放學后,他氣哼哼地拿起石頭,把一樓所有教師的玻璃都砸碎了,還理直氣壯地說:
總之,每次他闖了禍,都是他爸爸鐵青著臉過來給他賠錢,回家關兒子禁閉,拿兒子一點招兒也沒有。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并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后果,從中接受教訓。 試想,如果這位爸爸當初能讓孩子從自己的壓歲錢里賠償損壞的公物,或是在家做家務賺取零用錢,孩子就能體驗賺錢的不易,哪還會這么恣意妄為?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后果,還要注意懲罰手段的公平性,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 比如,孩子有意弄壞了同學的文具,媽媽讓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賠償同學。這樣做就不會使孩子產生反抗情緒。 但是如果弄壞同學文具就禁止看電視,這類懲罰就缺乏公平性,孩子往往會感到委屈和不滿,產生反抗情緒。 04 寬容比打罵更有效 當孩子犯了錯誤后,我們往往習慣覺得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對孩子嚴厲指責、扣大帽子、甚至打罵。 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心理上離父母越來越遠,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故意和父母作對。 人的心理容易接受肯定、贊美、欣賞的信息,排斥否定、批評、諷刺、挖苦的語言。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引起別人不滿,與其批評孩子:
不如對孩子說: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父母賞識、愛護、體貼孩子,孩子就會把人性中年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有一句名言說:
每個孩子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變“錯”為“寶”,學會責任與擔當。 本文轉自:VIPKID家長V課堂(ID: VIPKID-VCla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