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養生派王立豐】 凡練內功者,必重“呼吸”,非呼吸空氣,而是內在真氣。然而要練就真氣呼吸,必須經過4個層次。 真氣運行是靠意念嗎?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練功過程中,一定要全身放松,精神放松,真氣慢慢就自然運行起來,就如河流一樣,沒有泥沙阻擋,自然就會流動。單憑意念想象有真氣,往往可能是一種心理暗示的結果,真氣并沒運行。只要沒有意念了,就感覺沒氣感了。這是不對的。 練易筋經不是做廣播操
看到有些人練易筋經跟做操一樣,動作又大又快,這頂多是在活動身體,鍛煉靈活性,與易筋經本意的練氣強身背道而馳了。 大周天,小周天不是神秘的東西
黃帝內經說,人到了青春期周天自然打通,才有了孕育的能力。以后,由于身心勞作,年齡增長,氣血損傷,到一定年齡開始(女49男56),周天慢慢閉合。 練功就是疏通周身經絡
如果把人體經絡穴道比喻為河流和它的支流小溪,那么練功就是為了疏通這些河流小溪,讓它們不要堵住。 自然界的河流小溪一旦堵住,就會發洪水之災,或者形成臭水溝,傳播疾病。 人體的經絡一旦堵住,就會生病。 經絡堵住的原因是:情志所傷和飲食所累。 情志(七情)就是情緒心理,讓人身體受到傷害,比如怒傷肝、悲傷心等,都對器官有傷害。 飲食更是如此,病從口入,不但是不干凈的東西如此,就是暴飲暴食,一樣會傷害人體器官。人體器官就像彈簧,過度使用就會失去本來的性能。比如:大量吃甜食,就會讓脾的轉化能力受到反復傷害,最終“罷工”不干活了,結果就是糖尿病。 因此,要健康必須在三方面進行: 1、練功,疏通經絡,氣血暢通。 2、心態,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態度,讓情志健康。 3、飲食,健康飲食,營養均衡,不貪嘴,不過量,不讓吃傷身。 怎樣徹底根治彎腰駝背的毛病?
有些人本來脊柱結構并沒有問題,也不是先天發育不良,但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坐姿、職業習慣等,造成了后天彎腰駝背的毛病,總是低頭縮脖貓腰的姿勢,非常影響顏值,給自己的生活和社會交往帶來很大問題。 我也是這樣,從小可能因為書包太大,后來因為工作習慣,導致年輕輕就低頭貓腰駝背,走起路來很不好看,總是被家里人訓斥,但是就是改不了啊!自己也沒有感覺啊。 就這樣一直到了快40歲了,偶然的原因,本來我是想通過練功治療自己的背疼和腰疼的,沒想到這個功法竟然讓我的駝背貓腰的毛病沒了! 這個功法就是《増演易筋洗髓經》中的“正身功法”(正身圖說),對,只要這一個功法,動作很簡單,站著練習就可以,只要找到練習的竅門,過不了多久,就可以糾正自己的貓腰駝背的毛病了。 (有圖有真相:左側是我原來的走路姿勢,右側是現在的樣子) 正身功法總共27個動作,都是非常簡單的,練習要領是:順式呼吸、虛靈頂勁、身體正直、腳趾掛地。 我練習易筋經的經驗體會
先要說明的是,易筋經不是“氣功”,是武功基本功。不要拿氣功那套什么“意念”、“氣感”來追求易筋經的效果。 易筋經有多個版本,目前,許多人練習的是易筋經十二式。但是不少人都覺得練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希望的效果,甚至沒什么不同的感覺。 究其原因,是因為一些易筋經的表演者(講授者)沒有說清楚,或者自己就不知道,練習易筋經的關鍵竅門是什么。 多數練習者非常在乎動作的復雜,好像動作越多,越復雜,這個功才好,才會有效果。那些表演者也是一樣,總是把動作做得很復雜,還有許多模仿動作。 而且,以為易筋經就是“拉筋”,故意把動作做得七繞八繞、東扭西扭,又像廣播操,又像舞蹈。這是不會有什么效果的,起到的作用就是舒活筋骨,活動關節。 易筋經是類似抻面一樣的對身體的拉伸,使周身關節、肌肉得到放松和鍛煉,達到氣血暢通的目的,是氣與力的緊密配合。 易筋經既然是內家功法,就不能按照長拳那種外家功法練習,要內練一口氣,而不是外練筋骨皮。練習易筋經之前,最好練出丹田之氣。否則,可能就要花更長時間才有內功的感覺。 那么,練習的關鍵就是:呼吸、以意領氣、動(引導內氣的動作)靜(定式站樁)結合。還有,呼吸與動作的配合,站樁中的以意領氣,氣貫周身。練功時要看看,每式有“雙手托天”并呼吸嗎?每式樁功(保持不動配合呼吸)幾分鐘?每式配合呼吸怎么做動作? 下面以“倒拽九牛尾”為例說明一下。 功法書中說,應該氣注雙膀,緊握雙拳,有前后拉伸的力,以意引氣,氣布胸際,并至少3次真氣呼吸。(實際的感覺是,吸氣時能感到一股熱流充滿胸部,并從上向下直灌涌泉,呼氣時,一股熱流從涌泉沿后背到雙肩,直灌雙臂、雙拳) 而不少演練者,做一些花哨復雜的動作,還去模仿拽牛尾巴的樣子,那是沒用的。達摩祖師為了讓學習者理解,就用了“倒拽九牛尾”的比喻,并不是讓你模仿拉牛尾巴的樣子和動作。 首先,雙手(掌)交叉從下方向上緩緩舉起,同時緩慢吸氣,類似韋陀獻杵第三式的雙手托天,然后,向上一撐,同時呼氣。 然后,雙手從兩側向下緩緩方法,同時吸氣,放下后,用力握拳,同時呼氣。 接著大弓步做倒拽九牛尾式,就是雙手握拳伸臂(見圖),要胳膊與肩膀成一條直線,目視弓步前腳方向的拳頭,就像用后面的手拉著老牛的尾巴。 同時,站定不動,吸氣(綿緩深長),氣貫周身(前提是要先練好丹田之氣,否則沒有氣貫周身的感覺的,怎樣練,這里不講述),意注雙膀,拳頭用力向外拉雙臂。呼氣,同時雙拳握緊,雙腳踏實。這套動作重復3個呼吸以上。 收勢,雙手從下方緩緩交叉舉起,同時變掌,重復雙手托天動作。 為了分享自己練功的經驗,特地制作了一套網易云課堂課程:易筋經十二勢,詳細講了自己的練習方法和體會。 希望與各路高手交流、學習,相互借鑒。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易筋經(驗)”,謝謝! 怎樣才能做到‘氣沉丹田’?
凡是習練內家武功,都要講究氣沉丹田。可是,怎么才能氣沉丹田呢? 可以說,答案五花八門,練過的沒練過的,都有自己的“見解”。有的說“現象肚臍下丹田位置有一個火球”,有的說“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位置”,有的則“把唾液咽到丹田的位置”等等。 這些招,本人基本都試驗過,從年輕時學習氣功開始,看了許多書,做了無數嘗試。其實都是心理作用,沒啥實際效果。 因為,如果有效果,就不應該在“用意念想丹田”的時候,丹田就有氣感,如果收了功,不用意念了,丹田的氣感就沒了,這是不對的,既然是真氣沉入丹田,當然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啊!那還有啥效果啊! 實際上,當真的練成“氣沉丹田”的時候,這股“真氣”總是在丹田處,其實真是的感覺是,更像溫熱的水,在丹田位置暖暖地熱著,很充實的感覺,類似蒸桑拿,非常舒適,并沿著任脈不停流動一樣。下可達涌泉,上可達眼睛。 (就在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這股溫熱的氣流仍然在自然運動!) 那么,這是怎么練出來的呢? 其實,關鍵是“自然呼吸”,不要刻意去加什么意念,越自然越好,所謂順其自然,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用鼻呼吸,舌抵上腭(上面的門牙與牙床相接處),咬牙(不用太用力,但要用點力) 當然,為了真氣能達到丹田,還需要利用后天的呼吸來幫助,就是采用順腹式呼吸。 在洗髓經中,我們場所的用肺部的呼吸叫做“吐納”,而人體內部的所謂“真氣”的流動叫做“呼吸”。這種真氣可以理解為“內部能量”,但因為在體內流動,給人的感覺像“氣體”,所以叫做“真氣”,所以才有“氣功”一說。 正如人體血液流動類似液體一樣, 所以醫學上也有“血液流速”的說法,也有“血壓”的說法(實際上是物理學的液體壓力的借用)。 只要堅持用順腹式呼吸,就是吸氣的時候,下腹部慢慢鼓起,但不要太用力,順其自然;呼氣的時候,腹部放松。 一開始,可能腹部根本鼓不起來,沒感覺,沒關系,要堅持用這個動作,慢慢你的下腹部就可以自然的伴隨呼吸鼓起來了。在呼吸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綿緩深長”。 只要堅持,可以練到從胸口直到大腿根部,都可以隨著呼吸“起伏鼓蕩”!仿佛自己的肺演示會弄到了腿根一樣!后命門溫熱充實,雙腎內部溫暖舒服!妙不可言也! 這只是借助肺部呼吸動作,“激活”丹田處的穴位,讓中脈的“經絡”疏通,過一段時間,應該能感覺到,不是吸進去的空氣到了丹田,而是一股熱流流入丹田,并且越來越持久,越來越穩定,自己就慢慢開始流淌。 當自己“內觀”(體會身體內部的變化)的時候,更能感受到丹田之氣與周身經略“氣息”的運行了。 丹田是身體的“源泉”(主要是下丹田),有了這個水源,慢慢周身真氣這股能量就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所以自古至今,都重視丹田之氣的修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