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貪圖享樂的,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天使和惡魔之間博弈的結果,而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我們的自控力。 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 自控力由3部分組成: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欲望。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是需要鍛煉才能變得強壯的。 有些成人之所以自控力差,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有意識地去鍛煉自控力,所以每次都沉浸在后悔和懊惱當中。 而且,要有意識地鍛煉自控力,年紀越大,鍛煉起來就會越困難。這提醒我們,父母需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從小發展自控力,特別是學齡前這段時間,孩子的各方面都還沒定性,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有極大的影響。 同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樣,發展孩子自控力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 即便家長本身的自控力不是很強,也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去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的自控力。事實上,育兒過程本身也是鍛煉家長自控力很好的途徑。 自控力的基石是信任 環境對于孩子的自控力影響非常大,當孩子所在的環境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就會更加愿意進行自控;而如果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值得信任,孩子就會覺得現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險的,自然就不會有自控力。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處環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孩子具有很好的自控力,家長首先要創造一個信守諾言、值得孩子信任的成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調節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常常見到六七歲的孩子一不開心還在地上打滾哭鬧,這其實也是自控力不好的表現,而不僅僅是情商的問題。 自控力較高的孩子,即使難過,在某些場合下也懂得克制自己或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多次提醒,讓孩子學會自控 很多孩子的自控力不好,原因在于他們的記憶力不好,在這一點上,年紀越小表現越突出。 有幾次,我和女兒到公園玩,準備回家前我和她說好再玩一會兒,5分鐘后我們就回家,她點頭表示同意。但5分鐘之后,她卻又哭又鬧不肯回家。我當時覺得她的自控力挺差的。 后來和女兒的認知老師聊起這件事,我才知道學齡前孩子的工作記憶容量很有限,也就是說:幾分鐘前說好的事,一眨眼他們就會忘記。 因此,如果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自控,就需要提前和孩子說好規則,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提醒和重復這個規則。 比如,要從公園回家時,不要只說一次,可以3分鐘后說一遍,2分鐘后再說一遍,1分鐘后再說一遍。這時千萬不要嫌自己啰唆,孩子需要不斷被提醒才能記得自己要求被遵守的規則。 通過游戲鍛煉孩子的自控力 下面分享給大家兩個鍛煉自控力的游戲: ●木頭人游戲:大家一起跟著音樂跳舞,當音樂停止時,所有的人都不許再動; ●紅燈綠燈停:聽到“紅燈”,所有的人都停下來;聽到“綠燈”,所有的人都往前走。 這兩個游戲都要求孩子遵守指令,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為。 這是基礎版的游戲。自控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自我調節,即可以根據外部指令的變化將身體迅速做出調整。 當上面兩個游戲玩熟練之后,家長可以改變游戲的規則,以提高游戲的難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讓孩子學會等待 適當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有助于提高自控力。 曾經女兒一喊肚子餓,我可以憋著尿、不吃不喝先給她找吃的。后來我發現她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仿佛覺得全世界就應該圍著她轉似的。 了解了等待對自控力的影響后,我就適當地給她提供一些機會來鍛煉等待。 不過要注意的是,讓孩子學會等待,不代表漠視或粗暴對待孩子。 當孩子開始叫喊肚子餓時,家長不要說:“不許哭,你剛剛才吃過。我已經在忙著做了,你等一下不行嗎?” 而應該這樣說:“媽媽知道你很餓,米飯馬上就好了,猜猜我們今天吃什么?蘑菇,哇!蝦仁,哇!都是你愛吃的。” 通過這樣的回應,就呼應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媽媽聽到我的需求了,但是有些事情我不得不等待,而且是值得等待的。 特別提醒 我見過不少“虎爸”“虎媽”,通過打罵的形式強迫孩子學會自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練習鋼琴。 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屈服,這并不是自控,而只是“屈打成招”,而且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逆反。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有更好的自控力,不妨從小開始,從這些小事做起,慢慢鍛煉他的“自控力肌肉”吧。 我們現在所有的“刻意為之”,最終都會變成孩子的“自然而然”。 本書是公眾號“大J小D”上挑選父母關注度和點擊量較高的文章集結而成。包括日常護理、喂養與睡眠、輔食添加、疾病防治、早教啟蒙等問題。 點媽個人咨詢開放啦! 孩子挑食、愛發脾氣、做事沒耐心? 寶寶發燒、拉肚子、睡不好要怎么辦? 新手媽媽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帶娃? 那就加點媽為好友,來免費咨詢吧! 在這里點媽會針對你的每個疑問提供專屬答疑;也能提供機會讓你與其他媽媽交流帶娃心得,讓你收獲百度不到的育兒經。 還有寶貝成長禮物、媽媽專享提升課等福利不定期放送! 本文摘自大J《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小十點經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發布,略有刪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