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鐘嶸《<詩品>序》的論說:“至于楚臣(指屈原)去境,漢妾(指王昭君)離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娥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
是說,有女子得寵,顧盼間有傾國傾城貌,想起像這樣的種種事情,心靈上很是震撼,用詩詞不能表達其意思,用歌賦不能抒發其屬于情操。這是浪漫詞作引發人的思考。 ?----------------------------------------------------------------------------------- ?鐘嶸在《詩品序》中強調指出詩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現,而人的感情的激動,乃是受現實生活的感觸而產生的。他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鐘嶸所理解的“物”的內容,不僅有“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這樣一些自然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許許多多動人心弦的豐富復雜的社會生活內容。比如“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楊娥入寵,再盼傾國”等等。他說:“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客觀的現實生活內容,激發了詩人的熾烈感情,于是才發而為詩歌。 ?--------------------------------------------------------------------------- ?滋味說是鐘嶸論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以”賦比興”為具體創作手法: 二,以”直尋”為詩歌創作的基本原則: 三,”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即慷慨悲壯之情與華麗的文采相結合. 以"味"論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滋味說"可說是源頭,其后,唐代司空圖的"韻味論",宋代蘇軾的"至味論",乃至清代王士禛的"神韻說"都深受其影響,從而構成中國詩學審美批評的重要內容。 ?---------------------------------------------------------------------- ?“骨氣奇高,詞彩華茂” ? —— 鍾嶸《詩品》中對曹植詩的評價 ? ?“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架溢今古,卓而不群”。形容的是曹植的詩歌。因為曹植一生熱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壯志不衰,轉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了“骨氣奇高”的一面。 他的詩善用比喻,注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工于起調,善為警句,提高了詩歌的藝術性,明顯地表現出文人卓越的藝術才華,由此而造成了他的詩作“詞采華茂”的一面。 ?就曹植整個詩歌創作而言,其藝術成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時代是首屈一指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