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解析】 1、
[正確答案] C
[題眼解析] 《醫方考》是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解釋方義的專著,以病證為綱目,下列方劑,釋明方義,涉及700余方。就方劑命名、組成、功效、適應證、方義、加減應用、禁忌,特別是對方劑配伍進行重點分析和闡述,成為醫史上第一部方論專著(故選C)。 [知識拓展] 方劑學發展史大致以三本著作為標記,即《傷寒明理論》、《醫方考》和《醫方集解》?!秱骼碚摗烽_始從君臣佐使的角度剖析方劑但是范圍僅限于《傷寒論》中的20方。《醫方集解》是清代汪昂所著方劑專著?!督饏T要略方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成文便讀是清代醫家張秉承匯編成書。古今名醫方論是清代羅美編撰。
2、 [正確答案] C
[題眼解析] 保和丸,功用:消食化滯。理氣和胃。主治:食積證。二陳湯,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痰濕證(故選C) [知識拓展] 消法:是指通過消食導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驅蟲等方法,使氣、血、痰、食、水、蟲等漸積形成的有形之邪漸消緩散的一類治法。適用于飲食停滯、氣滯血瘀、癥瘕積聚、水濕內停、痰飲不化、疳積蟲積以及瘡瘍癰腫等病證。
3、 [正確答案] B
[題眼解析] 桂苓甘露飲,功用:清暑泄熱,化氣利濕。主治:飲水不消,嘔吐瀉利,水腫腹脹,泄瀉不能止者;兼治霍亂吐瀉,下利赤白,煩渴。本方即五苓散加甘草、寒水石、滑石而成。水熱互結于內,胃失和降,則見飲水不消;氣逆于上,則有嘔吐;外溢肌表,則見水腫腹脹;下注于腸,則泄瀉不止。方以五苓散健脾利濕,化氣行水;滑石、寒水石清熱利濕;甘草調和諸藥(故選B)。 [知識拓展] 六一散,功用:清暑利濕,用于治療感受暑濕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祛暑利濕劑P95)(故不選A)。清暑益氣湯,功用: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夏季熱等屬于氣津不足者(祛暑益氣劑P98)(故不選C)。新加香薷飲,功用:祛暑解表,清熱化濕,治療感受暑邪,發熱微惡寒,無汗頭痛,心煩口渴,舌紅、苔薄白,脈洪大者(祛暑解表劑P95)(故不選D)。
4、 [正確答案] B
[題眼解析] 金·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中說:“制方之體,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劑是也。”至此,方書中才有“十劑”這個名稱。故清、溫不屬于“十劑”的內容(故選B)。 [知識拓展] 清·程鐘齡《醫學心悟》中說:“而論治病之方,則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币话阏f來,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屬實用吐法;病邪在里、在中屬實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氣機不調用和法;病的性質屬寒用溫法;病的性質屬熱用清法;積聚、積滯屬實用消法;正氣虛弱,機能不足的虛證用補法。
5、 [正確答案] AB
[題眼解析] 臨證遣藥組方的基本要求是“方證相關”和“君臣佐使”?!胺阶C相關”是指一個方劑內的藥味及其配伍關系與其針對病證病機或病理環節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或針對性,是辨證選方遣藥的前提。“君臣佐使”是組方配伍的規矩,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藥不可缺少(故選AB)。 [知識拓展] 君、臣、佐、使,是以藥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地位為依據,君藥在全方中是最重要的藥,但總藥量所占比例不一定最大(故不選C)。引經藥即能引領方中諸藥至特定病所的藥物,目的在于引導藥力更好地集中作用于相關病位而增加療效,但方中不是必設一藥專作引經之用(故不選D)。
編輯:裟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