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論男女,都競相露出了“美腿”。 然而,對于某些人來說,卻是暴露了“難言之隱”。我們不難看到某些美腿上多了幾條“蚯蚓狀”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些表淺靜脈變粗變壯了。這便是下肢靜脈曲張。 什么是下肢靜脈曲張? 正常人的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是“通暢無阻”的,而患有下肢靜脈曲張的人則“阻礙重重”,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淤積在表淺靜脈中,使這些靜脈“變粗變壯”,類似蚯蚓的形狀。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不會自行痊愈的血管瓣膜疾病。 靜脈曲張除了影響腿部美觀外,長期靜脈高壓還會導致靜脈淤血引起腿部水腫合并濕疹,加之腿部供血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組織萎縮,靜脈壁變薄,輕度損傷即會引發潰瘍大出血,部分病人會形成血栓,血栓有可能向上或通過交通靜脈蔓延到深靜脈,造成深靜脈血栓,有肺栓塞風險,危及生命安全。 哪些人群易患下肢靜脈曲張? 1、經常站立工作的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血液壓力較大地作用于靜脈瓣,長此以往,使靜脈瓣功能受損,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而發病。 2、妊娠婦女,之所以說婦女更容易得靜脈曲張,是因為女子妊娠時的子宮增大,壓迫髂靜脈,引起靜脈內壓力增高,而發生靜脈曲張。 3、久坐于辦公室內,長期處于空調環境內且從事緊張工作的人。 4、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阻塞深靜脈血液回流,增加淺靜脈負擔,淺靜脈代償性擴張。 5、小腿靜脈受傷者,由于淺靜脈壁和靜脈壁瓣受傷,愈合后可能影響管壁彈性和瓣膜功能,導致受傷處發生靜脈曲張。 6、長期負重者,如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士或運動員。 靜脈曲張的發展階段 1、初期癥狀:腿部出現酸脹、乏力、小腿皮膚癢,久站后出現浮腫(水腫)表現,將腿抬高休息后有所緩解。如病癥未得到及時控制,任其發展腿部將慢慢浮現蜘蛛狀毛細血管網,之后皮膚表層將明顯出現凸起狀血管紋路。 2、中期癥狀:血管突出明顯,且血管凸起面積將逐漸增大,甚至使皮膚顏色發生改變,如: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及皮膚硬化,且有明顯的癢痛或疼痛等表現。 3、晚期癥狀:靜脈曲張癥狀逐步加重,腿部曲張血管出現小部位破裂,導致皮膚顏色呈黑色改變,夜晚腿部出現明顯痛感,甚至因忍痛,不能安心休息。任其發展可致老爛腿危險。 如何預防? 1、避免久站、久坐 避免長時間站立、久坐或伏案工作等,可交替選擇站立和坐位,適當活動腿腳,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2、適當穿戴彈力襪 對于長期高強度下肢運動的工作人員,可結合自身情況選擇穿戴彈力襪或彈力繃帶。 3、常踮腳尖 平時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脹、乏力時,可采用踮腳的方法健身。因為踮腳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會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環,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如何治療? 1、保守治療 包括口服藥物、穿戴彈力襪;避免久站;適當抬高患肢。 2、傳統手術 目前,下肢靜脈曲張傳統治療方法常見有單純高位結扎和高位結扎剝脫術。單純的高位結扎并發癥較多;高位結扎剝脫術具有根治性。但是傳統手術切口多、創傷大,需較長時間恢復。 3、微創治療 目前,外科手術迅速發展,我們正逐漸步入微創手術的時代。微創治療包括注射硬化劑治療、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等。但是,并不是每種手術、每個人都適合微創手術。因此,不能盲目認為微創手術都比普通外科手術好,況且微創并不是“絕對無創”,只是手術傷口相對較小、較少。 【提醒】手術不能一勞永逸,綜合治療是關鍵 一旦患有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治療并不能完全避免復發。如何在術后做好護理及避免引起下肢靜脈回流阻力過大、及時做好預防工作等才是防止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的關鍵。 (來源:微協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