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腹滿/1、2、3條復習補充
上節課,我們把第十篇,關于合篇意義和基本概念講過了,特別是腹滿病的概念,我們提出了, ?* 狹義的說,是指腹中脹滿的癥狀,可以出現在各種疾病的過程中。* 廣義來講,它是以腹部脹滿為主癥,兼有疼痛、便秘、嘔吐,為主癥的一類疾病。本篇的腹滿病,應該是特指廣義含義的腹滿。
第1條,(“1.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保?/FONT>它是從中陽不足,厥陰肝氣上逆而論,把它統稱為虛寒性腹滿、寒疝的病因、病機。這些作為熟悉就可以了。
關鍵是第3條,(“3.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保?/FONT>我們還引出了虛寒性腹滿的特點,叫做“腹滿時減,復如故”,說“此為寒,當與溫藥”,所以從治法特點上來講,它是指虛寒性腹滿的特點, 關于“腹滿時減,復如故”講的是寒氣為病,引了《素問.異法方宜論》講的“臟寒生滿病”,是責之于脾。 寒氣為病,為什么會出現“時滿時減”的特點? 在病機的認識上認為是“臟寒生滿病”,因為它是屬于寒氣為病,寒氣是屬于無形之寒氣,所以它有氣聚氣散,時滿時減的特點。 當與溫藥,沒有提出是用什么藥物,我覺得《傷寒論》第177條講了,“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這個四逆輩,是指理中丸、理中湯,附子理中丸等等,所以這個第3條是先說虛寒性腹滿。
現在我回憶,在《胸痹篇》咱們講“胸痹緩急者”,對“緩急者”提出了三種含義,至少是發作性疾病,而且有時緩時急的特點,當它急性發作的時候,陰寒乘踞的時候,上焦陽虛,胸陽不振,才造成的陰寒乘踞,“陽微陰弦”,當陽氣得伸的時候,一時緩解,陰寒之邪與陽氣相爭的時候,時緩時急。 所以幾個篇章里面,都涉及到疼痛、或者發作性。象奔豚氣病也是那樣,也講了腹痛,而且有氣沖上逆。 第八篇,第九篇,和第十篇相臨近的這兩個篇章,涉及的都是發作性疾患,都有時緩、時急,或者時聚、時散,包括它講的“腹滿時減,復如故”的情況,怎么理解,在病機上我給大家作這樣一個提示。
接下來講,腹診和問診以及舌診相結合,這體現了中醫的一個基本技能,就是說見到腹滿、腹痛的病人,請他到病床上要進行醫生和病患之間的一個配合,腹診的同時要問他痛與不同。 第2條講的是“按之不痛”,實際上這一條要側重講的是實熱性腹滿,他先說“按之不痛,為虛”,這就是一個對舉的寫法,要進行對比鑒別,目的是要強調“按之痛”為實熱證腹滿,這是一種用對舉,來強調語氣。 強調腹診過程中,不痛者為虛,這里的“不痛”,我昨天已經提示了,一定是喜按,按之痛減。作為“痛者為實”,一定是按之痛劇,這樣的特點。
它為什么會按之痛劇呢? 就是因為它是有形之邪,這有形之邪包括什么?我們特別說了,按照“陽道實,陰道虛” 的理論,陽道實則陽明,《傷寒論》叫做“胃家實也”,陽明胃家。
我們《講義》寫得很細致,也就是說不能統稱為“宿食、燥屎停積于胃腸”。中醫的名詞術語,也要用的準確, * 宿食停于胃; * 燥屎積于腸道,一定是這樣。 所以,有形之邪就是指的宿食、燥屎,作為本科生來說,在名詞術語的運用上,一定是這樣的,有形之邪指宿食、燥屎而言,對于它停積的部位,一定是宿食停于胃,而燥屎積于腸道,所以我們《講義》,你看這一條盡管很短,但是它把這個寫的很確切,這和西醫的認識是一樣的。
我們說“實則陽明”也就是在胃腸的疾病。從臟腑辯證來說,它涉及到脾,有的涉及到肝,還有的涉及到表,比方說少陽,還涉及到肝膽,胰腺。所以,膽、胰腺的疾病,也在實熱證腹滿里要體現。
它講了“痛”的問題,后來又提到了舌診的問題,“舌黃”,這個地方既提出“舌黃”是實熱證腹滿可見的舌象和舌苔,再一個,提出治法應該是用下法。
昨天我們已經分析了,舌黃有幾種情況, 一、就是下法當否。 & 對于如果是用了下法以后,舌黃輕微了,這個舌黃一定是苔黃燥,或者說是黃厚而燥,甚則較黑起刺,一定是因里實,而且熱結。 所以這個“下”,一定是寒下,苦寒瀉下。 因此這個舌苔就應該是黃而燥,或者是黃厚而燥,甚則焦黑起刺。這就應該當下。
& 用了下法以后,比方說, 下后黃苔還退的不盡,那就是病重而藥輕,需要的話,再用下法。就是在藥力上,是輕還是重,結合具體病情來分析。 下后它是這個陽明熱結,津液虧乏的話,陰津已經不足了,但是還是要下,但是,一定要增水行舟,用增液承氣湯之類,不然的話,你硬苦寒瀉下,更加傷陰,達不到治療目的,反而傷正,這是關于下法當否的問題。
二、關于是否當下
一、書上講濕溫,我覺得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濕熱的問題,比方說,咱們講狐惑病,濕熱內蘊,你得采取什么辦法?你能苦寒瀉下嗎?不行,得清熱燥濕,或者清熱利濕,象赤小豆,清熱利濕,同時給它萌生小芽,還能夠排膿解毒。 所以,濕熱型的,那你覺對不能用下法。 濕熱的舌苔也不是黃燥,而是黃膩,證明濕熱并沒有燥結成實,因此,不能瀉下。這就是說下法,是否當下的問題。
二、再有一類是實證轉虛,實證轉虛了,舌苔仍然在,但是你也不能硬去攻伐,已經成虛證了,要扶正。
三、另外要考慮有無并發癥的問題,就是說,你若是當下不下,貽誤病機,病情要進展的,反過來說,不當下,你結果堅持用下法,這個容易使邪氣入里,也容易傷正。
四、我認為,可下的證,不一定都舌苔黃。 因為咱們后面的幾篇要涉及這個問題,比方說水氣病,包括有些痰飲結實的,用甘遂半夏湯,包括十棗湯,就是飲邪在體內停聚以后,也影響津液的上承,因為,這個黃苔,你得考慮是一種熱灼熏蒸的問題,它舌苔才黃、燥,是熱邪熏蒸的結果,若是津液不能上承,苔也燥,但是舌苔并不黃。 瘀血的問題也是,象《傷寒論》講過的桃核承氣湯證,《金匱》里面要涉及的下瘀血湯證、低檔湯證等等這些瘀血證,包括前面講過的大黃蟅蟲丸證,它要強調舌質、口唇的紫,兩目的黯黑,肌膚甲錯,它并沒有提到舌的問題。 所以,那個攻下瘀血,舌苔也不黃,這四條作為昨天講過的內容,作一下補充和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