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xué)與詩詞
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xué)公眾號
|古典文學(xué)|詩詞|古文|國學(xué)|
古典文學(xué)與詩詞 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xué)公眾號 |古典文學(xué)|詩詞|古文|國學(xué)| 今天是七夕佳節(jié), 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年, 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留下許多美麗的詩篇。 今天,隱娘給大家介紹十首七夕詩詞, 共賞詩詞中的七夕。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織女分在銀河的兩端,這首詩歌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的神話相關(guān)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嘆的心態(tài),實際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將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xiàn)于紙上,意蘊深沉風(fēng)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古人寫牛郎織女分離的痛苦,多是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離別之苦,這首詩就是描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一個秋天的晚上,銀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一個孤單的宮女用小扇子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已深了,寒意襲人,可宮女還沒去休息,而是久久眺望著天上的牽牛織女星。 是牽牛織女觸動了她的心事:感動真摯的愛情,什么時候我也能擁有呢?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首詩描寫了古時人們過七夕的情景。七夕節(jié)時,家家望向碧藍的天空,好像看到了牽牛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情景。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臥在那茫茫的銀河上, 聽著織女的佩環(huán)丁冬,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 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fù)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亙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不那么明顯。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直以來,人們都對牛郎織女寄予深深的同情。但秦觀卻別具一格,他說: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jīng)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種的戀愛觀,使這首詞在同類詞中脫穎而出,傳誦千年。 《鵲橋仙·七夕》 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這個七夕,蘇軾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朋友。此詞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寫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diào)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fēng),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tài)。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 這首詞大約是李清照同丈夫婚后又離居的時期所作。 丈夫遠行后,正逢七夕佳節(jié),李清照獨自在家,引起了對丈夫的思念。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間的恩愛夫妻,此刻猶兩地分離。濃重的離情別緒,鑄就了這首凄婉動人的詞作。 《惜秋華·七夕》 宋·吳文英 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秋驚華鬢。 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 人間夢隔西風(fēng),算天上、年華一瞬。 相逢,縱相疏、勝卻巫陽無準。 何處動涼訊。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 彩云斷、翠羽散,此情難問。 銀河萬古秋聲,但望中、婺星清潤。 輕俊。度金針、漫牽方寸。 這首詞是詞人借七夕抒發(fā)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嘆。 七夕時,牛郎織女相會,只一瞬。可縱然只有一次,總好過愛人的生離死別,見面無期,所以,這樣說來,牛郎織女還是幸運的。 《沉醉東風(fēng)·七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zhuǎn)過梧桐樹影。 這支小令化用唐杜牧《秋夕》,繪制成一幅靜夜(望天河)圖。七夕之夜,月明風(fēng)清,人們焚起香來慶賀節(jié)日。渴望著心靈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針錢在梧桐樹影下乞巧,看牛郎織女相會。 這支曲子描繪了古時人們過七夕時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民俗學(xué)價值。 《七夕》 明·德容 玉露金風(fēng)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德容,明末清初江南女僧。 古時的七夕佳節(jié),女子們都聚集歡會,乞巧求福。而德容卻沒有這個心情。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后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xiāng)的特殊遭遇有關(guā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