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濕并能解暑之佩蘭,可能就在你身邊來源產地《中藥大辭典》 佩蘭 別稱雞骨香、水香、都梁香等,為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的干燥地上部分,野生或栽培于路邊灌叢或溪邊,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等地,以全草入藥,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 功效《中藥學》 凌一揆 主編 佩蘭 (《本經》) 【性味歸經】辛,平。歸脾、胃經。 【功效】化濕,解暑。 【應用】 1.用于濕阻中焦證。佩蘭氣味芳香,其化濕和中功效與藿香相似,治濕阻脾胃之證,每相須為用,并配伍蒼術、厚樸、白豆蔻等。以其能化濕,且性平而不溫燥,脾經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者,亦所適用。 2.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本品化濕并能解暑,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濕溫初起,可與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用量】 5?10g;鮮品加倍。 《飲片新參》王一仁 佩蘭葉 形色:色青晦。 性味:香苦平。 功能:化濕,開脾胃,進飲食。 分量:一錢至二錢。 用法:生用。 禁忌:脾胃氣虛者慎用。 佩蘭一藥,可獨成一方,名曰蘭花湯,治脾經濕熱 現代運用化濕藥,5-10g煎服,氣芳香,味微苦。 主治:芳香化濕,發表解暑 1.濕阻中焦證,本品氣香辛散,化濕藿香相似,常相須為用,善于治療脾經濕熱,癥見口中甜膩,多涎,口臭,可單味煎湯服用,或配伍清熱除濕之品同用。 2.暑濕,濕溫初起,本品氣味辛散,化濕,解表治療外感暑濕證,常與燥濕藥配伍,如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治療濕溫初起,常與化濕藥配伍,與藿香葉,薄荷葉,蘆根等同用,如五葉蘆根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