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題:據(jù)史料記載,楚漢相爭時期,誰最能打? A、韓信,B、項羽,C、英布,D、曹參。 相信很多伙伴會覺得,這是道送分題,要么是兵權(quán)謀家的韓信,要么是兵形勢家的項羽,再不濟也是英布。 對不起,這其實是道送命題。根據(jù)史書中的描述,應(yīng)該是曹參。 如果說韓信、項羽、英布還要點臉的話,曹參估計是最不要face的,典型的心機boy。 仿佛一個人不要臉的話,他就離成功就更近了。 一 在職場上,一共有兩種人,一種是建功的人,一種是搶功的人?;蛟S有伙伴們會說了,這難道不應(yīng)該是一種人嗎? 如果當(dāng)真這么想,你就天真了。一般而言,建功的人往往搶不到功勞。而啥事不干,躲在建功者的身后,摳著腳丫,流著哈喇子,等著搶功的人才會是真正的贏家。 有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在職場上,沒有好處的事,人人避之不及。一旦有了好處,則熙來攘往。 不信是不是?沒關(guān)系,有請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老曹給我們科普一下職場的玩法。 “曹參,別在后臺站著了,你的老同事陳平、張良、韓信、英布都已經(jīng)表演完,是時候該你上場亮亮絕活了?!?/span> 曹參的絕活,職場心得是什么?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什么都不會。對于這個評價,土味國學(xué)愛好者曹參肯定是滿意的。因為他理解的無為就真的是什么都不做。 當(dāng)然,如果非要說會點啥的話就是:搶功奪利! 二 坦白的講,曹參的故事真的不好講。翻了好幾次《曹相國世家》,這哪里是什么傳記,明明就是功勞簿。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假。 什么叫假?在整整2455個字的傳記里,居然沒寫一個字關(guān)于他失敗的事情。既然是人,就肯定會有成功,會有失敗。即便像韓信、項羽這樣的人,征戰(zhàn)沙場偶然失手,打個敗仗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老曹呢? 居然沒有! 這說明了什么?假的,是人為杜撰的。 根據(jù)《史記》的記載,老曹可不得了,他可比什么韓信、英布強多了,什么章邯、項羽、英布、陳豨統(tǒng)統(tǒng)是他手下敗將。 總之每一次開戰(zhàn),老曹就像個吉祥物,別人搞不定的,他一出馬,立刻馬到成功。這哪里是個普通人,這簡直就是戰(zhàn)神,哦不, 應(yīng)該是整個華夏文明上下5000年最能打的戰(zhàn)神。 可是,蹊蹺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既然曹參那么厲害,為什么兵家不鳥他?反而把韓信、項羽稱為兵法大師,對這貨只字不提呢? 是低調(diào)嗎?肯定不是! 三 《史記》里的曹參傳是最無聊的,但阿信還是賴著性子讀了好幾遍。不僅是我們讀的無聊,司馬遷寫的也很無聊,以至于寫到一半加了一句話: 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太史公也沒耐性了,你不是喜歡功勞嗎?好吧,全給你。曹參一共有多少功?他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當(dāng)然,這還只是一小部分。 看完這個列表,我心痛了足足兩個月。曹參,對不起,我好想對你伸個中指。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我突然萌發(fā)了一個想法,如果阿信研究出一門搶功學(xué),估計也會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吧。 咱們的搶功學(xué)恐怕要比什么厚黑學(xué)高明的多,你看曹操、劉備憑厚黑成功了,無不受人詬病。而曹參呢?人人見他都要伸個大拇指,為他歌功頌德,其中也包括司馬遷。 你且再看,曹操,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艱苦卓絕的奮斗著。而人家曹參坐在暗處卻啥事不干,坐等搶功。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曹參,你到底搶了多少功???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結(jié)果還真讓阿信找到了曹爽的成功之道,真相只有一個字:二! 什么是二?顧名思義就是千年老二。注意哈,曹參這個人有個特點,不管何時何地,他都要躲老大后面。這樣的好處是,就算天塌下來有老大頂著。老大在算計對手,老二在算計老大。 “曹參,叫你一聲二哥,你敢答應(yīng)嗎?” 劉邦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躲在蕭何后面。結(jié)果,事后論功行賞時,什么張良、韓信,統(tǒng)統(tǒng)往后站,蕭何排第一,曹參排第二。你不服還不行,因為論資排輩,他曹參還真的就排在老二的位置上。 劉邦創(chuàng)業(yè)中期,他躲在韓信背后。結(jié)果,韓信在前方征戰(zhàn)沙場,浴血奮戰(zhàn),他在后方高枕無憂,等待機會。 劉邦創(chuàng)業(yè)后期,他躲劉邦后面,結(jié)果,英布、陳狶叛亂,他又以吉祥物的身份出戰(zhàn),論功行賞,又是老二。為什么是老二呢?曹參很識趣,老大是劉邦。 注意,這是曹參最牛的地方,他深刻的知道自己比較二,所以終極目標是就是老二,或者小三。也正因為這個自知之明,韓信被殺了、張良失寵了,蕭何膽戰(zhàn)心驚的過日子,他曹大人卻一路青云直上。 他那么牛,為什么漢初三杰,沒有曹參呢? 原因很簡單,他是個配角。就像打游戲一樣,如果說韓信是個戰(zhàn)士,張良是法師,他曹參就是個打輔助的。 有更好,沒有好像也行! 四 記住,這個世界上,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配角。但是大部分人又看不起配角,都爭著想當(dāng)主角。曹參表示非常的不以為然,他算是把輔助配角玩到極致的人了。 又到了解密的環(huán)節(jié)了。請聽題:為什么縱橫家武涉、蒯通多次游說韓信,讓其自立為王,韓信死活不從? 一般會認為韓信不懂政治,韓信太過仁義,韓信優(yōu)柔寡斷。當(dāng)真如此嗎?作為講究謀定而后動的兵權(quán)謀家的代表人物,韓信之所以未動,只有一種可能: 他有顧慮,還沒有謀劃好,沒有勝算。他在顧慮什么?到底是誰讓他苦思冥想數(shù)日,卻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 是在顧慮劉邦、陳平,還是張良?都不是,彼時他最顧慮的人,可能是我們的二哥:曹參。 一個單純的人,永遠讀不懂歷史。因為歷史本沒有真相,因為歷史寫的是人心。 我們思考一下:在一個公司里,如果老板對一個高管不放心,你猜他會怎么做? 當(dāng)然是在他身旁安插一根釘子,而曹參就是這顆釘子。劉邦從一開始對韓信就不那么信任,所以在韓信破齊之前,安插了曹參、灌嬰、張耳。破齊之后安插的是曹參、灌嬰、傅寬。 注意,別人都能動,但是唯獨曹參不能動。曹參一動,韓信必動。曹參一直是掣肘韓信的重要力量。 因此韓信不動,是因為曹參這顆釘子扎在腹部實在太深了,萬不可輕舉妄動。正是曹參的掣肘才使得韓信一步一步被制衡,從齊王變成楚王,從楚王變成淮陰侯。 韓信沒有野心嗎?沒野心,他干嘛主動提出要當(dāng)齊王?韓信之所以沒采納蒯通的計謀,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的方案不可行。 你要知道,曹參、灌嬰二人在韓信軍中的地位,曹參掌控漢軍步兵,而灌嬰統(tǒng)帥漢軍騎兵,那時候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即便有,即便在今天,主力仍然是陸軍。如果你是韓信,你會發(fā)現(xiàn),你也只能聽天由命。 有時候聽天由命,本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最終,建功者韓信倒下了,搶功者曹爽站起來了。太史公還是沒忍住,說了一句實話: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 啥意思呢?別看曹參那么多功勞,其實都是搶韓信的。 曹參,這個所謂的搶功者,其實就是職場上的小偷。 五 這就好比鬼谷道的一個朋友若然說:“前些日子,我跟同事一起合作一個項目。我們一起做的事,我天天加班加點忙項目,他卻當(dāng)甩手掌柜。結(jié)果剛有了成果,他為了討好老板就去邀功。他對老板只說是自己做的,然后被表揚。 雖然我覺得的確是小事,不想撕破臉。然而還是難受,畢竟是同事一場。” 遇到搶功的人怎么辦?有佛系的朋友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曹參的結(jié)局能要讓諸位失望的,老曹同志一路高升,替了蕭何的位置,成為了大漢帝國一人之說,萬人之下的男人。最終得了善終,成了人生贏家。你找誰說理去? 我們應(yīng)該批判曹參嗎?不,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曹參。 怎么做呢?別急,我們先來欣賞一首袁枚的名詩:《雞》, 養(yǎng)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 主人計固佳,不可與雞知。 讀完你會不會恍然大悟,職場原來也是一場“吃雞”游戲,遵循的是“黑暗森林”法則。獲勝者是最后生存下來的玩家,生存是第一需要。要懂得隱藏好自己,不暴露位置,藏的越深,活的越久,隱藏這是第二需求。我們經(jīng)常說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好像是說的物種之間競爭,其實生物個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自己的同類進行零和的競爭,消滅對手是第三需求。 對此,鬼谷子也是認同的,比如他說: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什么是心機?鬼谷子告誡我們: 1、做人要學(xué)會暗中玩陰的,此為陰謀。 2、做人要懂得公開的奪取,此為陽謀。 3、要想除掉對手,首先要學(xué)會縱容他。 4、麻痹對手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職場如戰(zhàn)場,機會不是等來的,更是搶來的,更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否則你的仁慈,將讓自己萬劫不復(fù)的境地。 就如洛克菲勒說的:在機會的世界里,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爭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你一定要掌握并保護自己的機會,更要設(shè)法搶奪別人的機會。 最后,祝你在職場上,吃雞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