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過程中有疑問請掃描上面二維碼加課程助理微信(或復制微信號binbin180212 ),會拉大家進課程微信群,探討交流、答疑解惑。 《易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創世說”。 引文: 1.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內容: “創世說”本來說的是誰創造了這個世界,而《易經》(以下簡稱“易”)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創世說”,它說的不是誰創造了這個世界,它說的是這個世界是怎么被創造出來的,也就是天地生成和萬物由來的真相。 東西方的“創世說”,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極具神話和童話色彩,都極具故事性和畫面感,也都很適合講給小朋友們聽。今天我們不講西方的,我們只講東方的。東方的盤古傳說,再早也不會早于西周,而那個時候,《易》早已是一門十分成熟的學術,早已是官方決疑、決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易》當中的八卦、六十四卦,以及六十四卦的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至少已經被貴族和士大夫階層當中的某一些人所熟悉,《易》當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這樣一個對天地生成和萬物由來的理性認知,也至少已經被貴族和士大夫階層當中的某一些人所接受。那么,“盤古開天辟地”這一東方“創世說”,它的思想源頭如果不在《易》里,還會在哪里呢?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盤古開天辟地”這一東方“創世說”,它的思想源頭就在《易》里面,也就是說,《易》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創世說”,《易》的“創世說”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這一句話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我們前面說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是對天地生成和萬物由來的理性認知,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是我們古代的圣賢和勞動者仰觀天,俯觀地,近觀男人女人,遠觀動物、植物等等得出來的結論!他們這樣仰觀、俯觀、近觀、遠觀,觀了多久呢?是幾百年、幾千年,還是幾萬年呢?我們無從得知,總之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歲月。經過一段極其漫長歲月的各種觀察,而得出來的一個高度概括的結論,又怎么能不是理性的呢?又怎么會是神話或童話呢? 而且,它還有圖有真相。我這里提供兩幅圖,供大家觀瞻。一幅叫“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圖”,一幅叫“八八六十四卦圖”,請大家仔細端詳這兩幅圖,天地生成和萬物由來的真相,就在這兩幅圖里面。 看過了圖,我們再來初略地了解一下“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這些詞都指的是什么? “太極”指什么呢?在天地生成之前,“太極”就是天地未分時的那種混沌的狀態,也就是那個還沒有被盤古劈開的雞蛋;在天地生成,也就是天地分開以后,“太極”既是天地萬物這樣一個大整體,也是一個國一個家一個人,也是一草一花一石一沙;大家試著把“太極”的“太”字上下拉開,是不是可以分成為一個“大”字和一個小點?那么“太極” 是不是就可以分成為一個“大極”和一個“小極”?可見,大到宇宙,小到塵埃,都是“太極”,大到無外,小到無內,都是太極;也就是說,萬物是一“太極”,一物也是一“太極”;萬古是一“太極”,一時也是一“太極”。 “兩儀”的“儀”,意思是儀態、形態,“兩儀”就是兩種儀態、形態,“兩儀”不單指天地,還指陰陽、剛柔、晝夜、寒暑、大小、往來、進退、生死、動靜等等等等,大家想想,天地萬物、千秋萬世,是不是都由這“兩儀”構成的呢? “四象”,指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這里的“太”,意思是極至,或者說是到了盡頭,“少”,意思是還沒到極至,還沒到盡頭;所以,太陰就是陰到了盡頭而將變成陽,太陽就是陽到了盡頭而將變成陰,少陰就是陰還沒到盡頭而暫時不會變成陽,少陽就是陽還沒到盡頭而暫時不會變成陰,“四象”指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這聽起來好像不太好理解,不太好理解就先不理解,以后自然會理解,今天,大家就把“四象”理解成一年的四季,冬天就是太陰,夏天就是太陽、秋天就是少陰,春天就是少陽。 “八卦”,就是乾卦,坤卦,震卦,巽卦,離卦,坎卦,艮卦,兌卦這八個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風,離卦代表火,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兌卦代表澤,大家再想想,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雷、風、火、水、山、澤,是不是天地之間最大的“八大件”,是不是構成天地、養育萬物的最重要的“八大件”?至于代表天的卦為什么叫乾卦,代表地的卦為什么叫坤卦……乾卦除了代表天,還代表什么,坤卦除了代表地,還代表什么……所有這些,要等講到八卦的時候再細講,大家不必著急。 “六十四卦”又指什么呢?八卦兩兩重疊就組成了六十四卦,比如八卦中的乾卦、坤卦分別代表天和地,那么,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就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地天泰”卦,反過來,乾卦在上,坤卦在下,就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天地否”卦……這樣上上下下,組來組去,沒有接觸過《易》的朋友聽著一定有點暈,不要緊,等學了八卦、六十四卦就不會暈啦。“六十四卦”實際上是六十四種象,這個“象”就是世間萬象、萬象更新的“象”,世間不是有萬象嗎,為何只有“六十四卦”呢?因為世間萬象歸納、合并起來就是六十四種象。只有六十四種,沒有第六十五種! 大致了解了“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是對天地生成和萬物由來的理性認知,不難理解為什么《易》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創世說”了。 講到這里,學過《道德經》的朋友或許會問,“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什么異同?我告訴大家,這兩句話的思想、思路如出一轍,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什么意思呢?我寫的《一讀就懂的<道德經>》里面是這么說的:“道自成一體,而后生天地;天地既生,陰陽既交,而后有萬物之初現;萬物既現,又分陰陽,陰陽又交,而后大地繁華紛呈不可勝述。”也就是說,“道生一”說的是道生而為一,道自成一體,不是道生了一;這里的道和一,都是太極;“一生二”呢?“一生二”和“太極生兩儀”完全一樣;“一生二”中的“二”,就是“太極生兩儀”中的“兩儀”;“二生三”呢?“二生三”說的是天地相交、陰陽相合之后,萬物開始出現,“三”就是天地、陰陽相交相合之后生成的萬物最初、最早的形態;那這個“三”生的萬物怎么樣呢?“三”生的萬物,歸納、合并起來就只有六十四種象。 通過第一講,我希望能夠有這樣一個認識:《易》既是關于天地萬物,關于世界、生命以至事業的道,也是卜知、預知未來的術;有術不能無道,有道也不能無術,學《易》而不會其術算是白學,學《易》而不明其道則不如不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