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地球南極與北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那里的冰川、雪原正在悄然融化,事實證明,其速度超出人們的預料。 ![]() ![]() 北冰洋被稱作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器,對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特別是近30年來,科學資料對比顯示,北冰洋已今非昔比。據科學界推斷,再過30年左右,北半球夏季北冰洋將無冰可言,北冰洋將名不符實,“北極洋”的稱呼更加貼切。 比起衛星照片的直觀對比,微觀的研究或許更加霜上加雪,來自國際權威雜志的研究報告暗示,人類對地球的認知太迷你了。 8月15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文章認為,北極地區胡泊底部永久凍土層的解凍,可能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打破當前氣候模型中的平衡,最終導致氣候的變化遠超人類的預判。 永久凍土層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微生物的繁衍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樣的溫室氣體。科學家估計,到2050年,因永久凍土層“急速解凍”而產生的溫室氣體,可能會達到地球表面自然釋放量的一倍。 甲烷的蓄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在當前的氣候模型中甲烷的作用只占20%,如果永久凍土層中的甲烷釋放出來,其占比將達到70~80%。 研究人員表示,永久凍土層胡泊底部的急速解凍是不可逆的,這些胡泊一旦開始釋放溫室氣體,便無法加以阻止。 ![]() ![]() 與北冰洋的顯著變化相比,南極洲冰蓋的變化也令人擔憂。 今年6月,來自美國娜莎(NASA)和歐洲空間局等知名機構,由14個國家88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了一份重磅報告,警告整個人類,南極洲的冰蓋正加速融化,每年有超過2190億噸冰川,融化入海,導致海平面每年上升0.5毫米。 研究表明,過去的30年,整個南極冰蓋損傷了3萬億噸冰,相當于全球海平面上升8毫米,其中40%的損失發生在過去的5年當中,這意味著自2012年以來,南極冰川的損失速度已提高3倍,速度遠超之前的25年的任何時候。 據娜莎(NASA)估計,自1880年有可靠記錄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大約20厘米,預計到2100年,將再上升30到120厘米。 ![]() ![]() 我們正處在全球古陸板塊大漂移的時代,借用西方一位大咖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糟糕的時代。是講究雙贏、多贏、步步為贏的時代,也是贏者通吃,吃啥啥沒夠的洪荒時代。 俗話說,冰凍三尺灰一日之寒,北冰洋和南極洲冰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經過千百萬年漫長的歲月演化而成。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不存在北冰洋和南極洲冰蓋,因此,它們的形成是近數千萬年的事情。 約3000多萬年前,大約在冬季,鯨魚的祖先被南極洲嚴酷的冰雪趕到海洋里面,所以,可以判斷,南極洲冰蓋形成于3000萬年前,逐漸加厚到今朝。 由于古陸板塊漂移群由赤道和南半球向北半球漂移,所以,北冰洋的形成是在幾十萬到數百萬年前,比起南極洲冰蓋,北冰洋的年齡灰常年輕。 這就是北冰洋與南極洲冰蓋的形成史,先南極后北極。燃鵝,歷史的頁碼翻到21世紀,人類輝煌登場之際,地球南北兩極的演化出現了反轉,開始了逆向融化的過程。 中國有句話,叫“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對于北冰洋與南極洲冰蓋而言,恰好是相反的過程,它們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而它們的融化消失,似乎微不可及,因為再過幾十年,北冰洋就消失了,和形成時的幾十萬年相比,太迷你了。 這或許是大自然宇宙演化的一種現象,就像酒精溶解到水里灰常容易,燃鵝,要想把它們分開如初,那可要費牛鼻子勁了。 ![]() 所以說,北冰洋與南極洲冰蓋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它們不可能單獨存在,只是時間先后的問題,就像秤桿離不開秤砣,老公離不開老婆。 那位童鞋說了,北極與南極相隔幾萬里,怎么可能唇亡齒寒呢?那嘴也太大了。其實,不是嘴大嘴小的問題,是我們人類太渺小了,我們認知的世界太迷你了。看看最大海洋動物藍鯨的心臟,老外一米八幾的個頭,看起來只是它上面的一小段支管而已。 別忘了,藍鯨的祖先,可是3000多萬年前生活在南極洲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個頭只有狼狗那么大。現在的藍鯨,可是海洋里航母般的巨無霸。 一旦北冰洋消失了,變成“北極洋”,睿智的童鞋盆友們,你們認為南極洲冰蓋還能存在多久呢?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