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病房收治了一位低血糖的患者——王女士,今年63歲,糖尿病病史近10年,1年前曾因為血糖高收住我科,出院后給予一天2次的胰島素注射,早上14單位,晚上12單位,二甲雙胍1000毫克每天2次。 出院后的1年來繼續該劑量注射,未監測血糖。入院前2周,王女士因為出現飛蚊癥,自行將胰島素逐漸加量,至住院前胰島素每天總量已增至50單位,飛蚊癥不但未緩解,而且餐前還會出現饑餓、出汗、手抖等,進食后緩解,仍未監測血糖。由門診收治我科。 入院后測血糖(餐后3個多小時)4.1mmol/L,當時無主訴不適,囑其進食,王女士特別不理解,4.1mmol/L的血糖剛剛好,又沒有饑餓感,在醫生的解釋勸說下吃了半個香蕉,醫生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 還好這個患者及時就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是什么原因導致王女士血糖不穩定呢? 3個錯誤導致王女士血糖不穩定 錯誤一:不監測血糖 醫生:“您回家后為什么不測血糖呢?” 患者:“我覺得,出院后一直按照住院的方案,而且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血糖不會有問題?!?/div> 其實,住院期間調好血糖后,制定了治療方案,糖尿病患者回到家里,一定得監測血糖。 由于住院的生活起居、飲食與家里會有一定的差異,住院的降糖方案,有可能會有小的變動,這就需要靠血糖監測提供調整的依據。 錯誤二:自行加大藥物劑量 醫生:“2周前你為什么自己加大胰島素的用量呢?就只因為感覺眼前有小蟲子飛嗎?” 患者:“對呀,我有癥狀了,肯定是血糖高了,當然要加胰島素了!” 這里有很多誤區: 第一,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必須根據血糖的水平,而不是癥狀。 第二,即使糖尿病也不能把身體的所有不適,都用血糖高來解釋,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即使是出現了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三多一少,也需要根據血糖監測的結果,調整降糖藥的使用。 錯誤三:無視低血糖風險 4.1mmol/L的血糖值對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對于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患低血糖的風險很高,而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 對于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不應該低于5mmol/L,甚至對于一些健康狀態差的老年患者,建議最好在5.6mmol/L以上。 王女士經過血糖監測,積極地調整胰島素的方案,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血糖7-9mmol/L,并請眼科會診,好轉出院,未再有低血糖的發生。 王女士也表示回家后一定要監測血糖,醫生建議王女士: 出院第1周,監測2天(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有不適時隨時監測血糖;待血糖穩定后,可以2周測一次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來取藥前最好測一次空腹和三餐后2小時的血糖。 糖尿病患者為控制好血糖,以上3個錯誤一定不要犯。 作者:天津市胸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蘇文凌
|
|
來自: 昵稱40140661 >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