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喜溫暖半干旱氣候,日均溫度15-20℃最適生長,高溫高濕對苜蓿生長不利。苜??购?、抗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土、粘土地均可生長,連續積水-2天即大量死亡,因而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米以下,喜中性或微堿性土壤(ph7-8)。 栽培技術: 1、整地:播前要求精細整地,并保持土壤墑情。在貧瘠土壤上需施入適量廄肥作底肥。酸性土壤每畝應施20-40公斤石灰。 2、播種:春、秋播種均可。在春季墑情好,風沙危害小的地區可春播。春季較干旱的地區可在秋季播種。秋季播種雜草危害較輕,一般秋播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方式有條播和撒播。條播行距30-40厘米,播深2-3厘米,每畝播量為0.8公斤。 3、田間管理:苜蓿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侵害,應及時除草,早春返青前后或刈割后進行中耕松土,有利于保墑和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苜蓿生長。在干旱季節,早春和每次刈割后澆水,對提高苜蓿產草量的效果非常顯著。危害苜蓿的主要割蟲有蚜蟲、薊馬、葉跳蟬、盲蝽象等,可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脂等噴霧防治。生長期間有時也發生銹病、褐班病、霜霉病等,可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4、收割:在江淮地區每年可刈割4-5次,一般畝產鮮草6000-8000公斤,高者可達10000公斤以上。通常4公斤鮮草可曬制1公斤干草。曬制干草應在初花期10%植株開花刈割,刈割高度以距地5厘米為宜,最后一次刈割不能太遲,否則影響苜蓿的安全越冬。 營養價值和利用: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草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含量豐富。蛋白質中氨基酸比較齊全,動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為15-25%,相當于豆餅的一半,比玉米高1-1.5倍。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所1979年采樣分析,開花期鮮草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8.6%,粗脂肪24%,粗纖維35.7%,無氮浸出物34.4%,粗灰分8.9%,其中鈣1.09%,磷0.37%。苜蓿適口性好,各種畜禽均喜采食,幼嫩的苜蓿飼喂豬、禽、兔和草食性魚類是良好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補充飼料,鮮草或青貯飼喂奶牛,可增加產奶量。無論是青飼、青貯或曬制干草,都是優質飼草,利用苜蓿調制干草粉,制成顆粒飼料或配制畜、禽、兔、魚的全價配合飼料,均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
|
來自: 美濟礁1tt9ue9x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