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兩千年來讀書求學的必修課程,雖然僅僅一萬兩千字,但出自《論語》的成語竟達數百個之多,即使你沒讀過《論語》,但這些成語,你肯定很多都聽過、見過。下面我們就列舉五十個出自《論語》的日常成語: 一,朝聞夕死。——《論語.里仁》 釋義:假如早上能聽聞到真理,就算晚上去死也心甘情愿。比喻人對真理的追求非常迫切。 二,盡善盡美。——《論語.八佾》 釋義: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比喻一件事情或者事物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 三,聽其言觀其行。——《論語.泰伯》 釋義:聽到他所說的話,還要觀察他以后的行動。指判斷一個人不能光聽他說的,還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四,時不我與。——《論語.陽貨》 釋義:時光流逝,歲月不待人。多用于感慨時光易逝,不可回轉。 五,學而不厭。——《論語.述而》 釋義:在學習上面,永遠不能滿足。現在用來形容人努力學習、追求進步的精神。 六,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釋義:如果這樣的事都能容忍,那就沒有什么事不可以容忍了。 七,待賈而沽。——《論語.子罕》 釋義:等待有人出了高價再賣出去。比喻等待有了好的條件或者待遇,才肯出來做事。 八,斐然成章。——《論語.公冶長》 釋義:原指寫文章富有文采,又自成篇章。現用來形容成績或者名聲非常顯著。 九,在陳之厄。——《論語.微子》 釋義:原指孔子在陳國時遭遇的危難。后比喻處境非常艱險。 十,君子固窮。——《論語.微子》 釋義:君子在無論多么艱難的處境下,也能堅守道德修養,從容淡定。 十一,窮斯濫矣。——《論語.微子》 釋義:一旦到了窮困的時候,就開始為所欲為了。形容小人平常還能保持道德修養,一遇到艱難的環境,就開始放縱自己胡作非為了。 十二,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微子》 釋義:原指干活的時候手腳忙不過來,顧不上分辨五谷,形容非常忙碌。后多用來形容人懶惰,脫離勞動和群眾,連五谷是什么都分不清楚。 十三,述而不作。——《論語.述而》 釋義:只是闡述古人的學說,自己并沒有創作,本是孔子的謙虛之詞。后指沒有新的見解,或者形容謙虛謹慎做學問的態度。 十四,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釋義:相信并且愛好古代的傳統文化,這是孔子的自述。 十五,各得其所。——《論語.子罕》 釋義:各自都得到了自己最合適的位置。泛指各自得到了所需要的東西。 十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釋義:教育人從來不感到疲倦。形容教書育人時非常耐心細致。 十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釋義:吃飯不能因為糧食磨得精細而吃得太飽,魚和肉不能因為做得精細而吃得太多。后來形容飯菜做得越精細、越講究越好,其實已經和原意相反了。 十八,適可而止。——《論語.鄉黨》 釋義:凡事做到適當的程度就應該停止。常指做事要恰如其分,要留有余地。 十九,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釋義: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要睡覺的時候,也不能說話。 二十,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釋義:河里的水日夜不停的流逝。形容人不分晝夜地勤奮工作或學習。 二十一,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釋義: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這是子孔夫子的五種德行。后用來形容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二十二,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 釋義: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形容人工作學習中,一種癡迷、忘我的狀態。 二十三,威而不猛。——《論語.述而》 釋義:有威嚴,但不兇猛可怕。形容人神態莊嚴,嚴肅但又容易親近。 二十四,仰之彌高。——《論語.子罕》 釋義:仰望他就會感覺更高大。形容一個人道德高尚,學問淵博。 二十五,卓爾不群。——《論語.子罕》 釋義:高大突出,和別的明顯不一樣。形容一個人道德和才能優秀卓越,超出常人。 二十六,循循善誘。——《論語.子罕》 釋義: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啟發別人去學習。多形容教育方法很得當。 二十七,欲罷不能。——《論語.子罕》 釋義:想停卻停不下來。形容一個人對自己已經形成的狀態,無法改變。 二十八,不自量力。——《論語.子張》 釋義:不能正確的估計和認識自己的力量。形容人盲目自信,狂妄自大。 二十九,求仁得仁。——《論語.述而》 釋義:追求仁德,最后就得到了仁德。后來泛指自己追求的理想、愿望得以實現。 三十,父為子隱。——《論語.子路》 釋義:父親為兒子隱瞞過錯,這是出自于人的正直本性。后泛指對下級、晚輩的過失遷就包庇的做法。 三十一,不念舊惡。——《論語.公冶長》 釋義:不記掛以往的仇怨。現多用作不記住別人的過錯,或者不計較個人間的恩怨。 三十二,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 釋義:沒有什么可以的,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沒有主觀固定意見。后泛指對事物模棱兩可或者沒有主見。 三十三,功虧一簣。——《論語.子罕》 釋義:就因為差一筐土而沒有成功。比喻做事情,就因為差了最后的一點努力而失敗。 三十四,巧言令色。——《論語.公冶長》 釋義:虛假動聽的話和諂媚虛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虛情假意來討好別人。 三十五,喜怒不形于色。——《論語.公冶長》 釋義:不管開心還是憤怒,都不會表露在面部表情上。形容一個人內斂有涵養,感情不外露,有時也指人城府很深。 三十六,剛毅木訥。——《論語.子路》 釋義:剛強、堅毅、淳樸、言語謹慎。形容一個人品質和德行都很好。 三十七,一匡天下。——《論語.憲問》 釋義:使天下萬物全部納入正規,后引申為一統天下。 三十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釋義: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三十九,當仁不讓。——《論語.衛靈公》 釋義:面臨推行仁道的時候,不要謙虛退讓。泛指遇到正義的事情,就應該勇敢面對,決不后退。 四十,殺身成仁。——《論語.衛靈公》 釋義:寧可犧牲生命,也要成就自己的仁德。泛指為維護正義的事業而不畏犧牲。 四十一,任重道遠。——《論語.泰伯》 釋義:負擔很沉重,并且道路還很遙遠。比喻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四十二,死而后已。——《論語.泰伯》 釋義:一直到死才停止。形容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到事業當中。 四十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論語.顏淵》 釋義:說出一句話后,就是四匹馬拉的快車也追不回來。比喻說話算數,絕不反悔。 四十四,君子之爭。——《論語.八佾》 釋義:有道德修養的人之間的競爭。形容有禮貌、有規則的競爭。 四十五,文質彬彬。——《論語.雍也》 釋義:形容人的本質和文采都很好。后形容人從容自若,溫文爾雅,有禮有節。 四十六,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釋義:因為對人有偏見,有不好的印象,而否定他正確的說法和建議。 四十七,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釋義:善于為人處世,與他人友好和睦,但是不會結成謀取私利的團伙。 四十八,患得患失。——《論語.陽貨》 釋義:沒有得到的時候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去。形容人為了個人利益而憂心忡忡的樣子。 四十九,色厲內荏。——《論語.陽貨》 釋義:外表看起來很嚴厲、很強硬,但內心其實很空虛,很軟弱。 五十,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釋義:成全別人的好事,或者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實現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