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一種方式,已經(jīng)歷了幾千年之久。從石室金匱到寺院藏書,從官立書院、私家藏書樓到公共圖書館,幾經(jīng)更替,歷史嬗變?,F(xiàn)如今,作為真實意義上的藏書樓已所剩無幾,而寧波的天一閣則歷盡滄桑,以其特有的意志力保存了下來。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xiàn)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天一閣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建成于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為庋藏其書而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鄞縣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后累官兵部右侍郎。從政之暇,酷愛藏書,達七萬余卷。其藏書處初曰“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在嘉靖四十五年,范欽據(jù)鄭康成《周易》注解和元揭傒斯《龍虎山天一池記》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說,于宅東新建藏書樓,書閣為硬山頂重樓式,通高8.5米,樓上一通間,樓下六開間,書藏二樓,前后開窗,以書櫥間隔,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高下深廣及書櫥尺寸俱含六數(shù),名“天一閣”,寓“以水制火”意。 藏書聚艱散易,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黃宗羲在其《天一閣藏書記》中寫到“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翻開中國藏書史,通常因為藏書家后代財力、精力、嗜好等因素而傳不過三代。范欽則在書樓建成后開始考慮其藏書能久聚不散,立下了“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訓(xùn),規(guī)定“禁以書下閣梯,非各房子孫齊至,不開鎖。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lǐng)親友入閣及開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將書借出者,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擯逐不與祭”等一系列的藏書管理制度,藏書成為家族共管財產(chǎn),子孫恪守相傳十三代完整地保留下來。此外,范欽注意對藏書的保護。藏書樓的命名及其建筑形制均寓“以水制火”之意,有強烈的防火意識,同時采用蕓香辟蠹、英石吸潮、曝書去濕等手段和措施來防蟲防潮,天一閣的藏書至今還徹新如初。 范欽的藏書理念也不同于一般的藏書家唯宋版是珍,而是厚古及今、經(jīng)世致用。他從實踐出發(fā),收集各類文獻資料。在范欽的藏書中有不少藏本屬于“時人近作”、“下邑陋志”和“三式之書”,如保存了明代地方志271種,其中海內(nèi)孤本164種;自宣德五年(1430)至萬歷十三年(1585)連續(xù)五十余科的會試錄和登科錄等科舉文獻等,這些資料如著名的文獻學(xué)家趙萬里所言“有明一代直接史部”。當然,在今天的天一閣藏書中不乏珍本孤本,同時也保存了大量的浙東文獻和譜牒,成為天一閣藏書一大特色。 在天一閣的發(fā)展史上,黃宗羲登上天一閣和乾隆編修“四庫全書”對天一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清康熙十二年(1673)黃宗羲以其學(xué)識和人格魅力登上天一閣藏書樓,自此以后,天一閣有選擇地向一些真正的大學(xué)者開放,不僅文獻得到了傳播和利用,也培養(yǎng)了人才,發(fā)展了浙東學(xué)術(shù),藏書得到整理,天一閣的價值得以確認。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因乾隆編“四庫全書”,在民間廣征藏書,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響應(yīng)號召,獻出了閣藏珍本共638部,在全國藏書家中居于首位。乾隆嘉獎天一閣,把天一閣樹立為民間藏書樓的典范和樣板,認為“藏書家頗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閣為巨擘”;同時,為庋藏“四庫全書”仿天一閣建皇家藏書樓“七閣”。從此,天一閣的管理模式、藏書保護方法等均被公私藏書家仿效、借鑒。 1933年9月,一場強臺風襲擊寧波,對天一閣造成了重大危害。此時的范氏家族已無力保護書樓。寧波的有識之士則挺身而出,成立了以馮孟顓為主要負責人的重修天一閣委員會,通過募捐、修繕、遷建、擴充……天一閣得以災(zāi)后重生??箲?zhàn)期間,又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寧波文化人士協(xié)力將閣書安全運往浙南龍泉,1946年10月藏書運返天一閣,于1947年2月成立了天一閣管理委員會,天一閣藏書樓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由私家藏書向公藏轉(zhuǎn)變。 1949年,國家管理天一閣后,由于政府的重視和對天一閣的信賴,許多收藏家將其私人收藏捐獻給國家,天一閣成為寧波私家藏書的匯聚中心,其藏書已從1.7萬卷增加到30萬余卷,書畫碑帖8000余件,并收藏有大量地方工藝精品。在藏書建設(shè)的同時,政府也不斷加強對天一閣的投入,占地面積從2000平方米增加到3萬平方米。天一閣已從一座私家藏書樓發(fā)展成為“南國書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成為中國古代藏書樓保護的典范。 1982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如今這座承擔了幾百年文化傳承, 見證了幾百年歷史變遷的藏書樓,成為現(xiàn)代文化良知的見證??胺Q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指尖輕點,古籍館與您攜手傳承千年文明! |
|
來自: 星河歲月 > 《讀書藏書,書人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