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護苗 ? 成長】有獎征文活動
事實而言,平時我很少叫所謂的“學困生”上黑板做題目。倒不是心存歧視,而是怕他們認為老師是在故意刁難,讓他們當眾“丟面子”,害怕挫傷他們那份敏感而纖細的自尊,更擔心他們從此破罐子破摔,徹底喪失上進的信心。然而,在經歷了一次課堂“小插曲”之后,我才認識到我的“一相情愿”導致出事與愿違的結果。 講解完了新課,就到了學生“板演”的環節。絕大部分學生在緊張而認真地準備著。我卻發現一個叫許帆的同學表現出無所事事的悠閑狀。我走過去問他為什么不積極準備。許帆極無所謂地說,反正也不叫我上黑板做題目。我笑著說,你怎么知道一定不叫你板演呢。許帆說,這還要說嗎,差生唄。此時,坐在他周圍的幾個同學也都放下了手中的筆,嘿嘿笑說,我們都不緊張上黑板的,因為老師從不叫我們上黑板做題目。 從教室回到辦公室,我在心里反復揣摩著這個“小插曲”,原本是想“維護”所謂差生的自尊,沒想到還是“好心”辦了壞事,讓他們有了被歧視被“遺棄”的感覺,甚而表現出自暴自棄的行為來。我決定改變初衷和做法,給“學困生”一個“板演”的機會。 又到了“板演”時刻,我對同學們說,雖然每次板演不能叫每個同學都上來展示才能,但是人人都是有均等的機會,因此,每位同學都要認真準備,積極參與。請記住,每一次的板演,可能有道題是屬于你。 接下來的“板演”,我有意識地挑了一道相對簡單的題目,叫了一個自信“老師絕對不會讓他板演”的學生來做。雖然這一切我盡量做得很隨意,但同學們還是表現出了驚疑的神色。盡管題目簡單,這個同學做起來還是很“吃力”。前排的一些同學都很“熱心”地給予提示,而我呢,故意走到后排,對前面的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最終,在大伙兒“共同努力”下,這個同學完成了任務。評價時,我也特意地多給了他一些表揚。 在以后的“板演”環節,我總是強調這句話——有道題屬于你。而且每次都精心安排“學困生”上黑板做題。慢慢地,那些自以為“老師不可能叫他板演”的同學,再也不是漫不經心無事可做了,相反,他們表現得格外積極,邊認真思考,邊主動向別人求助。 “有道題屬于你”,能消解所謂“學困生”那種被遺忘被歧視的自卑心理,更主要的能讓他們找回自尊、自信,在潛移默化的無形激勵中,獲得一份積極向上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