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買酒,或者說酒廠做廣告,都喜歡掛在口頭上一句純糧釀造,好像一說勾兌酒就是下等貨一樣,搞的很多明明是勾兌出來的名酒也不敢說自己是勾兌的。 不知道有沒有網友自己在家釀過酒,在谷物、薯類的發酵過程中,其實是一個很難控制的過程,你同樣釀的酒,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可能口感就不一樣。在工業化時代,保證口感品質的統一,也是一個技術活,那就是勾兌。 據說最早的勾兌是在酒壇里進行的,選用兩壇酒互相彌補各自的缺陷。 而現代人之所以對勾兌酒厭惡,主要是因為從五十年代末,酒界泰斗熊子書先生研究“飲料酒精兌制白酒”以來,三精一水這種奇葩的歷史產物便隨之而來——酒精、香精、糖精加上水共同配置出來的酒,香氣刺鼻、口感亦差,于是,勾兌伴隨著三精一水,成為了貶義詞,給老百姓留下了極壞的印象。 這里要說到勾兌用的酒精,按規定是禁止使用工業酒精的,但我們注意到,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工業酒精進行勾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件后,更是給勾兌這兩個字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而從本意上來講,勾兌用的食用酒精也是糧食釀造的。 至于人們認為純糧釀造就是好酒,就貴,也是建國初期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來說,一斤酒二斤糧,當時糧食緊缺,而酒精配合香精勾兌卻能加大產量,由此造成了糧食釀的酒就珍貴。 但現在來講,糧食價格已經非常低了,因此絕大部分酒廠都會自己生產酒精,然后進行勾兌——至于說,有些企業生產的酒好,有些企業味沖、上頭,他們的區別其實就是勾兌水平的高低。 說到這里,其實就說明一點:勾兌只是生產酒的一種方式,并不能說明酒的好壞,而好酒肯定是糧食造的,但糧食造的不一定就是好酒。 酒都是陳的香,你還指望一個不釀酒的酒廠能夠有陳年的好酒嗎? 第一,順口,入口順。 在喝酒時候我想很多人對一個酒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個酒順口,是好酒。其實對白酒有過接觸的酒友都應該知道,純糧食酒的第一口入口有一些難度的,例如說茅臺酒,第一口你會感覺,啊!這個酒怎么這么酸呢?緊接著又是為什么這么苦呢? 直到三杯以后你才會發現,原來這個酒如此奇妙,還有這么神奇的花香果香。
我一直這樣說,酒,尤其是優質的純糧食白酒就是生活本味的體現,優質的酒他給你展示的是生活都有的人生喜事直甜,轉折之酸,事業偶然失敗之苦,也就是說好酒有應該是酸甜苦辣都有的,而恰恰相反,很多人對一個酒的要求就是甜,回甜快。那什么酒酸甜苦辣味都沒有只有甜味呢?那就是食用酒精兌水,如果你認為茅酒手藝人在這里胡說,你去藥店購買一瓶食用酒精拿回去兌純凈水試試,淡淡的甜味讓你樂不思蜀。
這個酒好香,很遠都香,其實這是白酒的浮香,優質的白酒都是浮香不特別明顯的,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這些酒。真正的好酒應該是內斂的香,而不是好比夜場女那樣的濃妝艷抹。而浮香就是要添加非天然發酵的香精香料。這種香是不柔和的也是不舒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