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如果大半夜想叫誰出來玩,估計都不愿意。但要是說請喝一泡正宗牛欄坑肉桂,95%以上的人都會立馬飛車而來。 而沒看到信息的第二天估計會悔斷腸子。 現如今, 牛欄坑肉桂的吸引力,堪比當年宋徽宗皇家御茶園里所制的頂級御茗“龍團鳳雪”。 一千多年前,愛茶成癡的宋徽宗,令人監制了許多好茶,這些茶,成為皇室尊貴的象征,能喝到這些茶,成為文人雅士身份的標志,也是寒門子弟們階層竄升的信號。 連穩重如蘇軾蘇老倌,喝到一泡皇家御茶園監制的“密云龍”茶餅之后,依然如普通人般激動不已,揮毫寫下了喝后感一首:
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見多識廣如蘇東坡大詩人,在寫這闕詞的時候,滿心激動,心潮澎湃,心滿意足。 做為一個好茶之人(蘇老倌一生中寫了幾十首茶詩),能喝到皇家御茗,尤其是極為懂茶的皇帝令人監制的御茗,那是天大的面子,天大的榮幸,了不得的遇見。 那么,現代人,村姑如小陳者,麻花如小李者,喝到一泡頂級的巖茶——牛欄坑肉桂,會寫下如何激動,如何飛揚的文字呢? 且看下文 。 干茶:條索均整,偶有細長。顏色呈黑咖啡色,偶有巧克力色。 干茶香:窖香,酵香,輕微的焦糖香。 蓋香:前調是桂皮香,中調是果香,尾調是花香,偶爾有防風似的藥香。 滋味:濃郁,稠滑,沉穩,直到第十沖,稠度降了,滑度仍然沒降。落水香豐沛、富足、多變,香氣留存感強,在舌面上能停留很長的時間。回甘和生津感也十分的強烈。 老師傅的作品。總體感覺中正和平,工藝成熟,走水順暢,火候恰當。 極合“圓融”二字。 蓋香依次為焦糖香、桂皮香,冷后花香十分奔放。像初夏時節的玉蘭,丁香,茉莉,帶著熱烈的,明快的芳香。 湯水醇厚,稠滑,甘甜,柔和細膩,漿感不錯,舌浸在茶湯中,被仿佛被一群小水分子包裹著,簇擁著,圍繞著。 回甘帶著花香,且在舌面上留存感很強。咽下茶湯后三五分鐘,仍有清甜的花香和桂皮香,像信號發射塔臺一樣在舌面上放射著芳香。 清甜的感覺留在舌面上很久,清新甜美,很難想象,是如何高明的制茶師,才能賦予一款綿柔勁道的肉桂以清新的湯感? 這種清新,是清風明月般的,是光風霽月般的,是月朗星稀般的。 是山場正,工藝正的肉桂,才擁有的特質。 果香盈盈,湯感柔和。 水中桂皮香十分清新,有鮮爽感,像八月盛開的桂子,幽香盈盈的荷花。稠滑度五顆星。能明顯感覺到仿若絲綢般的觸感,在舌間環繞。 桂皮香勁道十足,但又不猛烈,不刺激,是曲中的直,是方中的圓。 回甘迅速,在回甘里,強烈的桂皮香夾雜著幽幽的花香,長時間停留在舌面上,形成一層漂亮的珠膜。 當這層珠膜破裂,桂皮香和花香攜手在唇舌間爆炸,爆出一朵朵歡快的蘑菇云。 而這兩個破壞分子,躲在一邊偷偷地笑。 ![]() 果香成為茶湯冷卻后再喝時的主打香型。 那是蜜餞干果一般的香氣。帶著蜜意,帶著干果子的熟香。 而湯感熱的時候,桂皮香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乘著熱水的沖擊,桂皮香仿佛一只游龍,騰空而起,蜿蜓盤旋,直上九宵。 茶湯里的果漿感特別好,柔和爽滑,還帶著綿綿的勁道。充分詮釋了太極八卦以柔克剛的真諦,再堅強的戰士,在這柔軟綿滑的茶湯里,也極快被俘獲,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回甘里果香十足,桂皮香隱在其后,像一個潛伏者,隱忍低調,堅毅內斂,伺機而動。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 這泡牛欄坑肉桂,香氣是極為俊秀的,像一位俊俏多情的貴公子,風姿綽約,如果真要找一個人承載的話, 我想,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可比。 信陵君出身皇家,謙和內斂,善于隱忍,禮賢下士,膽識過人,深謀遠慮。在政治上極有才能,在軍事上也頗有建樹。這與牛欄坑肉桂的大部分特征,不謀而合。 這一沖,茶湯回甘里香氣眾多,依次為桂皮香,果香,花香。 湯里的鮮爽感,在巖茶中是極為難得的。 一般的人做巖茶,只知道焙火,焙火,再焙火。直到把一泡上好的巖茶焙得塵滿面,鬢如霜。香氣沒了,只有稠湯,像一具失去了靈魂的木乃伊,活著,卻跟死了沒有分別。 而這一泡牛欄坑肉桂,制茶師在保證了正常的焙火到位的情況下,還保留了茶葉先天自帶的鮮爽感,那股來自山野的清新氣息。 在這泡牛肉身上,人為的工藝,和天然的鮮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天人合一,至臻化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 由于沒有坐杯的緣故,湯色淺了一些。 桂皮香直沖上來,像打仗時的秦王李世民,身先士卒,勇敢無匹。 蓋上居然有一了絲藥香,像用玻璃壺煮防風,熱乎乎的,清清透透。 湯水稠滑,柔和,綿軟。卻又極有內勁。暗合了太極武功的要訣,柔中帶剛,綿里藏針。 柔而有勁,醇而不烈,湯感稠滑,香氣沉水。
牛欄坑自成一個小山場,自有一個小環境。在這個小環境里,由于它的自然地貌,生出了獨有的氣候,兩山夾峙,坑深溝長,內有溪流,終年叮咚不絕。水能帶來濕度,也能影響小環境內的循環。 這獨特的地理條件,賦予了牛欄坑霧氣充沛,空氣對流,氣溫適中,日照不強的獨特天氣條件。 有水,有風,有雨,有溫暖的陽光,日照時間還不長,這正是生出好茶的天然山場。 是老天爺的恩賜,造就了牛欄坑。 ![]() 坐杯5秒。 蓋子上花香桂皮香十分清揚。 這款茶給村姑陳的感覺,是香氣沉穩,內勁綿長,濃郁的桂皮香沉入水中,在回甘里舞蹈。然而,回甘之中,卻又透著鮮爽感。是一種讓舌面很舒服的,像一把溫柔的小刷子沾著百花清露刷過舌面的感覺,清新,清香,甘甜,潤澤。 香氣沉穩的茶,本應該是沉重的,沉悶的。然而,它又帶著森女系般的小清新。兩種看似矛盾的風情,在這泡牛欄坑肉桂身上,居然和諧地統一了 不得不感慨,制茶師的技術精湛,保留了茶葉原始天然的鮮爽感。又賦予了它沉郁的芳香和稠滑如甘露的湯水。 肉桂的辛辣感,在這一沖里能感覺到了,是咽下之后,一種辣喉嚨的感覺。你像幾十根刺,同刺到喉嚨處,但是極輕微,不重。 辛辣感,不是那些沒喝過正巖肉桂的人所說的,滿嘴的辣味——難道以為是在吃四川火鍋嗎? 在前幾沖里,為何沒有感覺到明顯的辛辣感呢? 原因在于,前幾沖的湯水極為稠滑,辛辣感被稠滑的湯水包裹起來了,像一把劍被重重的棉花包圍起來,絲毫感覺不到它會扎人。 而從本沖開始,茶湯里的稠度降了,包裹辛辣感的物質變少了,它就冒出來了。所謂的圖窮匕現,描寫的正是這種情形。 而為什么有的人喝肉桂,第一口就能喝到很辣很辣的辛辣感呢? 這是因為,他喝到的是外山的肉桂。 外山肉桂,生長的環境不好,溫光水氣土,沒有一樣是好的,生出的肉桂茶葉,咖啡堿多,茶氨酸少,沒有果膠能包裹住辛辣感,才會令人在第一沖里,就感覺到濃重的刺激感,像喝了一碗辣椒水般。 ![]() 桂皮香和花香,交織出現。尾調里,還有微微的藥香。 湯水里,稠度在減弱,但柔和醇滑的湯感,晶瑩的像草叢上的水珠,美麗動人。 依舊有微微的辛辣感,挾在湯水里,滑過喉嚨的時候,微微地給這咽喉要地,來一下戳刺,不痛,有點癢。對喉嚨的逗弄,恰到好處。 回甘里,桂皮香依舊堅持,香芬十足。 仿佛比前六沖茶湯里的桂皮香還足。這是為何? 細細想來,前幾沖為何令人誤以為桂皮香不足?便是因為前幾沖,湯水稠滑,桂皮香被稠滑的分子包裹住,散發不出來,喝到嘴里,隨著稠滑的湯水順流而下,口腔里便感覺不到濃郁的桂皮香,唯有稠滑感肆虐。 今年茶季的天氣,倒春寒,茶樹為抵抗寒冷,生出了豐富的內質。體現在茶湯里,便是湯水極為稠滑。 這股稠滑的湯水,既能包住桂皮香,也能包住辛辣感。故而,今年的牛欄坑肉桂,到第六沖才散發出辛辣感,到第七沖才散發出極度濃郁的桂皮香。 ![]() 桂皮香更濃了,辛辣感更強了。 但湯水里的溫柔淳滑感,仍然在。這是山場極正,工藝極好的肉桂,方才會具有的寶貴特質。 到第八沖仍然湯水滑潤,如花露,如瓊漿。 正常的肉桂,第五沖開始,潤滑度便大幅下降了。只顯得單薄,顯得頹勢畢現。 湯里桂皮香持久力十分驚人,在這一沖里,仍是明快清晰,像清風朗月、芝蘭玉樹一般。 在花香與果香都漸漸淡去的時候,桂皮香仍然明顯,像一個人,第一道菜上桌時便在坐,到最后一道菜上完,仍然在坐。這便是牛欄坑肉桂的特質,不張揚,不霸道,內勁綿長,內韻悠長。 路遙知馬力,持久桂皮香。 ![]() 微微有點果香,搶在桂皮香之前,現出了它的真身。 桂皮香落在第二,但它不緊不慢,沉著冷靜,保持著恒定的成績,是一個令人不敢小覷的對手。 稠度繼續減弱,但湯水的溫柔和滑度,仍然堅挺。像球場上跑滿一小時的后衛,不張揚不顯山露水,默默地,在那里,讓人感覺到歷久彌堅的堅守。 好山場好工藝好天氣,才能做出這樣直到尾聲還潤滑的湯感。 2018的霜凍,是老天爺帶來的磨難,也是福澤深長。 ![]() 湯淡了,滑度也淡了。香氣也淡了。 若是別人泡,可能還能沖兩沖——坐杯2-3分鐘,還可以把余下的湯和韻,壓榨出來。 但是村姑陳不想泡了。 我想在還沒有山窮水盡的時候,戛然而止。 讓一切,都留在余韻悠長的時候,讓未來的相見,留一點余地,也留一絲念想。 李夫人臨死,也不見漢武帝。不讓自己的病容毀了在皇帝心目中的美麗影像。 于是,終其一生,劉徹只認為,李夫人是他一生中遇過的最美麗的女子,沒有之一。 連衛子夫,也被比下去了。 福州人喝茶,喜歡把第一泡留一半下來,放在一邊,等它涼透,等茶泡到沒滋味了,再回頭來喝這留下的第一泡茶。 美其名曰,還魂湯。 村姑陳覺得這個名字有點驚悚,還是換個文藝的名字。既然是在復盤這泡茶最初的味道,那就叫“回憶湯”吧。 牛欄坑肉桂的回憶湯,是香甜的,柔軟的,綿長的,順滑的。 柔若無骨,香滑甘爽。 香清甘活,唯此一杯。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018年,《武夷巖茶系列》的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