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肝護心》【養肝護心】站樁要領 渾圓站樁功姿勢、要領 渾圓樁 練前先凈二便,松開領扣,腰帶不宜過緊,兩腳分開平行與肩同寬,兩膝關節微屈,頭向前微傾,身體自然挺直,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小臂抬起,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兩手心相對或對胸如弧形,置于胸前10 - 15厘米, 環抱成半圓形,掌心對著胸;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頭正直,下顎微內收。排除雜念,思想集中,心情愉快,全身放松,以舒適為度。兩目垂簾,微露一線之光,注視準頭(鼻尖),意守丹田或足心(涌泉穴),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逐漸調息至細,腹式呼吸要慢、深、長,舌抵上腭,俟唾液不斷增多,可緩緩咽下,時而提氣縮肛。練功時間,開始以10 - 15分鐘為宜,稍得要領后,再逐漸增加至30分鐘,適可而止,不宜太過。 作用:堅持煉渾圓樁不但健身而且治療多種慢性病,能使內功漸臻化境。 天天站樁 作者:山石 站樁口訣 站樁功,極容易:自然立,腳平行, 腳距寬,與肩齊,膝關節,微彎曲, 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視, 眼半閉,也可以,兩手抬,腋半虛, 手高處,不過肩,手低處,不過臍, 手離胸,一卡距,兩手間,一卡齊, 手指間,夾煙似,嘴微閉,鼻呼吸. 先定神,后立意,麻熱脹,手部起, 守住它,莫著急,感覺到,再用意. 順肢延,走遍體,全身有,不為奇. 站樁技巧口訣 兩膝放松意上提, 身形穩固不傷膝, 舒腰你先想尾閭, 松腹就去想肚臍, 坐跨再來想環跳。 函胸意在膻中穴, 拔背大椎貼衣領。 晃動身體找感覺, 脊椎逐節向上拔。 頭正頸直目平視, 百會接天虛靈頂。 眉心舒展面帶笑。 遠處聲音收耳底。 用心體會三路【手。腳。百會穴】宇宙能量進入下丹田的感覺。如果兩臂發酸時,可移意念在合谷。心領神會,放松。 那么,我們進行站樁鍛煉,其實有很多秘傳的訣竅,就是公開說出來,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會當作很普通的一句話忽略掉。關于站樁的最佳高度,也應了傳統常說的那句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張紙。 站樁的最佳高度,一句話:起跳的高度! 所謂的真傳一句話,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樁高度,但還是需要簡單解說一下: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過的吧。對就是這樣,當你原地起跳摸高,就會下蹲,然后盡力向上跳起,這時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嗎?這個高度,是最適合你當前的體能體力的高度,是最能發揮你潛能的高度,也就是說,作為站樁鍛煉,這個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摸高起跳時,你自然的用到的寬度就是。但是要從理論上講,就是肩寬,支撐人體的最佳寬度。 站樁鍛煉。同時還應注意,飯后飯后應隔開半小時左右才宜進行站樁鍛煉,站后也不要立即飲水,特別是冷水。練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褲帶不宜緊。 如果樁式正確,身體不自覺地出現無方向的擺動是很正常的現象,無須刻意保持不動。要牢記 “道法自然”的道理。 調息:呼吸純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呼吸上自然就有變化,人為去追求往往適得其反。 抱住健康,萬病皆除 現在,我們一般人的身體都缺乏適量運動,所以更應該通過卓有成效的運動方式來把身體調理好。但“沒時間鍛煉”和鍛煉后效果不明顯的原因把很多人鍛煉身體的信心減弱了,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易學又不占時間且效果特別快、特別好的方法。 大成拳沒有什么招數和套路,就是“兩手往胸前一抱,靜靜地站著”。這個動作在武術里叫做“站樁”,我把這個源自武術的方法運用到養生治病上,稱之為“抱住健康”養生法。 至今為止,這個集養生、中醫、武術于一體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鍛煉身心的方法中最簡捷,而且見效最快的一種。 “抱住健康”養生法非常簡單:隨意地站立,雙手在胸前環抱,全身都放松下來。使用這種“抱住健康”養生法,既節省時間又不占地方,我們看著電視也可以做,聊著天也可以做。每天下班回家后看著電視這么站半個小時,什么時間都不浪費。 有人會發出疑惑:這么有效的養生方法會這么簡單嗎?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事?大成拳的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在七八歲的時候,身體極度虛弱,得了頑固性哮喘,這種病在當時是沒有什么好辦法治的,萬般無奈時,著名的形意拳大師,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譽的郭云深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傳之秘——站樁養生功傳授給了他,王薌齋先生就通過練這種養生功來調養身體,不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覺有了很深的功夫。 現在介紹的這個“抱住健康”養生法,就是融合了王薌齋先生的神功和自身的經驗而成,其“隨意站立、雙手環抱、全身放松”的動作,恰恰會讓人不自覺地形成最優的養生狀態,能夠直接把人體的很多特效穴位功能調動起來,因此,“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原理就是在刺激人體的經絡,它兼容人體經絡穴位的眾多養生功能。 首先,它調動的是足三里這一對大穴;另外,“抱住健康”法做得多了,就會感覺頭頂上有一根線懸著,這就調動了頭頂的百會穴;而手掌的環抱狀態,正好又調動了勞宮穴;腳掌的站立狀態,還調動了涌泉穴,讓補心和養腎的兩大要穴起作用。所以,練“抱住健康”法的時候,人往往手心、腳心會發熱;還有,胸部、腹部和背部會充分放松,這又調和了任督二脈……全身所有對人體有用的穴位和經絡,通過“抱住健康”法都能充分地調動起來,可謂“一站通經穴,一抱健康來”! “抱住健康”是靜中有大動,看似靜靜站著,只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的奇穴都在動,這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動,“抱住健康”又是不靜而真靜,雖不能全無雜念,但卻能心生歡喜,精神愉悅。 養肝護心法——右手護心,左手護肝 心主血脈,為神之舍;肝藏血,為魂之舍。它們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與協同。由脾生化而來的血藏于肝,要由心來運行于全身。肝若不藏血,心將無所主,人體的血液運行必會失常,從而導致肝失疏泄,情志不暢。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莫名其妙地情緒出現波動,火氣沖天,甚至抓狂,其實這都是因為心與肝的依存、協調關系被打破,心火引動肝火,肝火亦引發心火。心肝火旺,人的情志便失常。氣機阻滯,血運不利還將使人出現全身性的疾患。 一個小方法,讓大家能隨時隨處對心肝進行養護。方法很簡單:只需擺一個很有范兒的Pose——兩手交叉于胸前,先用右手按在心區,再把左手按在肝區就行。 為什么兩掌扣在心、肝區便能養肝護心肝呢?這得從我們掌心的勞宮穴說起。 也許人們都知道,雙后合十,兩勞宮穴相對,可以安神;兩手相對搓熱,勞宮穴對準眼睛,眼睛閉上,可以緩解眼部疲勞;兩手相對搓熱,放在腰部腎的位置,可以補腎納氣;用勞宮穴搓腳部的涌泉穴,可以使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但有許多人卻不清楚,勞宮穴還是人體生物儀器的信號接收、發射裝置,同時也是能量放大器。 當你練功時,只消加個意念,意想宇宙間的真氣從勞宮進入體內,剎那間體內便充滿了真氣。那么當你全身放松,兩手交叉于胸前,意想一下通過勞宮穴給心、肝補氣(甚至可以不想),就可以使心、肝得到養護。這個方法很簡單,我們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隨時都可順手這么一做,何樂而不為呢?天長日久,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了。(摘自:鳳凰花神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