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項目用到了SAP的重復制造解決方案,話說,與我們慣常在PP模塊中用到的生產訂單模式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SAP的重復制造解決方案吧。 測試環境: SAP IDES ECC6.0_EHP5 ,同學們也可以跟著一起在IDES里面做做測試。 首先,我們按照SAP的習慣,在上課之前先看看我們要模擬的業務場景,這非常有利于我們站在業務的角度來理解系統。啰嗦一句,我一向認為所謂SAP顧問,技術只是手段,業務才是根本,如果不理解業務,學了再多的T-CODE也難有用武之地。 ![]() 上圖是一家生產PC機的企業,這是一個典型的重復制造企業: 1) 完成品(PC機)及其半制品都是在1200工廠中生產的; 2) 最終裝配使用了按單生產策略; 3) 完成品生產有兩條生產線(T-L1和T-L2) 4) 半制品生產也有兩條生產線(T-L3 和 T-L4) 5) 半制品生產結束后,通過報完工直接入到完成品生產線的線邊庫(PL01) 6) 半制品或完成品所需要的采購零部件通過備料單(Material Staging List)或者看板(KANBAN)從原材料庫( 0088 ) 轉移至各自的線邊庫(PL02/PL03/PL04) 注:上圖中##在我們后面的測試數據中將使用09來替代,大家在SAP IDES系統中進行測試時可以選用自己的序號替換##,在下面的測試中,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序號替代我后面將使用的09。 另:在下面的測試中相關的物料數據如下: 1) T-F1009: Maxitec R-375 PC (final assembly in make-to-order production) 2) T-F1309: Maxitec R-3300 PC (final assembly in make-to-stock production) 3) T-B1009: Mother board for T-F1009 (assembly production to stock) 4) T-B1109: Mother board for T-F1309 (assembly production to stock) 5) T-B2009: Cable 6) T-B3009: Keyboard 7) T-B4009: TFT monitor 8) T-B5009: Disk drive 9) T-B6009: Hard drive for T-F1009 10)T-B6109: Hard drive for T-F1309
關于看板的業務場景如下: 某些為半制品裝配及完成品裝配生產提供的零部件有通過看板方式直接外購的、自制的、也有從原材料庫轉移過來的。 與之相關的數據如下: 物料: 1) T-F1009 : Maxitec R-375 PC (final assembly in make-to-order production) 2) T-B1009 : Mother board (assembly production to stock) 3) T-T709 : BIOS (KANBAN external procurement with purchase order) 4) T-B709 : Processor cooling unit (KANBAN in-house manufacturing with planned order) 5) T-T809 : Aluminum cooling element (KANBAN stock transfer with reservation) 6) T-T909 : 5V ventilator (KANBAN stock transfer without reservation) 生產線: 1) T-L109 : Production line 1 (for PC production) 2) T-L309 : Production line 3 (for production of mother board) 3) T-L509 : Production line 5 (for production of processor cooling unit) 在重復制造環境下,也可能會考慮用其他的生產方式進行替代或者同時運用。出了離散制造以外,還可能涉及到的生產方式包括節拍生產和看板。 廣義上的重復制造,是指那種生產穩定性、重復率較高,而且生產復雜度較低的生產。典型的工業領域包括消費品、電子工業、或者某些機械行業。 從SAP的觀點看,“重復制造”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節拍型的流水線生產、大批大量生產、基于時間段的生產(這種也稱為“經典重復制造”)。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幾種典型生產方式的區分: 離散制造:也就是用生產訂單的生產。典型特征是經常變換產品、因此存在生產批量限制。另外一個特點是離散制造會在生產過程中在不同的工作中心之間跳轉。 重復制造:同一個產品在相對長的一個周期內在同一條生產線進行生產。它不是基于預先定義的生產批次進行生產的。產品通過產線的過程相對而言比較穩定。通常情況下半制品是直接送到下序的,不需要進行暫時性的存儲管理。 看板:生產指令不需要由專門的計劃部門或者計劃員持續不斷的下達。在看板方式下,物料的生產是由高層次生產的需求進行拉動的。舉個例子,PC機總裝線上需要的某自制件A001是由自制件車間供應的,A001生產計劃不是由計劃員提前下達給自制件車間的,而是在總裝線上生產過程中,當A001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比如總裝線旁邊放了三個料箱裝A001,工人生產時都集中從一個料箱取料,當一個料箱用空的時候,總裝線就在這個空料箱上放個看板,自制件車間看到這個看板,就把這個空料箱拿走,根據看板的說明去生產了(注:看板的說明通常包括什么物料、數量多少、送到什么地方),生產完把滿的料箱再送回總裝線,同時取走總裝線上又空了的料箱。如果把這個過程放到SAP里,一個料箱用光了,把它置空,就可以自動觸發一個給自制件車間的生產訂單,這就是把手工的看板轉換為電子看板的一種方式。 雖然我們這次的目的是學習重復制造,但是并不妨來仔細看一眼離散制造,這其實是我們在SAP中最常用的PP生產指令解決方案: 在離散制造模式下,是用生產訂單來下達生產指令的,在生產訂單中定義在哪兒、什么時間、以什么工序進行生產,它也可以定義采用哪些資源和如何結算成本。 創建一個生產訂單時,系統會執行如下步驟: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正式進入重復制造課程之前,我們還是要再把幾種典型的生產模式嘮叨完。 下一種是基于節拍的生產:
基于節拍的生產是一種特別的生產類型,它一般用于使用一個Cycle來進行生產。最典型的節拍生產應用是在汽車行業。 在基于節拍生產的情況下,計劃訂單用于節拍排產和排序。所謂節拍排產的意思是:在節拍排產和排序期間,生產線上每個物料/計劃訂單使用同樣的節拍時間和速率。排序:單個的計劃訂單可以由于不同的配置擁有不同的運行時間。因此,在生產線上,計劃訂單必須按照特別的訂單順序分配到生產線上。 使用優化方法來確定計劃訂單的順序,可以避免眾多長時間的計劃訂單在生產線上生產的處境。這樣的排序要考慮產線的能力負荷。 此外,我們再來看看源自豐田的大名鼎鼎的看板模式,這個模式我們在之前的場景說明中介紹過一些了: 在看板方式下,物料的流動是使用料箱實現的,料箱是直接供應給相應工作中心的。每個料箱中存儲的物料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供應生產的。料箱中的物料一旦被用光,就會初始化一個看板需求。所需物料的供應源可能是另一個生產單元,也可能是外部供應商,或者是倉庫。而工作中心則可以使用另一個裝著同樣物料的料箱。空的料箱被送至供應源,補充完畢后再送回來。 這種生產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生產的控制方是產線本身,這是一種自管理的生產方式。補料時間接近于需要使用它們的時間,這可以使得產線邊的物料庫存盡可能的少,而且補料提前期盡可能的短。(這是因為物料僅在物料真實需要的時候才進行補充,而不是早早的就備到產線旁邊)。在這種方式下,物料的補充并不是被事先計劃的。這種方式也可以稱為拉式生產。 此外,在SAP中集成了條碼以及看板可以與生產訂單、采購計劃協議等采購元素、預留等集成,掃描看板上的Barcode,可以觸發補料數據的傳輸給生產訂單或采購元素或預留,當然也可以通過看板Barcode 進行收料。 對于看板處理,SAP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有時間的話我們再慢慢學習。 重復制造和按照生產訂單生產的重要差別是什么呢? 一般來說:
應用SAP的重復制造,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減少生產控制的管理成本。(有利有弊,管理成本減少其實意味著可事后追溯的信息也少,這一點上跟生產訂單差異較大。) 重復制造可以支持MTS生產,也可以支持MTO生產,甚至可以支持變式配置。 ![]() 下面,我們開始進入比較實質性的內容。首先來看看與重復制造相關的主數據。 在重復制造下,必須維護如下主數據:物料、BOM、生產線、工藝路線。如果你并不想做能力計劃,而且還想使得成本核算盡量簡單的話,甚至不必維護工藝路線。 物料: 在重復制造下,物料主數據里首先要在MRP視圖中設置“Repetitive Mfg”指示符。這意味著你可以為了重復制造使用這個物料的所有生產版本(在生產版本中,你還可以繼續設置“Repetitive Mfg allowed for version”指示符。 在成本和財務視圖,你可以為物料定義價格控制(標準成本價還是移動平均價),以便物料反沖時為物料估價。 此外,還要在后臺配置中定義“Repetitive Manufacturing Profile”,并把它分配給物料。SAP標準系統中為很多典型業務預定義了很多標準profile,我們可以通過下面一個例子看看Repetitive Manufacturing Profile起什么控制作用:
你可以使用重復制造助手來創建一個“Repetitive Manufacturing Profile”。
下面我們再看看物料的生產版本。 一個物料可能存在多個BOM或者多條工藝路線(原因就是一個物料的材料可能有差異,制造工藝也可能存在不同,比如有時候是手工制造的,有時候是用機器設備加工的),或者物料可以在不同的生產線上進行加工,這些數據的組合代表了物料的不同生產方式,這就是生產版本。生產版本數據定義在物料主數據中。 通常我們會在生產版本中定義如下信息:
在生產版本中的“REM allowed for version”指示符:用來指示生產版本是否可以用于重復制造。如果SAP發現已經存在相關的計劃訂單、檢驗批或者相關的成本收集器已經結算過了,這個指示符就不能重置了,否則是可以重置的。 可以在MM02里維護單個物料的生產版本,也可以通過C223批量維護生產版本。 如果一個物料存在多個不同的生產版本,你可以使用配額功能、或者在計劃時采用可替換BOM指示符,或者手工在計劃表中分配生產版本。 下面我們來繼續看一下重復制造中的BOM。倒是也沒什么特別的,跟常規BOM的設置完全一致。前面講生產版本時說過,可以在生產版本中定義發料庫存地點,你也可以在BOM中定義發料庫存地點。以后建立物料的計劃訂單或生產訂單時,最終選擇哪個庫存地點SAP的選擇邏輯如下圖所示: 上圖的含義是:系統先看看物料主數據中是否定義了MRP組,如果沒有,(計劃)訂單中就不會出現缺省的庫存地點了。如果存在MRP組,再繼續看一下MRP組中的“Issue Storage Location”,沒有則訂單中不出現缺省庫存地點,如果有這個字段,而且字段值=1,那么還是沒戲,如果不等于1,接下來就看生產版本中是否定義了發料庫存地點,定義了的話,恭喜你,終于在(計劃)訂單中獲得了發料庫存地點,如果沒定義,就看看BOM中有沒有定義。然后再看看生產版本中是否定義了收貨庫存地點,有的話拷貝到(計劃)訂單里。 總的來說,最大的控制點就是在MRP組的“Issue Storage Location”。 下面,接著看生產線。 在ECC系統中,生產線通常就簡單的作為工作中心被創建,你可以定義生產線的有效起止時間。這個生產線信息可以在生產版本中錄入進去,同時,同樣的工作中心被分配給工藝路線的單個工序。 具有多個工作中心的生產線可以被定義為“Line hierarchy (產線層級) ”。一個產線層級包含了很多獨立的“Line segments (產線段) ”(也就是工作中心們)。在這種情況下,定義Line hierarchy (產線層級)的生產線維護到生產版本中的生產線字段里,而具體的工作中心則分配給工藝路線的工序。 上圖說明了把生產線定義為工作中心的主要涉及內容: 如果要創建一個簡單工作中心生產線,可以使用工作中心類別 0007(產線工作中心)或 0011 (生產線)(注:有的版本中可能沒有0011這個設置),用這兩個類別的目的是為了在組織結構層次將重復制造工作中心與其他類別的工作中心區分開來。但實際上,其他類別的工作中心也能用于重復制造。 此工作中心可以定義可用的能力(標準能力或者班次能力)。 可以使用不同的能力類別。工作中心中定義的公式可以被SAP系統用來計算能力需求。 你可以把工作中心分配給一個成本中心,以便用來進行內部作業的估價。 對于重復制造而言,最值得推薦的標準值碼是SAP3(速率計劃)。因為這個標準值碼,你可以設置生產時間是必輸的,而啟動和拆卸下線時間則不必輸入。
剛才我們介紹了“Line hierarchy (產線層級)”,上面這個就是一個產線層級的示意圖。 通常情況下,在重復制造里只定義一條簡單的生產線就行了。產線層級僅在如下兩種情況下會被使用: 1) 如果將計劃訂單分配到生產線時,你希望使用基于工藝路線的提前期排產 (Lead time Scheduling) ,并且在多條產線片段上執行能力計劃; 2) 如果將計劃訂單分配到生產線時,你希望使用基于節拍的順序排產(代替基于工藝路線的提前期排產)。 前提:單個的產線段在ECC系統中是作為工作中心創建的。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工作中心類別來組織這些工作中心。這么做是允許的,比如,在產線的不同層次上設置不同的工作中心類別。單個的工作中心在一個產線層級上通過在Line Design菜單上的圖形功能被分組。產線層級的名字來源于最上層的工作中心。 重復制造中的產線層級跟離散制造中的工作中心層級不一樣。在離散制造中,工作中心層級將不同的工作中心組織在一起是為了給這個工作中心組執行能力計劃。在重復制造中,你也可以使用工作中心層級,目的是把不同的生產線分組。最后,我們來看看重復制造中的工藝路線。對于重復制造而言,工藝路線主要的作用是用來定義物料在生產線的生產率(在每個時間單元可生產多少)。生產數量根據這個生產率進行排產,同時再為生產數量計算能力需求。因此上,工藝路線在此時代表這提前期排產的基礎 ( basis for lead time scheduling )。 在重復制造中,工作中心通常并不用來描述即將執行的真實工序。所以呢,在重復制造中經常只設置一道工序,而且把在這條生產線的生產率總和指定到該工序上。它定義的是在這條產線上多長時間生產多少物料。在單工序情況下,你通常把生產線當成工作中心輸入就OK了(注:這里的工作中心通常具體指生產線上具體執行生產的工位,但是在重復制造情況下,通常沒必要搞的那么細)。 ECC系統提供兩種工藝路線:標準工藝路線和生產率工藝路線。后者是SAP特意為重復制造量身定做的,它可以在組織結構這個層次替代標準工藝路線。不過,你也還是可以在重復制造中使用標準工藝路線的。 SAP推薦你可以在工藝路線里只維護一道工序,并且使用在生產線上維護的生產率進行排產。你可以在工序中使用可以排序的控制碼 ( Control Key ) 。注意:生產率并不提供任何有關生產線生產真實提前期的信息。 在重復制造里,控制碼里只有如下標識是有效的:排產( Scheduling ),確定能力需求( Determine Capa Reqmts ), 成本計算 (Cost),需要質量特性( Insp. Char. required ) 以及確認字段 ( 如果確認標識被設置為 3 ,也就是不必確認,系統就不會為這道工序反沖工時)。 如果你想使用重報告點(Reporting point ,有點象重復制造中的里程碑報工點),你就需要在控制碼中把確認標識設置為1(里程碑確認)。 如果使用了質量管理模塊,你可以在控制碼中定義需要在報工確認是保存檢驗特性。
一般僅在如下情況下才會維護那種有多到工序的詳細工藝路線: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第四章:成本主數據 在重復制造環境中,從成本跟蹤角度,你同樣需要創建必要的主數據以支持成本管理。 從上圖看,重復制造計劃在計劃表中是以時間段來安排生產的。在重復制造反沖時,材料成本、工時成本都被采集到成本收集器里。間接費用則使用另外的事務處理向成本收集器記賬。成本收集器采集的成本可以通過成本報表進行展示。 成本收集器按照期間結算(比如按月計算)。記賬期間并不需要和計劃表中的計劃期間相匹配。 相比之下,離散制造是按照生產訂單來跟蹤成本的,因此,每個訂單都要進行結算(注:其實后勤用生產訂單,成本歸集也可以采用成本收集器方式的。) 從上圖我們看到,A物料在兩條生產線都可以生產,這樣就需要為A物料維護兩個生產版本。因此,在維護成本收集器時,你可以選擇是每個生產版本各自對應一個成本收集器,或者兩個生產版本都對應到同一個成本收集器上。 維護生產版本的方式有手工單一維護(T-CODE: KKF6或KKF6N)或者批量維護(T-CODE:KKF6M),批量維護時始終是按照生產版本進行的。 如果想將生產版本和成本收集器維護成1:1的關系,就在手工維護成本收集器時,各自輸入不同的生產版本,或者采用批量維護方式。 如果想把生產版本和成本收集器維護成N:1的關系,就在手工維護成本收集器時,把生產版本字段空著。
上圖是一個物料的成本構成示意圖。 一個物料的成本評估要計算計劃材料成本、生產作業成本和間接成本。 材料成本就是生產一個物料時要使用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成本。生產作業成本是否需要被計算在內取決于工序的控制碼。如果你想為一個物料記作業成本,必須要事先做物料成本評估,在可以執行重復制造反沖前,要先完成物料的成本評估的創建、標記和下達。另外物料的重復制造參數文件(Rem. Profile)中必須要允許記作業成本。
上圖意在說明一個物料的兩個不同的工藝路線存在著作業工時的差異。 上圖是重復制造參數文件( Costing Accounting )中關于如何記作業成本的控制: 1) 作業成本是否根據物料標準成本評估結果進行反沖。一個物料的標準成本評估一個月只能做一次。在這種設置下,反沖時始終使用執行物料標準成本評估時的工藝路線。然而,由于每個期間只有一個下達的物料成本,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計劃和實際成本出現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做法通常適合只有一個生產版本的物料,或者盡管存在不同生產版本,但是工藝路線差異不太大的時候。 2) 作業成本是否根據生產成本收集器中的原始成本進行反沖。在這種情況下,你還需要為生產版本做成本評估,這些生產版本中應該包含作業反沖的基礎信息(前提是不同的生產版本對應不同成本收集器)。如果你設置了這種作業反沖,那么當你創建成本收集器時會自動計算初級成本。(這個估算也可以在成本收集器中,點成本計算按鈕或菜單來執行)。如果在初級成本估算之后,工藝路線發生了改變,系統將會在反沖時發出警告信息,如果確認了這個警告信息,系統將重新計算出一個新的成本估算。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第五章:重復制造的計劃 在目前SAP的系統中,計劃功能通常會涉及ECC和APO,不過我們現在只專注在ECC系統的說明。 ![]()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重復制造處理流程。 整個流程的開端是需求的建立,也就是對于重復制造也是首先要建立需求,這個需求可能來源是計劃獨立需求、也有可能來源于銷售訂單。 在重復制造中,從需求創建到產成品發貨的完整業務過程都是按照簡化方式進行處理的。比如說: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 一個生產計劃可以以如下方式創建: 1) 可以通過ECC的MRP(也可以是MPS。在SAP ECC中,MRP和MPS的運行邏輯其實基本是相同的)自動生成出來。如果一個物料存在多個生產版本,ECC的MRP可以通過配額和通過在主數據中設置替代選擇指示符來決定使用哪個生產版本進行生產和生產多少。SAP推薦計劃員在計劃表中檢查和繼續處理計劃; 2) 計劃員也可以在ECC的計劃表中手工將計劃訂單分配到生產線上; 3) 或者,計劃員也可以在ECC的計劃表中手工創建一個計劃訂單,并且在訂單中直接選擇生產線。 上圖展現了在MTS(按庫存生產)和MTO(按訂單生產)兩種場景下的重復制造業務 MTS生產:在MTS下的重復制造意味著生產并不直接針對某個銷售訂單。從需求管理模塊中得到的計劃獨立需求將成為計劃的基礎。計劃獨立需求將根據計劃策略的不同被銷售訂單所消耗。同一樣產品在一個相當長的期間內被重復地生產出來,這不是一種按照批量進行的生產。銷售訂單最后是通過庫存被滿足的。 MTO生產:在重復制造下,也可以采用MTO的模式,這意味著生產是直接針對銷售訂單的。最終的生產結果存儲在銷售訂單庫存下。銷售訂單是可以分別進行處理的。一個計劃訂單是參考銷售訂單創建的,因此生產是通過銷售訂單進行控制的。如果你使用變式配置,你還可以使用MTO重復制造來計劃和生產可配置物料。在MTO業務下,銷售訂單最終是通過銷售訂單庫存被滿足的。 至于如何確定物料使用MTO還是MTS,是在物料主數據的“策略組”中進行設置的。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SAP ECC的產線負載計劃 ![]() 如果一個物料只有一個生產版本(比如說只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那么計劃訂單將自動分配到這個生產版本上,當然也就分配到了相應的生產線上,當然前提是有效期和有效批量需要滿足生產版本的選用條件。 如果一個物料存在多個生產版本,在計劃訂單中,必須指定一個具體的生產版本。這項工作可以使用計劃表來實現。MRP在運行之后,如果發現這些生產版本的有效期和有效批量都滿足要求,就會自動把計劃訂單分配到首個生產版本上。 而上圖則闡述了另一個案例: A不了可以在兩條產線上生產,Line1是首選,但是Line1有數量的限制(每周2400PC),其它數量就必須分配到備用產線Line3上了。 這個案例可以通過配額實現。假設Line1上已經分配了2200 PC的生產計劃,有來了300PC需要生產,MRP會自動的生成兩個計劃訂單,一個200PC的分配到Line1,另一個100PC的分配到Line 2。需要注意的是,配額并不考慮分配到此生產線的其它物料,所以一旦存在這種問題,需要人工校驗一下MRP運行出來的計劃訂單是否合理。 配額還可以按照產線的生產比例進行分配,還可以將比例分配已經最大數量分配相結合。 現在我們來深入觀察剛才說過的業務場景: A物料可以在1號和2號兩條生產線上進行生產,1號生產線的優先級別最高,也就是說需要生產時必須先安排到1號生產線上,并且1號產線的產量限定在每周最多能生產A物料2400 PC,超出部分才能安排到2號產線生產。 為實現這個場景,我們需要在系統中進行如下工作: 1) 在A的物料主數據的MRP視圖中將配額管理激活,將“Quota arrangement usage”字段設置為3; 不激活的時候,這個字段設置為“空”,如果設置為3的含義是:采購訂單、SA計劃行、計劃訂單、采購申請均考慮在配額中,MRP時自動考慮配額。 2) Logistics->Production->Production planning->MRP->Master Data->Quota Maintenance ( MEQ1 ):維護配額: 上圖中的Minmum qty splt是指在計劃運行MRP運行時,大于此批量的計劃訂單數量將按照配額進行拆分。 上圖就是這個配額分配案例在系統中的維護方法。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計劃表: ![]()
上圖是計劃表的初始界面:
在選擇屏幕下方的Additional selections里面: ![]() 在上述畫面中,如果選擇了Sequencing,就可以應用將計劃表和排序結合起來使用(這個功能需要參考基于節拍生產的計劃和控制功能。) ![]() SAP系統使用微軟的WORD來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數據是從ECC系統傳輸給Word的。 打印這種工序作業指導書的前提: 1) 創建一個工藝路線,其包含的工序和工作中心是你希望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 2) 你可以使用控制碼來維護一個與排產相關的工序;同時維護那些只需要打印指導書,但是不參與排序的工序;你必須在打印工序作業指導書的事務中選擇這些工序。 3) 你需要在SAP文檔管理中維護你想打印出來的圖片文檔,然后把它們作為PRT(生產資源與工具)掛在工序中。 4) 在基本數據配置中,你需要在產線設計(Line Design)這一步為工作作業指導書定義其版面(打印FORM) 5) 在微軟WORD中做了相應的設置,以便于SAP可以和WORD緊密集成。 (具體內容參見Line Design的聯線幫助。)
在上面的圖中,顯示了這樣一個的業務場景:A物料和B物料都能在Line 3上以相同的速率進行生產。而A物料只能在Line 4進行生產。 此時在維護工藝路線時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使用組計數器對同工藝路線組的工藝路線進行區分。 在上面的例子中,A物料和B物料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個工藝路線,此時只要把同一個工藝路線分別指定給每個物料即可。 |
|
來自: 昵稱52413549 > 《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