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鮮自營商品的價格制定 商品定價是超市經營管理效益的關鍵,若單純以毛利率的多寡來擬定價格高低,是采購經營管理者最不可原諒的錯誤。高明的手段是靈活運用定價策略,'制定合理售價,賺取最大利潤'。 對于生鮮商品,定價策略的核心是用低毛利來刺激銷量,生鮮以量取勝,而不是采取高毛利、低銷量的策略。消費者對商品的敏感度決定價格的變化、毛利率的高低,較不敏感品項價格、毛利偏高,較敏感品項價格、毛利偏低。 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水平,調低敏感商品價格等方式,在消費者頭腦中建立整體低價的印象,并周期性不斷強化、刺激購買欲,提高銷售量,同時也帶動高毛利品項銷售,賺得利潤。超市生鮮經營者在制定銷售價格的過程中,不能僅把批發市場的采購價格作為唯一參照系,要認真研究商品價格成本的構成、市場價格波動變化的規律,并認真應對。 (一)消費者數字喜好心理:促銷定價時,數字0、3、5、6、8、9較常出現,而1、4、7較不受歡迎。運用'四舍五入'法,如:¥2.00 可改為¥1.98或¥9.90改為¥9.88。這是利用人們的忽略心理,淡化注意焦點,給予低價印象。 (二)商品損耗率大小:在收貨、售賣過程中,生鮮商品都會產生自然或人為損耗。在定價時也要計算平均損耗率。 (三)生鮮商品變價時機: 1、店內促銷:店內促銷品項應與相關采購溝通,并請采購配合與供應商談判。 2、當天天氣影響銷售造成積壓;訂貨過多。 3、鮮度下降時:開始變價促銷,叫賣、出清,減少損耗。 4、促銷變價應注意前期高價成本商品庫存,因為此時商品成本=(庫存商品*當期進價 促銷進貨數量*促銷進價)/(庫存商品 促銷進貨數量),會高于現在的促銷成本。如果是直配商品應要求供應商補庫存差價:供應商應補商品數量=[前期庫存總數*(前期進價-促銷進價)] /促銷進價。 5、任何人不得擅自直接用電子秤、磅秤變價,必須填寫變價單,經批準后方可變價。 (四)毛利率計算方法: 銷售價格=進貨原價÷(1-植入率)(植入率:對該品種要求的毛利率); 植入率=(銷售價格-進貨原價)/銷售價格。 (五)毛利又受何種因素影響呢? 進價(成本);售價(顧客需求);競爭:周邊市場競爭對手價格變化;損耗值;降低耗材的使用,控制成本費用的支出。 生鮮商品的主要包裝耗材如:保鮮膜、盤子、熱敏紙、吸水紙等。一般而言,水產與精肉包裝耗材較單一,以保鮮膜、盤子、熱敏紙、連卷袋為主,而蔬菜包裝型態較復雜、多極化,尚包括網袋、塑膠袋、結束機膠帶、束口帶等。做好耗材管理,其目的為避免無謂損耗,降低耗材費用,以提升生鮮各部最后的利潤。 A、生鮮耗材高消費品項 塑料包裝盒、連卷袋、保鮮膜、熱敏紙(標簽紙)、結束機膠帶等,其它如:吸水紙、葉片、特價貼紙。 B、導致耗材費用支出增加原因 1、進貨價過高;2、不正確使用;3、偷竊;4、顧客大量不當使用;5、聯營廠商使用耗材未登記和領用數量控制、財務扣款控制;6、賣場管理者缺乏對耗材使用規范作業的現場監督;7、庫存過高。 C、改善降低包裝耗材成本費用的方法 1、進價過高方面: ①可采取連鎖采購,統一議價,降低成本(如全國性統一議價,或是省內各大區集體采購); ②貨比三家不吃虧,加強談判技巧。 2、不正確使用方面: ①依消費者購物習性及商品特性,可以散裝售賣,或是以'顆'、'粒'、'條'販賣,可省去保鮮膜、熱敏紙的浪費; ②包裝盒包裝物品時,須根據消費習性與商品特性'多與少'的包裝,要符合包裝耗材規格,不可呈現'多包小、少包大'顯出包裝后的空洞感與浪費,做到耗材使用的效益及商品的價值感; ③標價簽紙(熱敏紙),不可亂出紙張,不可亂印,尤其是在裝紙測試時切記。 3、偷竊: ①全員反內、外盜,尤其避免聯營廠家未經許可而使用; ②獎罰分明,加強員工責任感。 4、避免誘導顧客大量不當使用: ①連卷袋提供位置不宜太多,應給于適當位置且少設置; ②還有顧客大量不當使用時,應出面制止。 5、聯營廠商使用耗材應及時、準確登記,每月1日報采購部各聯營廠商耗材領用情況,采購及時扣款。 6、賣場管理者應對耗材實行專人管理,嚴格領用登記制度,嚴格控制用量。 7、庫存過高:訂貨以實際用量為準,避免庫存太高。 二、生鮮商品的主要損耗 收貨損耗:收貨時收進了不能販買之商品,從而產生的損耗)儲存損耗:商品驗收入庫后,因存放不當而造成的損耗;排面損耗:員工在上排面時不小心或顧客挑選碰撞產生的損耗等。 針對上述損耗可采用下述幾種方法: (一)收貨損耗控制:收貨時一定要開箱驗貨(貨較多時可抽樣驗貨后平均扣除)開箱時要注意底和面均要翻箱驗貨,扣除不能販買之商品。 (二)儲存損耗控制:收貨完畢及時上臺面,并在開完店后及時入冷庫如果沒有冷庫可放在恒溫通風處,避免積壓和碰撞。 (三)排面損耗控制: a、員工上貨時小心整放,避免商品碰撞; b、隨時整理排面上之商品,挑出次品以保持排面陳列之美觀度(整理分翻面,挑選,清潔等幾種); c、在人潮高峰期如下午4點至6點或晚上7點至8點可作下排面生鮮商品之處理; d、讓商品高回轉也是降低生鮮商品損耗的一種好方法。不要讓商品在排面上陳列時間過長,對于生鮮下排面之商品越早處理越好,切記“少虧即是賺”; e、商品補貨時應注意:少量多出、勤于補貨。不要將所有商品一次性陳列出來,保留適當庫存,因為顧客購買商品時不會拿了東西就走,都會翻來覆去挑揀,應控制上貨數量和次數,傳統賣場上貨操作為開業前上貨比例為全天銷量的40%,中午銷售高峰前半小時再上40%,晚上銷售高峰前半小時20%,同時在晚上銷售高峰時應將賣相不好之商品及時出清。有的店銷量不是很大,可以適當調整,具體操作視各賣場到貨量和銷量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