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的塊根。主產于貴州、四川、廣西等地。野生或栽培。以貴州產量最大,品質亦佳。秋、冬兩季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質量較好。洗凈,除去莖基和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干燥。氣微,味甘、微苦。一般以肥滿、致密、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切薄片,生用,其他炮制品的名稱有炒天門冬、炙天門冬、朱天門冬。 【歷史】天冬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天門冬。《本草綱目》云:“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日天門冬。”歷史本草著作多以天門冬為正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以天冬為正名,以其為依據,故正名應為天冬。 別名有天門冬(《神農本草經》)、大當門根(《石藥爾雅》)、天棘(《本草綱目》)。為強調優質飲片入藥,還常用明天冬、肥天冬、大天冬等名。 本品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于上品,謂“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名醫別錄》謂“保定肺氣……冷而能補”。由此明確了本品養陰益肺的補益作用。《藥性論》謂:“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止消渴”,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天冬的主治范圍。其后《日華子本草》增入“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以及“治肺氣并嗽,消痰”之功。《本草蒙筌》又謂其“屢屢滋腎助元”、“潤糞燥秘結”。李時珍《本草綱目》則高度概括其功效為“潤燥滋陰、清金降火”。天冬的現代臨床應用即是以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生津為主要功效。 【性能】甘、苦,寒。主歸肺、腎經。 【功效】養陰潤燥,清肺降火,生津。 【應用】 一、陰虛燥熱咳嗽證 天冬甘苦性寒,養陰清肺潤燥,常用于燥熱咳嗽、肺腎陰虛咳嗽、肺熱咳嗽之證的治療。 1. 燥熱咳嗽 本品甘苦性寒,入肺經,清肺熱、潤肺燥,常用于治燥熱傷肺,證見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身熱脈數,甚則胸痛咯血者,如《醫學正傳》天門冬膏,單用本品熬膏,治血虛肺燥之證。亦可與麥冬同用熬膏服,以增強其清肺潤燥之功,如《張氏醫通》二冬膏。還可以之與知母、貝母、瓜蔞等清肺化痰潤燥之品配伍,以治燥熱咳嗽、痰膠黏難以咳出者。 2. 肺腎陰虛咳嗽 本品入肺、腎二經,功能滋養肺腎之陰,兼能清金降火,為治陰虛咳嗽及陰虛有熱咳嗽之佳品。若治陰虛勞嗽、潮熱盜汗、形體消瘦之證,可以之與熟地同用,如《癥因脈治》天地煎;亦可以之與麥冬、生地、百部、阿膠等同用,共奏養陰清肺止嗽之功,如《醫學心悟》月華丸。若治腎陰涸竭、腎經咳嗽,以之與人參、熟地同用,如《癥因脈治》三才封髓丹;亦可以之與生地、當歸、白芍、山桅等養陰清熱之品配伍,治腎陰虛火旺、咳嗽咯血之證,如《癥因脈治》歸芍天地煎。 本品亦常用于咳嗽日久證屬陰虛有熱者,如《肘后備急方》以鮮天冬搗爛取汁與紫菀、飴、酒同用,治肺瘺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口燥不渴者;亦可以之與冬瓜仁、麥冬、桑白皮、紫菀等同用,治陰虛燥熱、咳嗽劇烈、夜間尤甚者,如《李斯熾醫案》三冬湯。 3. 肺熱咳嗽 本品味苦性寒,清肺降火之力較強,故宜用于肺熱所致咳喘的治療。可與麥冬、紫菀、款冬花、貝母等同用,治肺熱咳嗽、咽喉閉塞之證,如《外臺秘要》天門冬煎、《太平圣惠方》天門冬膏。《證治準繩》門冬清肺飲以本品配伍麥冬、知母、桑白皮等治熱邪傷肺、咳甚氣喘者。現代臨床用藥常以之與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瓜萎、浙貝母等清肺化痰止咳藥同用,治肺火熾盛、咳喘痰黃稠者。 此外,現代臨床報道,用天冬15g、百部9g、橘紅6g、瓜蔞26g,組成“天冬合劑”,治療小兒百日咳。其中,以天冬、麥冬清肺滋陰潤燥、化痰止咳為主藥,配百部、橘紅、瓜蔞仁增強其化痰止咳之功。此方在1955年秋冬甘肅武山縣百日咳流行中,治療113例,療效明顯;同年,在重慶地區百日咳流行中,治療有效率達75%[中醫雜志,1956,(12):631;1957,:648]。另有驗案報道,用天冬12g,配百部、竹瀝、蜂蜜各9g,治療慢性支氣管炎11例,均有良效[山東中醫驗方集錦.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59:102]。 二、 燥熱口渴證 1. 熱病陰傷口渴本 品滋陰生津而清熱,常用于治療熱病后期、熱退陰傷,癥見咽燥口干渴、舌紅少苔脈細者,可單用或與麥冬同用,如前述天門冬膏、二冬膏;若氣陰兩傷、咽干口渴、氣短神瘀者,常與人參、干地黃同用,共奏益氣養陰生津之功,如《溫病條辨》三才湯。 2. 燥熱陰虛消渴 天冬甘寒滋陰生津、苦寒清熱降火,故為治療燥熱陰虛消渴之佳品,因其主歸肺、腎二經,故以治上消、下消尤佳。治上消,可與麥冬、天花粉、知母、黃芩等同用,如《醫學心悟》二冬湯;治下消,癥見尿多飲多、形瘦神瘀乏力、下肢酸軟者,可以之與生地、玄參、覆盆子、桑螵蛸同用,如《老中醫醫案醫話選》尿崩湯。若治氣陰兩虛之消渴,常以之與黨參、黃芪、生熟地、麥冬等益氣養陰生津之品配伍,如《趙錫武醫療經驗》之制糖湯、《施今墨臨床經驗集》之芪冬湯。 三、 腸燥便秘證 腸中津液干枯,可致便秘。天冬味甘多汁,滋陰生津潤燥,兼能清熱降火,故以治津枯便秘兼熱者用之尤佳。若治陰虛有熱者,常以之與麥冬、生地、黑芝麻、牛乳等同用,如《百治百驗效方集》養陰清熱潤腸湯;若治血虛有熱者,可與當歸、生首烏、蜂蜜等養血潤腸之品同用;若治陰血雙虧而有熱者,可與滋陰養血、潤腸之品同用,如《方氏家珍》以之配麥冬、當歸、麻仁、生地、煉蜜熬膏,治老入陰血虧虛、大腸燥結不通。 此外,天冬在古代常作延年益壽、養容之品。如《本草綱目》天門冬酒,以天冬去心搗碎,加糯米、細曲釀酒,每日服之,認為能補五臟、調六腑、令人無病;《圣濟總錄》用天冬曝干,研末,煉蜜為丸,水化洗面,治面黑令白。另有記載用本品催乳、治疝氣,如《云南中草藥》用天冬60g,燉肉食服,以催乳;同書以天冬30g,水煎點酒為引內服,治疝氣。 【用法用量】6~15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劑或入酒劑。 【使用注意】 1. 本品性寒而滑,凡虛寒泄瀉、外感風寒咳嗽者忌服。 2. 《得配本草》認為天冬忌鯉魚、鐵器,應予注意。 【按語】 一、關于天冬止咳祛痰作用的討論 天冬為治療陰虛燥熱咳嗽之佳品,早已為歷代臨床用藥所證實。而人們對天冬治療咳嗽證的這一作用,多從其甘苦性寒、功能養陰清肺潤燥這一角度加以認識。實際上,天冬對咳嗽證的治療,既能養陰潤燥、清肺降火以治其本,又能止咳祛痰以治其標,標本同治,臨床上廣泛用于燥熱咳嗽、肺腎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等咳嗽證的治療。如前述《張氏醫通》二冬膏,配麥冬治肺熱燥咳、痰稠難咳;《儒門事親》三才湯配入參、地黃蜜丸治嗽。 有關天冬的止咳祛痰作用,歷代本草亦有記述。如《藥性論》言天冬“主肺氣咳逆”,《日華子本草》稱其“治肺氣并嗽,消痰”。《本草蒙筌》則明確其“止咳消痰”之功,且云:“痰之標在脾,痰之本在腎。半夏惟能治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觀之,則天門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標”;“天門冬復走足少陰腎,屢屢滋腎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氣,故消痰殊功”^由此可見,前人強調天冬“消痰”,并認為與其滋腎治本之功有關。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亦稱其“善利痰寧嗽”。本品的現代藥理學研究提示,本品所含天冬酰胺有一定的鎮咳、祛痰作用。可見,前人所謂天冬“治嗽”、“寧嗽”、“消痰”、“利痰”之功,與現代研究天冬的“止咳祛痰”作用相吻合。 二、關于天冬“利咽”作用的討論 天冬入肺、腎二經,而咽喉為肺之門戶,腎經上循喉嚨夾舌本,天冬滋陰潤燥、清金降火,兼能利咽喉,長于陰虛燥熱或肺熱所致咽喉干燥、咽喉腫痛、音啞失聲等咽喉不利諸證的治療,發揮其標本同治之功。《長沙藥解》謂其“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腫痛。”若用于治咽干咽燥、肺燥陰傷者,常單用或與麥冬同用,如前述天門冬膏、《張氏醫通》二冬膏。若用于治咽喉腫痛,因于腎陰虛火旺者,可與熟地、玄參、麥冬同用,以增強滋陰降火之力;因于肺熱火毒者,可與山豆根、板藍根、桔梗等清熱解毒利咽之品同用,如《山東中草藥手冊》方;因于白喉病,癥見咽痛、咽部假膜、刺之出血者,可與黃芩、生地、玄參等清熱養陰之品配伍,如《中醫秘單偏驗方妙用大全》白喉湯。若治肺受火刑、咳嗽音啞者,可重用天冬,與麥冬、貝母、桔梗、訶子等同用,如《醫級》清寧膏。由此可見,天冬具有較好的“利咽”作用,為治療咽喉不利諸證的常用之品。 三、關于天冬益壽延年作用的討論 《神農本草經》謂天冬“久服輕身益氣延年”,天冬自古以來就作為延年益壽之品。與前述之麥冬比較而言,兩者都有一定的益壽延年之功。但天冬能入腎經,前人謂其能“滋腎助元”,即天冬能滋腎氣而助真元,故歷來更為注重天冬的益壽延年之功。 《列仙傳》記載:“赤須子食天門冬,齒落更生,細發復出。”《千金要方》記載:“蒯道人近200歲,常告皇隆云:但取天門冬,去心皮,切,干之,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不老,補中益氣,愈百病也。”歷代許多延年益壽方劑也常配伍天冬,如《普濟方》駐顏延年方、胡麻散,《圣濟總錄》靈仙丹,《太平圣惠方》延年不老散,《千金翼方》辟谷延年千歲方,《本草綱目》天門冬酒。天冬的現代研究提示本品具有顯著的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和一定的抗癌活性,此可為天冬的延年益壽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現代研究】 一、 化學成分 天冬主要含留體皂苷類成分:天冬呋留醇寡糖苷、甲基原薯蕷皂苷、偽原薯蕷皂苷等;氨基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瓜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等。另含寡糖類成分如新酮糖,多糖類成分如天冬多糖A、B、C、D等。 二、 藥理作用 天冬對實驗動物有較強的鎮咳、祛痰、平喘作用。天冬的醇提物能抑制潰瘍形成,并能對抗小鼠因蓖麻油所致的小腸性腹瀉。天冬能抗血栓形成,具備抗衰老作用。對小鼠有非常顯著的抗細胞突變作用,升高腫瘤細胞cAMP水平,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天冬煎劑和醇提取液可促進抗體生成,延長抗體生存時間;天冬提取液顯示有抗風濕性關節炎的效用;天冬煎劑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三、 臨床新用 1.治療乳腺小葉增生及乳腺癌 每天以天冬63g,剝去外皮,放瓷碗中加黃酒適量,隔水蒸0.5~1小時,分早、中、晚3次服完。亦可制成片劑、糖漿劑,或注射液肌內或靜脈注射。共治42例,臨床治愈16例、顯效8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83%。又以上法治療72例乳腺癌,可見局部腫塊及轉移淋巴結均有一定程度的縮小[江蘇中醫,1976,:33]。 2. 降血壓 晚餐后,將天冬10~20g用開水50ml浸泡,1小時后再加開水50ml,噪飲約80ml,并慢慢咀嚼一半天冬至睡前咽下;次日晨將剩余的天冬及浸泡液加開水50ml,啜飲,咀嚼剩余的天冬,每日1劑,10日為1個療程。對維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壓的患者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光明中醫,2004,19:43]。 3. 用于擴張宮頸 于人工流產前12小時,將天冬插入子宮頸管,能使宮頸自然擴張與軟化。據84例臨床觀察,效果良好者達94%,未發現1例感染。操作時按常規消毒,擴張陰道,暴露宮頸外口,以長鑷子夾住天冬的系線端,另一端對準宮頸口徐徐插入,達宮頸內口[護理雜志,1966,(1):37]。 4. 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用生天冬15~30g(鮮品30~90g)水煎,每日1次,紅糖為引,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和妊娠期陰道出血60余例,效果滿意[赤腳醫生雜志,1975,(12):594]。 5. 治療扁平疣 用鮮天冬塊根折斷,斷面置于消毒后刺破的扁平疣上,來回摩擦,每日2次,隔3~5天再進行1次,治療扁平疣10余例,一般在半個月左右消失,不再復發[臨床驗方集錦.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204]。 6. 治療慢性單純性鼻炎 將生蜂蜜(中華蜜蜂釀者佳)盛于潔凈之陶罐中,納人去皮鮮天冬,蜂蜜量以恰好淹沒天冬為宜,罐口密封,20天后啟用。每次生食天冬2支,開水沖服浸用蜂蜜20g,早、晚各1次,10天為1個療程,對于慢性單純性鼻炎有良好療效[中國民間療法,1997,(2):44-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