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河圖洛書,無字天書的真實秘密在此!

     大個子土豆好吃 2018-09-16

    大音希聲——聆聽來自遠古的無弦天籟(2018年10月2號-10月5號)

    中華少兒“百日筑基”傳承計劃 ----正在報名中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被譽為'宇宙魔方'。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nèi)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河圖上,排列成數(shù)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shù)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對此,中外學者作了長期的探索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jié)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里程碑。《周易》和《洪范》兩書,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一、陰陽五行術(shù)數(shù)之源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shù)數(shù)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約6500多年。墓中用貝殼擺繪的青龍、白虎圖像栩栩如生,與近代幾無差別。


    河圖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時已知必被發(fā)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龜腹玉片,則為洛書圖像,距今約5000多年。可知那時人們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圖、洛書之數(shù)了。據(jù)專家考證,形意墓中之星象圖可上合二萬五千年前。這說明邵庸等先哲認為'河圖、洛書乃上古星圖',其言不虛。


    二、河圖之象



    河圖用十個黑白園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nèi),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nèi),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nèi),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nèi),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nèi),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其中,單數(shù)為白點為陽,雙數(shù)為黑點為陰。四象之中,每象各統(tǒng)領(lǐng)七個星宿,共28宿。)以上為《河圖》。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此乃風水象形之源也。



    三、河圖之數(shù)


    1
    天地之數(shù)

    河圖共有10個數(shù),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shù)相加為25,陰數(shù)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shù)。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shù)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shù)皆由天地之數(shù)化生而已。


    2
    萬物生存之數(sh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shù),二為火之生數(shù),三為木之生數(shù),四為金之生數(shù),五為土之生數(shù)。六為水之成數(shù),七為火之成數(shù),八為木之成數(shù),九為金之成數(shù),十為土之成數(shù)。萬物有生數(shù),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shù),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shù)也。


    3
    五行之數(shù)

    五行之數(shù)即五行之生數(shù),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shù)。一、三、五、為陽數(shù),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shù)。二、四為陰數(shù),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shù)。陰陽之數(shù)合而為15數(shù),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shù),乃陰陽五行之數(shù)也。



    4
    大衍之數(shù)

    大衍之數(shù)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shù)10;同時也是天地之數(shù)的用數(shù)。天地之數(shù)55,減去小衍之數(shù)5得大衍之數(shù)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shù),大衍為天地之用數(shù)。所謂'大衍之數(shù)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shù)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
    天干交合之數(shù)

    河圖之數(shù)十,乃十天干之數(shù)也。交合之數(shù)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shù)。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jīng)交合之后,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6
    六甲納音之數(shù)

    天地之數(shù)55加上五行之數(shù)5,合化為60甲子五行納音之數(shù)。十天干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fā)出12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shù)也。


    7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

    黃道十二宮對照圖,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聯(lián)系,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也是相同自然規(guī)律的不同表述:


    河圖洛書是《周易》的基礎,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是天上的天體運動都是相同的。



    四、河圖之理

    1
    河圖左旋之理

    坐北朝南,左東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動,一、三、五、七、九、為陽數(shù)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數(shù)左旋;皆為順時針旋轉(zhuǎn),為五行萬物相生之運行。我們知道,銀河系等各星系俯視皆右旋,仰視皆左旋。所以,'生氣上轉(zhuǎn),如羊角而升也'。故順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2
    河圖象形之理

    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為風為氣,地之形為龍為水,故為風水。乃天星之運,地形之氣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納天地五行之氣也。


    3
    河圖五行之理

    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間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圖五行相生,乃萬物相生之理也。土為德為中,故五行運動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4
    河圖陰陽之理

    土為中為陰,四象在外為陽,此內(nèi)外陰陽之理;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同源之理;中土為靜,外四象為動,乃陰陽動靜之理。若將河圖方形化為圓形,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陰土陽土各為黑白魚眼,就是太極圖了。此時水為太陰,火為太陽,木為少陽,金為少陰,乃太極四象也。故河圖乃陰陽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陰陽三才之顯也。


    5
    河圖先天之理

    什么叫先天?人以天為天,天以人為天,人被天制之時,人是天之屬,人同一于天,無所謂人,此時之天為先天;人能識天之時,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萬物相生相制,以生發(fā)為主。后天之理,五行萬物相克相制,以滅亡為主。河圖之理,土在中間生合萬物,左旋動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間,相對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圖之理為方為靜,故河圖主靜也。


    河圖之象、之數(shù)、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暫且論之。


    五、追根溯源



    中國易學關(guān)于八卦來源的傳說,最初指天賜的祥瑞。河洛之辭,最早見于《尚書·顧命》,又見于《論語·子罕》。《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認為八卦乃據(jù)河洛推演出來。漢人多宗此說,以河洛解釋八卦來源。


    1
    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漢劉歆以河圖為八卦,以《尚書·洪范》為洛書。漢代緯書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以九六附會河洛之數(shù)。宋初陳摶創(chuàng)“龍圖易”。吸收漢唐九宮說與五行生成數(shù),提出一個圖式,名龍圖,即河圖。西蜀隱者則以陳摶之先天太極圖為河圖。劉牧將陳摶龍圖發(fā)展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南宋朱震于《周易掛圖》中載其圖。南宋蔡元定認為劉牧將河圖與洛書顛倒了,將九宮圖稱為洛書,五行生成圖稱為河圖。朱熹《周易本義》卷首載其圖。后世所稱一般以蔡說為準。南宋薛季宣以九數(shù)河圖、十數(shù)洛書為周王朝的地圖、地理志圖籍。清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胡渭《易圖明辨》亦認為河圖洛書為四方所上圖經(jīng)一類。今人高亨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古代地理書,另有人認為河圖為上古氣候圖,洛書為上古方位圖,或以為河圖為天河之圖。眾說不一,尚在繼續(xù)探求中。


    2
    河圖,洛書的關(guān)系

    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漢代劉歆認為:“河圖洛書相為經(jīng)緯。”(《漢書·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圖主全,敵極于十;洛書主變,故極于九。”“河圖以五生數(shù)統(tǒng)五成數(shù)而同處于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shù)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shù)統(tǒng)四偶數(shù)而各居其所,蓋主于陽以統(tǒng)陰而肇其變,數(shù)之用也。”并認為河圖象天圓,其數(shù)為三,為奇;洛書象地方,其數(shù)為二,為偶。(《易學啟蒙》)蔡沉:“河圖體圓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圣人以之而敘疇。”并認為河圖主象、洛書主數(shù);河圖主偶、洛書主奇;河圖主靜、洛書主動。(《洪范皇極·內(nèi)篇》)清萬年淳以圖之方圓論河洛關(guān)系,認為:“河圖外方而內(nèi)圓”,“中十點作圓布”,“外四圈分布四方,為方形,十包五在內(nèi),仍然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


    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shù),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洛書外圓而內(nèi)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shù),圓布精其外,包裹河圖之象。”“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因?qū)D書奇偶方圓交互表之以圖。”(《易拇》)近代杭辛齋認為:“河圖為體而中有用,洛書為用而中有體。”“有以圖書配八卦者,多拘執(zhí)而不能悉當,其實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即先天,洛書即后天。”“故圖與書,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還有人認為河圖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陰陽互抱、生成相依的特點;洛書重“分”,具有奇偶分離,生成異位的特點,兩者一分一合,體現(xiàn)對立統(tǒng)一、盛衰動靜的辯證關(guān)系。


    《易.系辭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孔子相信河圖、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為圣人作《易》的四條依據(jù)之一。


    4 9 2


    3 5 7


    8 1 6


    九宮對河圖,洛書的圖形,文獻一直保存至今。河圖實際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構(gòu)成中宮,奇數(shù)為陽,白色,代表天數(shù)(生數(shù));偶數(shù)為陰,為黑,代表地數(shù)(成數(shù))。洛書實際是九宮,即1——9排列而成,橫,豎,斜三個數(shù)相加和都是15。河圖、洛書形式不同,本質(zhì)相同,都表示歷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時八節(jié),八卦,九宮及五位統(tǒng)一的體系。十月太陽歷與《河圖》有相通之處,原因在于它們有同樣的源頭。


    《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孔傳認為河圖即八卦。有文獻說伏羲時龍馬負圖出于河,也有堯,禹受圖的說法。《竹書紀年》軒轅“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沈約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風后受圖的說法流傳很廣。有人以為龍馬為東方七宿的龍與天馬四,與《山海經(jīng)》中的“馬身而龍首”相符,當為上古龍馬圖騰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龍馬。從賈湖文化來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實,產(chǎn)生河圖一類的圖文是可能的。后來相傳,成為“帝王受命之瑞”。


    漢代認為洛書即《洪范》九疇。“天興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shù)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漢書.五行志上》認為《尚書.洪范》中從“初一曰五行”到“長用六極”是《洛書》本文。《易緯.乾鑿度》所說太乙行九宮之法,成為后世術(shù)士所用的洛書。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宮為:中央招搖,北宮葉蟄,東北天留,東宮倉門,東南陰洛。南宮上天,西南玄委,西宮倉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宮的日期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節(jié)。八節(jié)又與八風相應。


    八卦的八個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宮。八卦的方位與八節(jié)對應,從日運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證明。以后天八卦為例,震為東,代表春分;巽為東南,代表立夏;離為南,代表夏至;坤為西南,代表立秋;兌為西,代表秋分;乾為西北,代表立冬;坎為北,代表冬至;艮為燕北,代表立春。后天八卦由周文王定,那以前的先天八卦則是:震東立春,離東春分,兌東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周代以前八卦和美洲印第安人八卦都是得天獨厚天八卦。


    我國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八角星”圖案。距禽大約6500年的崧澤文化多處遺址及江蘇坯縣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遺址是比較早的。距今4000年的內(nèi)蒙赤峰敖漢旗小河沿文化仍有類似圖案。


    安徽含山凌家灘出土的一只玉鳥上,胸腹部刻有八角星圖案,而夾在玉龜腹甲與背甲之間的長方形玉片上的圖案,即為上古的洛書。玉片邊緣的賀孔數(shù),為四、五、九、五。是表示太一自循行至四,還至中央五,自六循行到九,還至中央五。湖南安鄉(xiāng)湯家崗大溪文化的八角星圖案,與墨西哥阿斯特克太陽歷石有相似的格局。楚繒書的十二月相圖四方書的十二月相圖四方各一棵扶桑樹,與密斯特克(印第安人一支)壇臺八卦扶桑圖的扶桑樹相似。


    密斯特克的扶桑圖作八卦九宮格局。可見,河圖洛書就是八卦九宮,四時四方五位與八節(jié)八方九宮只是把一年和方位進行四分與八分的區(qū)別,中宮之位無關(guān)緊要。


    上古的河圖洛書正如考古所見,應只是圖形,沒有數(shù)字。二千年前傳下來的數(shù)字的河圖、洛書,雖然一個是10個數(shù),一個是9個數(shù),本質(zhì)上卻相同。其論證參看葛志毅先生《明堂月令考論》一文的相關(guān)部分(《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河圖洛書的意義在于,第一證實了《易》關(guān)于卜筮與天地相應的思想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了具體體現(xiàn)。第二,承認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八角八芒圖案和美洲太陽歷石為歷法,就應該承認6500年前的相似圖案也是歷法。


    第三,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歷史,早期八卦無文字形式,良渚文化已有用數(shù)字記錄的卦文,周原遺址則出土了用一、--表示卦象,但八卦在中華文化的溫長歷史中至少八千年連續(xù)傳承,并分布到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講史、寫史不應忽視這些事實。


    六、起源



    關(guān)于河圖洛書起源的學說。古今認識不一。傳統(tǒng)一般認為“河出圖,洛出書”,《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先秦也有持否定觀點:


    1
    伏羲受河圖,畫八卦

    《尚書·顧命》孔安國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2
    黃帝受河圖,作《歸藏易》

    竹書紀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路史·黃帝紀》:“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fā),洛龜書成……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3
    帝堯得龍馬圖

    《宋書·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壇于河、洛,新聞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龍馬銜甲赤文,綠龜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專繩。”


    4
    帝舜得黃龍負河圖

    《宋書·符瑞志》:“舜設壇于河,黃龍負圖,圖長三十三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



    5
    大禹受洛書

    《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陳注:“當堯之時,禹觀于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書龜書是為洪范。”《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6
    成湯至洛得赤文

    《宋書·符瑞志》:“湯東至洛,觀堯壇,有黑龜,并赤文成字。”


    7
    文王受洛書、應河圖


    8
    成王觀河、洛,得龍圖、龜書

    然河圖、洛書究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獻一直未載,至宋陳摶始將失佚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于后世。對此歷代均有爭議。圍繞其來源,后世還有以下觀點:①來源于道家煉丹養(yǎng)生術(shù)。②來源于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③來源于對古氣候、方位的觀測。④來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古代歷法。⑤洛書起源彗星的氣體尾巴軌跡。⑥河圖數(shù)導源于《周易·系辭》“天地之數(shù)”,洛書亦導源于《周易》,以上諸說尚屬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認。


    七、傳說




    關(guān)于河圖洛書的傳說,散見于各種史籍上,但說法不一,見解各異。這里介紹幾種較為普遍的說法。


    1
    傳說之一

    相傳在伏羲氏時,伏羲氏教民“結(jié)繩為網(wǎng)以漁”,養(yǎng)蓄家畜,促進了生產(chǎn)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條件。因此,祥瑞迭興,天授神物。有一種龍背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圖點,由黃河進入圖河(今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送莊鄉(xiāng)境內(nèi)),游弋于圖河之中。人們稱之為龍馬。這就是后人常說的“龍馬負圖”。伏羲氏見后,依照龍馬背上的圖點,畫出了圖樣。


    接著,又有神龜負書從洛水出現(xiàn)。伏羲氏得到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示的圖書,遂據(jù)以畫成了八卦。這就是《易*系辭上篇》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龍馬負圖處修建了負圖寺。以紀念伏羲氏開拓文明的功績。


    2
    傳說之二

    據(jù)傳在黃帝時,黃帝體察民情,親自勞動,受到人民的愛戴。同時也感動了天神,于是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yè)。一天,天神告訴黃帝說,洛水里有龍圖龜書,你如果得到它,將會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黃帝便帶領(lǐng)眾頭領(lǐng),巡游于洛水之上。


    一日,時值大霧,隱約看見一條大魚被困于河灘上,黃帝非常同情這條大魚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決方法,便命人殺五牲、祭天帝,并親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動,連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漲,大魚得以解救。大魚走后,黃帝在洛水岸邊得到了河圖洛書,即《河圖視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記載著人類所需的各種知識。這就是傳說的“洛書魚獻”。據(jù)傳,得書的地點在洛陽漢魏故城南,舊伊洛河匯流處。


    3
    傳說之三

    唐堯時,堯帶領(lǐng)眾酋長東游于洛水。在太陽偏西時,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見洛水上光芒四起,有靈龜出而復隱。于是,堯便在洛水邊修了一個祭壇,選擇吉日良辰鄭重其事的將璧玉沉入河底。


    稍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著又飛起一團云霧,在云霧中有噴氣吐水之聲。一陣大風過后,云開霧散,風平浪靜,水上漂過一個大龜殼,廣袤九尺,綠色赤文。殼上平坦處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記錄著各代帝王興亡之數(shù)。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間傳開。這就是傳說的“靈龜”。


    4
    傳說之四

    傳說虞舜時,舜習堯禮,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龜負圖書而出。接著一卷甲黃龍,舒圖書于云畔,將赤文篆字以授舜。這就是傳說的“黃龍負書”。


    5
    傳說之五

    傳說禹時,禹治水來到洛河,見神龜負文,列于背,有數(shù)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疇。《冊府元龜*帝王部》也說“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范,此所謂雒出書者也”。這是說,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萬民稱頌,上天賜瑞。洛河出神龜,龜長1.2尺,龜背上有65個赤文篆字。有的說,此即《尚書》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國家的九種大法。


    唐代詩人李矯在《詠洛》詩中有:“神龜方錫瑞,綠字重來臻”之句,一歌頌洛龜負書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龜書,可能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甲骨文”。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51精品免费视频国产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另类|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黄毛少妇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美乳丰满人妻无码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国产亚洲AV电影院之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免费高清69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在线|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国产欧美成人XXX视频|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蜜芽|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永久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秋霞鲁丝片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播放|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