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與人體疾病是對應關系,不同類型的口臭對應不同的疾病或情況!診斷口臭,中醫和西醫的理論不一樣。我們先說中醫辯證口臭及處理方法,再說西醫的診斷方法。 口臭昌指口內出氣臭穢,又名出氣息、口氣臭等。中醫認為口臭是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的結果。病理性口臭與口腔、鼻咽、呼吸、消化系統有關系,其成因與脾胃功能失調、情志不舒所致肝郁、勞累過度、肺胃熱盛、肝脾腎虛證等因素有關,其中以脾、胃、肺關系最密切。口臭中最常見的中醫辯證有脾胃濕熱證、肺胃熱盛證、胃腸食積證、肝郁犯胃證等,約占50%以上。以下內容為常見型口臭的辯證及處理。 (一)脾胃濕熱證 脾胃濕熱,中醫證候名,亦稱中焦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癥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 主要表現歸納: 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飲,或口甜黏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治療用方: 胃熱脾寒:半夏瀉心湯 脾胃濕熱:不換金正氣散加減(濕重熱輕)、藿樸夏苓湯、小承氣湯加味 不換金正氣散加減處方如下: (2)肺胃熱盛證 肺熱:常見癥狀有惡寒發熱,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胃熱:常見癥狀有口臭口干,尿黃便結,舌質紅,苔黃,咽部疼痛劇烈、吞咽困難、扁桃體紅腫、伴發熱、全身不適、口渴引飲、便秘、舌紅、苔黃。 肺胃熱盛常見癥狀: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而干燥、口臭口干等。 用方:半夏瀉心湯 肺熱:瀉白散加減、消風散 肺胃熱盛:升麻黃連丸、 黃連溫膽湯加減處方如下: (3)胃腸食積證 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或反胃、惡心和嘔吐。 用方: 小兒香橘丹、保和丸、平胃散 (4)肝郁犯胃證 主要癥狀:胸脅、胃脘疼痛,嘔吐泛酸,噯氣口臭,或腹瀉。 用方:逍遙散加減 以上文獻摘自北京口腔醫學期刊中的文章,“真性口臭的病因、分類及與疾病的關系”。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