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中醫“五色入五味”的說法,白色入肺。而秋天正是肺氣最旺、功能最強之時,此時養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秋天應多吃白色的食物來潤燥養肺。而秋天上市的白色食物也很多,應季的有梨、藕 、百合、杏仁、銀耳、山藥等。 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另外,鮮百合中富含黏液質及維生素,對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有益,經常食用,可起到美容的作用。 百合粥 用料:百合50克 ,粳米60克。 做法:先將百合與粳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會有滋陰潤肺的作用;加入綠豆,則可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杏仁:消積食&散滯氣 杏仁,是我國應用已久的一種藥食俱佳的食物,《本草綱目》說杏仁其用有三:“潤肺也 ,消食積也,散滯氣也。”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治療;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專供食用。 麥香杏仁 用料:杏仁130克,燕麥片50克,草莓200克,豌豆20克,豆豉20克,鹽2克,味精3克,干辣椒5克,干淀粉10克,色拉油250克。 做法:將整粒杏仁橫向切成兩半;豌豆加鹽稍腌、炸酥;將燕麥片炸脆;豆豉炸香;干辣椒切絲;油炒干辣椒絲,加入杏仁、豆豉以及其他原料炒勻裝盤;將草莓洗凈裝飾即可。 山藥:益腎強陰&補脾肺 關于山藥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本草求真》中有這樣的記載:“入滋陰藥中宜生用,入補脾肺藥宜炒黃用。”“本屬食物,氣雖溫而卻平,為補脾肺之陰。是以能潤皮毛,長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腎強陰。” 山藥紅棗粥 用料:粳米100克,薏仁75克 ,山藥(干)50克 ,荸薺(干)25克 ,干棗10克 ,白砂糖20克。 做法:糯米、薏仁分別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3小時,撈出,瀝干水分;荸薺、山藥去皮,洗凈,分別搗成末;紅棗去核,洗凈備用;薏仁、糯米下入鍋內,加入適量冷水,置旺火上煮至米粒開花;將紅棗下入鍋內,轉小火熬煮成粥;待糯米軟爛時,邊攪拌邊將山藥粉灑入鍋內,約煮20分鐘;將荸薺粉和白糖入鍋攪勻,即可盛起食用。 蓮藕:清熱生津&益胃健脾 民間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而且生吃和熟吃還各有千秋。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散瘀、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味甘;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益、生肌、止瀉的功效。 蓮藕燉排骨 用料:蓮藕 200克 ,排骨300克,紅棗3粒,蔥片10克,姜片10克,鹽8克,味精5克 ,胡椒粉5克,料酒 10克,色拉油適量。 做法:將排骨切4厘米長的段,蓮藕切滾刀塊;鍋置火上,加油燒至九成熱,下入蔥結、姜片炒香,倒入排骨翻炒,烹入料酒炒出味;砂鍋置火上,倒入炒好的排骨,加滿開水,放入蓮藕塊、紅棗,用旺火燒開,改用小火燉3小時,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梨:生津止渴&益脾止瀉 中醫認為,梨性味甘酸而平、無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瀉、和胃降逆的功效。美國生物科學家幔德斯·勞步斯的研究成果則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輻射的作用。理由是梨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射,能有效吸收陽光中的射線。 川貝燉雪梨 用料:梨1只,川貝10克,冰糖20克 。 做法:梨洗凈,橫斷切開,挖去核后納入川貝末10克 ,然后將兩塊梨并攏用竹簽固定,放碗中加冰糖20克,水適量,隔水燉煮1小時即可。吃梨喝湯,每晚1次。 銀耳:滋陰養胃&益氣安神 銀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淡、無毒,具有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安神、強心健腦等作用。 香蕉銀耳羹 用料:銀耳(干)15克 ,百合100克 ,香蕉400克,枸杞子5克,冰糖60克。 做法:銀耳用溫水泡2小時,除去黃蒂及雜質,撕成小朵;放瓷碗中 ,入蒸籠蒸半小時后取出;鮮百合掰開,洗凈,去老蒂;香蕉去皮,切成小片;枸杞子洗凈,用溫水泡軟;將銀耳、百合、香蕉片、枸杞放入燉鍋內,加冰糖調勻,入蒸籠蒸半個小時即可。 ![]() |
|
來自: 懷舊書館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