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哈·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 紀伯倫作為二十世紀著名的詩人、作家,為大家所熟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紀伯倫一生著作頗豐,《先知》是很多人書架的必備書,他為阿拉伯文學的進步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家都熟悉他文學上的成就,卻很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畫家,更不知道他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羅丹,羅丹十分欣賞紀伯倫的才華,評價他說:“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弊u之為“20世紀的威廉·布萊克(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 暴風雨 紀伯倫 在山林中,你坐在白楊樹蔭下, 享受著來自田野和草原的寧靜與清涼, 就讓你的心反復默念: “上帝之魂靜息于理性之中?!?/span> 當風暴刮起,暴風撼動林木, 雷鳴電閃顯示蒼天威嚴之時, 就讓你的心敬畏地默念: “上帝之魂波動于熱情之中。” ——《先知·論理智與熱情》 本文結合介紹下他的生平,穿插他的詩歌和畫,供讀者欣賞。 和第一位亞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貴族出身先比,紀伯倫的出身相對貧寒,紀伯倫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一個被稱為“圣谷”的地方。父母都是典型的普通百姓。父親經常喝醉回家,并且借著醉酒對家人十分粗暴。紀伯倫與父親的關系也日益緊張,紀伯倫在黎巴嫩生活時,是黎巴嫩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時期。年幼童年的時候,他的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父親遭遇官司入獄,財產被查封。由于受到當局的迫害。 盡管他的父親在1894年被無罪釋放,但母親還是決定帶著他跟隨舅舅來到了美國波士頓避難,那是紀伯倫12歲。到了美國后,倆人并沒有多少錢財和收入,所以家人一直委身波士頓的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紀伯倫對目前的愛也日益加深。母親溫柔善良,為了生活日夜操勞,在紀伯倫心里,她就是美和愛的化身。 1898年,年僅15歲的紀伯倫回到祖國黎巴嫩上學。并在此期間,在學校創辦雜志,宣傳進步思想,找到打擊。4年之后,紀伯倫再次回到美國生活。、回美國一年多后,肺病奪走了紀伯倫特別喜歡的妹妹14歲的生命。紀伯倫的妹妹臨死之前,想要見到父親和紀伯倫一面,但是這個愿望還沒來得及實現,紀伯倫的妹妹便離開人世了。
1904年的時候,紀伯倫在朋友的幫助下紀伯倫在戴伊先生的畫廊中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畫展。畫展是成功的 ,畫展也為紀伯倫的文學創作打開了大門。在美國藝術界闖蕩的紀伯倫在朋友家的聚會中,結識了比自己大十歲的瑪麗,從此開始了兩個人一生的交往。瑪麗十分欣賞紀伯倫的才華,并資助他去巴黎學習藝術。1908年,紀伯倫來到巴黎,進入美術學校。成為了羅丹的學生。系統的學習藝術一直是他的夢想,紀伯倫曾說:“我的一個夢想,就是自己的畫能夠掛在大城市里,有人能來看看它們,最好是能喜歡、欣賞它們?!?/span> 紀伯倫的畫 1911年,紀伯倫返回美國,定居紐約,他和瑪麗的聯系一直沒有中斷,瑪麗還是住在波士頓,他們一直保持鴻雁傳書。并經常見面會晤。回美國后不久紀伯倫曾向瑪麗求婚,被瑪麗一大十歲為由婉言謝絕?,旣愖约旱膬刃氖遣幌胱尰橐錾钍`了他的藝術靈感,也擔心婚姻一旦失敗而影響他們純潔的友誼。 一些傳記研究資料說,紀伯倫對瑪麗的愛更多是處于感激,而這段時間他一直愛著瑪麗學校的老師米什莉,米什莉年輕漂亮,紀伯倫也一直和她保持書信來往?,旣惒豢赡懿恢肋@些秘密。這也是他拒絕紀伯倫求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這樣他們被升華后的情感保持了一輩子。 紀伯倫的畫
紀伯倫的文學作品,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就像一位看透萬物的長者,向人們講述著世間的變幻無常、人情冷暖。他用他的詩、散文、寓言,討論人性、靈魂、神與哲學。
秋 紀伯倫 讓我們回住處去, 因為樹葉已黃,隨風飄飛, 仿佛風神想用黃葉 為夏天告別時滿腹怨言而去的花做殮衣。 來呀,百鳥已飛向海岸, 帶走了花園的生氣, 把寂寞孤獨留給了茉莉和野菊, 花園只能將余下的淚水灑在地面。 ——《淚與笑·愛的生命·秋》 靜默的私語 紀伯倫 宇宙寂靜,沒有風聲; 雖然如此, 我仍想安慰你, 欲把烏云密布的區域變成晴空萬里。 雖然我們的力量和悟性彼此相等, 但我仍想勸說你。 ——《大地之神》 家庭的景象 紀伯倫 你們的孩子并不是你們的, 而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來到世上, 卻并非來自你們, 他們雖與你們一起生活, 卻并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把愛給予他們, 卻不能給予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思想。 你們能夠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庇護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于明日的華屋, 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法相見。 ——《先知·論孩子》 讓我走 紀伯倫 “你聽見我說什么了嗎? 我已把你忘光,甚至忘記了你的存在。 我討厭你,甚至不想看到你。 你離我遠一點兒,讓我走自己的路吧!” “不,我不相信你的話。 你愛我,我從你的雙目中看到了愛的光芒; 我撫摩你的身軀時,感受到了愛的沖動。 你愛我,就像我愛你一樣?!?/span> ——《新婚的床》 發現自然的女人 紀伯倫 晨光初照,二人站在田間靜賞大自然秀美。 充滿甜言蜜語的一陣寂靜之后, 戰士望著極遠的東方,對他的愛人說: “你看哪,太陽已從黑暗中升起?!?/span> ——《淚與笑·和平》 愛的流放者 紀伯倫 溶化自己, 變得像一條流淌的溪水, 對夜色哼唱小曲; 感受過分溫柔產生的痛苦; 接受由對愛的了解為你帶來的傷害; 甘心情愿地任你的血流淌; 黎明即起, 帶著一顆生翅膀的心, 滿懷謝意迎接愛的新一天來臨; 中午小憩,深深沉浸在愛的微醉之中; 黃昏回家,滿懷感恩之情; 入睡之時,你的心為你心愛之人祈福, 唇間哼吟著贊美的歌。 ——《先知·論愛》 發射者 紀伯倫 你們是弓, 你們的孩子則是從你們的弓弦上射出的實箭。 射手看見豎立在無盡頭路上的目標, 他會用自己的神力將你們的弓引滿, 以便讓他的箭快速射至最遠。 就讓你們的弓在射手的手中甘愿曲彎; 因為他既愛那飛快的箭, 也愛那靜止的弓。 ——《先知·論孩子》 2015年,由紀伯倫的代表作《先知》改編的同名動畫電影中的一個片段,更是通過還原紀伯倫繪畫的筆觸、色彩甚至原作,將《先知》中的《論勞作》一篇娓娓道來。 你勞作,為的是與大地及其靈魂一道前進。 因為松弛懈怠者將成為時節的陌路人, 并會遠離生命的隊列, 而生命的隊列正在邁著莊重的步伐, 昂首、順利地走向永恒。 電影《先知》片段,原畫為紀伯倫《秋》 勞作時,你是一支蘆笛, 時光的低語在你的腹中變成了樂曲。 在萬物合唱之時, 你們當中誰愿意做一支啞然無聲的蘆笛呢? 電影《先知》片段 怎樣才是滿懷仁愛地勞作呢? 那就是用從你心中抽出的線織布做衣, 仿佛你所愛的人將要來穿。 那就是滿懷熱情地建造房屋, 仿佛你所愛的人將要來住。 電影《先知》片段 那就是滿懷溫情地播種, 歡天喜地地收獲, 仿佛你所愛的人將要來吃。 那就是把你心靈的氣息 灌輸到你所制作的一切之中去。 風同高大橡樹的低聲細語, 并不比大地上最小的草更溫柔。 只有把風聲變成柔美歌聲, 并且將自己的愛心加入其中的人, 才是偉大的人。 勞作是眼能看見的愛。 ——《先知·論勞作》 流浪者 紀伯倫 天妒英才,紀伯倫常年飽受各種疾病纏身。病痛中的他仍堅持創作。對于寫作、繪畫,他說:“不能丟下,我將做到底,即使我的生命隨之結束而結束。”最終,他于1931年在波士頓去世,年僅48歲。但他的文學與藝術成就,將繼續照亮著人類文明的世界。正如他在《先知》的終篇中所寫: 奧法里斯的居民們, 風將把我吹離你們。 我雖然沒有風那么迅急, 但我必走不可了。 我們這些流浪天涯的人, 永遠尋覓更加孤獨的道路, 既不在休歇一天的地方起程, 朝陽也不會在我們眼見落日的地方升起。 即使大地沉睡之時, 我們仍然在行走。 我們是堅韌植物的種子, 心一旦成熟豐滿, 大風便帶著我們飛揚, 將我們播撒到四方。 ··· ··· 那么,你們當知道, 我將在更大的沉靜中歸返。 ——《先知·道別》 攝詩綜合網絡資料撰寫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