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撞擊綜合征(FAI),又稱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征,是由于股骨頭頸結合部或髖臼解剖形態異常,兩者發生撞擊,導致髖臼盂唇及軟骨反復損傷,引發髖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
一、髖撞擊(FAI)的分類 A:凸輪型撞擊:股骨頭頸之間的凹陷不足,與髖臼緣發生碰撞。 B:髖屈曲 內旋時股骨頭部分剪切力。 C:鉗夾型撞擊:髖臼覆蓋率加大。D:髖屈曲,股骨頸與髖臼緣撞擊并壓迫上唇。
二、臨床表現 1,頻發于愛運動的年輕人 2,關節疾病原因,需及早認識 3,C指征,腹股溝至大轉子區局部疼痛 4,劇烈活動后出現 5,臀部典型輪廓。在臀部后方有一明顯的凹形--形似蒜瓣---外旋肌緊張 三、髖撞擊的測試方法 (上圖)最主要的測試方法:屈髖90°,接著內收,內旋,如果表現為疼痛,髖撞擊陽性。 (上圖)“4字試驗; (上圖)髖外旋測試 (上圖)髖屈曲測試。
后方撞擊試驗(上圖) :患者仰臥位,患肢從床緣自由垂下,盡量后伸并外旋髖關節。上述動作使股骨頭頸部與髖臼后外側緣接觸,出現髖關節或腹股溝區疼痛為陽性。 四、運動功能的評估 1,開鏈運動評估 屈髖測試 關注:活動度,擺動腿流暢性,矢狀面的穩定性。 2,閉鏈運動功能評估 矢狀面穩定功能喪失同時髖關節穩定性降低,導致身體在矢狀面,額狀面和水平面進行代償。下圖是下蹲、單腿站、四點位穩定測試舉例。
關注點: * 腿的支撐功能(身體在額狀面和水平面保持穩定) * 矢狀面的穩定性(身體在矢狀面保持穩定) * 其他部分處于中立位,肌肉平衡
五、髖撞擊的治療方法 1,手法技術(在有效體位進行髖關節牽引,或者手法放松內收肌、髖外旋肌)。以下是髖關節牽引和泡沫軸放松內收肌。 2,在有效體位進行肌肉拉長和離心收縮 動作要點:下面一側的上肢和下肢不要離開床面,用力壓床面。
3,蛙式 動作要點:前后擺動。
4,訓練髖關節的穩定性,從矢狀面穩定開始。 訓練方法示例: (DNS仰臥位訓練) (DNS熊爬位訓練) (DNS四點位訓練) 5,其他訓練方法 單腿弓步 低斜坐位 動作要點:以下面的髖關節為軸進行髖部旋轉。 四足位前進 動作要點:撞擊側髖支撐穩定,另一側髖前后移動。 小結: 髖關節撞擊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功能,需要手術。治療需要在有經驗的康復師指導下效果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