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沒派四十四軍這種兩頭冒尖的“三兇”(對敵人兇,對兄弟部隊兇,對老百姓兇)部隊去,實在是志愿軍一大遺憾。這和鄧華當年在七縱(即四十四軍)的調教有很大關系。
![]() 這么能打仗的部隊,不派到朝鮮,可能是因為擔心形象問題,損害和人民軍、朝鮮百姓的關系。(也有一說是鄧華急著要44軍去朝鮮,黃永勝不放人) 1952年,四十四軍裁撤。天煞星還是留給戰爭年代吧。
![]() 再說說七縱的幾件趣聞軼事。 打完錦州,七縱和另外幾個縱隊急匆匆往廖耀湘那邊趕,半路上遇一條河,兄弟部隊正擠在橋上過河。七縱的人在橋頭把機槍一架,大喊“都給老子讓開,除了七縱的人誰都不許過,誰過就突突誰?” 兄弟部隊在村里住宿,半夜七縱的人來了,大冷天的,拿著槍把兄弟部隊戰士從熱炕上往下趕,老子走一天路累了,你們再找地方睡去! 有一次東野機關組織籃球賽,七縱的人比賽中和對方發生沖突,雙方打了起來,高崗在主席臺上,連忙下去勸架,亂軍中也被七縱的人打了幾拳。 至于搶老百姓東西,雇民夫不給錢這些都是小事,不提了。 就是這么兇悍。
![]() 七縱當初在沈陽擴軍有點急了,把偽滿散兵、胡子、江湖人招了進來,導致七縱的紀律一直很差。 但是打仗確實猛,一股不要命的勁頭,加上有城里人的底子,有點文化,所以打起來腦子活,包抄迂回那是拿手好戲,特別是在城市攻堅戰中,機動靈活,穿插迅速(本身對城市就熟悉)。這可以在錦州和天津戰斗中得到印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