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高中綜合班”? 綜合高中班學生在第一學年結束時,根據學生個人意愿,實行分流。學生可選擇繼續學習普通高中課程,也可選擇學習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選擇普通高中課程的參加普通高考;選擇中職課程的學業水平考試合格就可以直接就業,也可參加普通高校對口單招考試。 如何設置“高中綜合班”? 一是各地具備條件并有意愿的高中階段學校(含普高和中職學校)均可自主申請承擔試點任務;二是綜合高中班課程設置,原則上以開設普通高中課程為主,加強技術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并設置部分選修專業課程;三是綜合高中班新生學籍全部注冊普通高中學籍。分流后,上中職的學生重新注冊中職學籍。 實施“綜合高中班”的價值和意義。 一是化解矛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要想探討綜合高中班的價值和意義,肯定繞不開一個重要話題,就是“普職比”。從1983年到2014年30年間,國家一共頒布了九個重要文件,始終提倡“普職比大體相當”,也就是普高與中職人數差不多各占一半。 社會各界原本對“普職比”并沒有多大異議。盡管政策主導,強行讓這部分學生分流了,但家長和學生也都默認了,原因很簡單,普高后半部分的學生就算上了高中,也不大可能上大學。 但2000年以后,平衡打破了。高校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學生上高中基本上就能有大學上。這時候再談普職比,家長和學生都不淡定了,上高中總歸都能上大學,誰還愿意上中職呢?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綱要》明確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 這是什么概念?國際普遍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高等教育就已經是大眾化教育了,高等教育的毛入選率高達40%,基本上就是普及化教育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勢必帶來幾個問題,一是高校學科建設和師資力量跟不上,導致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降。二是高校畢業生大增,就業壓力加大。本科生就業下行,擠壓了中職生的工作機會。三是普職分流的教育生態遭受破壞,普職比大體相當的難度加大。 面臨新問題的產生,一些地方仍然堅持普職比,甚至擴大職業教育的比例。為什么這么做呢?一是普高比例壓縮之后,普高學生的競爭力加強,高考成績就會出彩。高考是民生工程,這當然是好事。 二是中職教育相對招到了好苗子,又能在對口單招中大發神威。這相當于田忌賽馬中用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普高和職高雙豐收,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我們常常對標德國等職業教育大國,他們的職業教育人數甚至大大超過普教人數,但問題是,人家都是學生的自主選擇,興趣使然,愛好使然,人生規劃使然。從來沒有通過分數強制分流,剝奪學生上普高的機會。 二是實事求是,把好事辦好。 正是鑒于人民群眾的呼聲,江蘇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今年普高開始擴招,在蘇高校也相應增加了招生指標。人們群眾奔走呼告,其喜洋洋者矣。 但在蘇高校畢竟有限,增加指標與普高擴招人數相比杯水車薪。全國招生一盤棋,也不大可能會為某個省大開綠燈,增加的指標也會有限。今天大量普高擴招,家長和孩子固然歡欣鼓舞,但三年之后,如果這些孩子上不了高校,又沒有一技之長,不知道這些家長會不會后悔不迭? 人民群眾的事情都是大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讓今天的人民滿意,也要讓明天的人民滿意;不僅讓這里的人民滿意,也要讓那里的人民滿意;不僅讓少部分人民滿意,還要讓更多的人民滿意。 讓人民群眾有學上、上好學,這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所以更要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綜合高中班因此應運而生。實施綜合高中班,能夠有效化解上述矛盾,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真正滿意。 三是增加選擇權,賦予學生多種教育可能。 試行綜合高中班,與國家新高考方案主要精神不謀而合,就是要增加學生選擇權。 那么,新高考如何增加學生的選擇權?增加學生選擇權的意義何在呢? 贈加選擇權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考生打破文理界限,從“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任意選擇3科參加等級考試,實現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二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3科學業水平的考試時間。 三是給英語和其他3個學考學科的學生兩次考試的選擇機會,以最好的成績作為最終結果。 四是試點省份錄取不分批次,使得學生能夠被多所院校同時錄取,讓學生和高校雙向選擇。 增加學生選擇權,意義重大: 允許學生打破文理界限,任意選科目,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引導學生融合文理兩科知識,產生超越傳統的新思維,成為創新型人才。二是銜接大學推行的通識教育,讓學生涉足各個領域,進而互相碰撞,觸類旁通,成為通識性人才。 增加學生的選擇權,表面上是學生對科目和時間的選擇,更大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選擇人生的權力。選興趣,選特長,選志向,就是選人生道路,給學生創造選擇的能力,善莫大焉。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高中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這一關鍵時期賦予學生選擇權意義重大。從個體角度看,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規劃人生,準確提升選擇人生的能力。選擇權的賦予,有效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有助于培養出能負責、敢擔當的一代新人。從國家角度看,將為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奠定必要的人才基礎。 綜合高中班也是如此。以往的普職分流,用唯分數的行政手段,過早地將開竅晚的孩子推向人生的交叉路口;過早地把原本有潛力、有天賦的孩子推向社會;過早地讓孩子承擔起本不該由孩子承擔的壓力…… 狄馬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由于歷史經驗的不可重復性,有人獲得了實踐的檢驗權,別的實踐就沒有了檢驗的機會,但誰能保證它不是真理? 那些被迫上職中的孩子,因為考試成績的阻擋,沒有資格上普高,他們失去了實踐的檢驗權,但誰能保證他們就一定不適合普高學習? 綜合高中班就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機會,給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高中學習和生活。高一這一學年,相當于大學里的通識教育,在親身體驗過普高和職高的課程之后,孩子和家長一定會有一個理性認識,然后充分自主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同樣是選擇:一次是被迫,一次是主動。一次是看分數,一次是看適合。一次是看他人臉色,一次是看自己的人生規劃…… 所以我為綜合高中班試點叫好。把自主選擇課程和今后發展方向的權力,完全賦予家長和孩子,這是迄今為止普職分流最大膽、最有益的一次嘗試。其意義重大、深入人心,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