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套路階段,掌握了套路練習的基本要求之后,經過三年左右時間的練習,在熟能生巧,細心體悟下,感覺到自我的意識能集中,心靜,專心致志地習拳。同時,也體悟到,手指肚偶然會出現“麻手”的感覺,只要放松地打拳,感覺會更加好一些;另外,臉部和頭發都有一種發麻和熱脹的感覺,有時會伴有某些神經和肌肉的跳動。有了這些現象之后,說明在打拳之后,經脈和氣血得以疏通,是一種良好 的反應。這樣的現象,可以通過較長的時間,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再經過細心的體悟和正確的練習,以上這樣感覺,就可以做到人為地控制了,而且不斷地擴大范圍和強度,又收到了新的效果。 經過上述的基礎練習,可以進入丹田呼吸階段,以操作丹田的呼吸來催動加強內氣和經脈的運行。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地練習。 1 對丹田的了解 丹田,通常分為“上丹田”位于頭部兩眉中間;“中丹田”位于鳩尾之奧,在胸部;“下丹田”位于腹部臍下一寸三分處以下。太極拳中所指的丹田是指下丹田。要使下丹田精氣固本,中、上丹田要相互融通,上下呼應,久練之下,才能使上、中、下丹田的精、氣、神三位一體。 丹田,歷來被認為是練功的根,為“安爐立鼎”練金丹的地方。“丹田者,謂出生金丹造化之用也”。其實,丹田是指人體的部位,而不是人體中的一個器宮,它位于小腹部,在臍下、陰部上、腰椎前的一大區域。該區域內,骨骼較少,起伏,開合,呼吸,旋轉等比較容易,隨著腹部的收和突,可以做逆腹式呼吸,也稱丹田呼吸。 隨著人體腹部的運動,將產生內氣,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丹田的運動,將根據人的意識和拳架的需要,使丹田產生內氣,鼓動而行,其變化無窮,趣味無窮,妙而乖靈,深不可測。因此,對丹田的了解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2 丹田呼吸 自然呼吸是人的生命之源。人可以幾天不吃不喝,但不能一兩分鐘不呼吸。人一出世即可呼吸,為后天呼吸。自然呼吸是人的本能,不受大腦的意識支配,在人生命全過程中永不停息。其呼吸時,應自然。在吸氣時,胸部往外突出,膈肌向上收縮,在呼氣時,胸部向體內收縮,膈肌往下放松,人人皆是如此。 逆式呼吸屬先天呼吸,也稱丹田呼吸,是太極拳內功呼吸法。它有兩層含義,第一,逆式呼吸是指逆腹式呼吸。在吸氣時逐漸收縮腹部,在呼氣時使腹部凸出來。第二,指與拳架動作的開合、折返、折疊、內旋相配合的呼吸方法。 逆式呼吸的部位在人體的中下部,其呼吸的范圍大,內臟活動量大,經絡氣血的運行以及各類勁別的變換作用很大。丹田呼吸的做法是要通過長期地訓練,刻苦地鉆研,在架子中反復地應用和鍛煉才能有所收獲。關于如何煉內氣和內氣產生的方法,請閱《陳式太極拳拳法與經脈運行》一書。 3 內氣的應用 通過丹田呼吸,會產生內氣。因此要掌握內氣產生的部位和方法。內氣產生的過程對人體的綜合協調能力要求較高。它要求胸肌、腰肌、腿肌、腹肌、臀肌有強有力的活動能力,能緊縮和放松,對壓聚內氣有作用;它要求將自然呼吸通過肺部呼吸后的帶氧氣的血液在腹部有所壓迫,形成一個壓力差的區域;在內氣壓力差的范圍要能逐漸地聚集,同時,也可以做到能緊能松、能多能少、能快能慢的功夫。 內氣產生的目的在于應用。尤其在打拳時,不懂內氣,不能應用內氣,嚴格地說,這還不能算在打拳。只有在內氣產生后,練拳時,由內至外,內不動外巍然不動,內氣催形,用內氣的運行,貫穿四肢、百骸,使身體非常地舒適,做到上盤輕、中盤活、下盤穩,周身正。又通過練內氣,來增強推動血液循環,反復練習提高,才能使內氣量不斷提高。同時,進一步修正拳架,做到內外一致,周身相隨。 內氣的活動促使太極的勁無處不在。各類勁別,捌、捋、擠、按、采、挒、肘、靠、開與合,纏絲勁等相互聯系,快速轉換,使拳路更加靈活輕盈,順柔圓滑。能達到這個階段也是不容易的,往往要經過多年的潛心磨煉,細心體悟,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