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期下跌后橫盤,稍微有反彈,帶來少許希望,又突然破位,大家開始更加悲觀恐慌。在營業部里則表現為:人員恐慌,打來電話咨詢語無倫次,現場客戶極度抱怨。 2、新股開始持續跌破發行價格,新股上市首日收盤漲幅極低,有的在不久后就跌破發行價格,或開始有股價跌破凈資產值的個股出現。 3、盤面熱點板塊開始出現。 4、前期抗跌各股及板塊開始補跌。 5、管理層的態度開始逐步轉暖,政策面開始出現小許轉機。媒體上又開始出現討論降低交易成本稅收等相關話題,但大多數人充耳不聞。 6、前期看多的機構開始悲觀和開始實際作空。多頭由前期看多開始悲觀看空,一直看多的分析師或在媒體上主流的咨詢機構開始悲觀看空,對前景開始謹慎對待。 7、股民散戶到大中戶均大幅虧損,突然有一天普遍大跌,股民開始加大虧損額;大部分股民已經虧了很長時間和虧了很多,連一些有經驗的分析師也開始悲觀起來。 8、大盤在敏感時間窗或日歷日習慣大跌,慣性會延續。 9、大跌后又大跌,關鍵阻力位及重要心理位破了一個又一個,跌跌不休。前期放量的各股又跌破前期平臺,輿論一邊倒看空,對宏觀面和政策利好變得麻木不仁,熊市思維極其嚴重。 10、大盤下跌末期,板塊聯動脈沖放量及輪換現象加劇,但大盤指數波動區間并不大。 任何時候底部的形成都會存在一定的特征。這些特征是我們判斷出這個位置是否一個自然形成的底部,而不是人為可以制造出來的騙局。如果大盤走出來確認這是底部,我們就可以迅速地把握住最佳買點。 市場見底前的三點預兆: 一、歷史走勢證明,政策底會比市場底更早一步出現。由于政策底是高層對大盤點位的認可,覺得是時候出政策就是。你會發現每次大盤反彈都總能找到 一系列的政策去支撐大盤。特別出現強而有力的政策底之后會有一段時間的大反彈走勢。政府為了避免市場繼續走弱直接影響實體經濟而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救市。 當政策出臺之后市場運行趨勢會主見發生變化,政策底慢慢形成。所以炒股必須跟著政策走,現在的行情要出現政策底一定是在貨幣緊縮政策的轉向之后。所以什么 時候管理層開始降準降息的時候,政策底便出現了,很快市場底也會隨之筑底完成, 二、量在價先行,地量見地價,從以往底部的出現我們可以發現底部都是在地量出現之后才形成的。地量說明市場已經處于比較低迷的行情。投資者對市 場信心都不足。我們要記住“當你覺得最不可能去炒股的人都開始談論股票,你就要逃頂。當所有人都不再去關注股票的時候就是抄底機會。”市場的機會永遠是在 少部分人手中的。此時,大部分股票的價格都開始低于應該具有的市值,這種情況會吸引主力資金流入股票,同事也適合主力資金進場,一旦主力資金重新進場,底 部就逐漸形成。 三、市場需要在低迷之后再出現一場恐慌殺跌。股語有說:多頭不死,空頭難止。見底要在市場出現恐慌,投資者都沒有心思去理會股票的時候,大盤才 有涅槃重生的機會。“別人貪婪我恐慌,別人恐慌我貪婪”就是這樣。當恐慌的資金都開始消耗殆盡,我們進場自然就不存在拋壓了。市場見底在于主力資金的重新 介入,主力資金的介入將會制造出賺錢熱點,形成賺錢效應,從而底部構造成功,因此見底后的市場將會呈現這些特征: 1、當時長恐慌性氣氛小時的時候,大部分股票已經處于超跌狀態,很難繼續往下跌。空頭出現衰竭,主力資金自然就看中這是點位的需求。 2、上漲的時候成交量需要逐漸放大,下跌的時候成交量迅速萎縮,主力資金再有計劃的進場。 3、市場已經開始止跌不繼續創新低,莊家在進場之后不會允許市場價格輕易跌破成本價。 四、賺錢效應開始出現的時候,市場熱點具有持續性,主力的資金流入之后逐漸帶領股市上漲。持續的資金流入支撐著熱點炒作。股民信心逐漸得到提振,開始從恐慌慢慢平復下來又看到賺錢的希望。越來越多資金進場,底部就開始形成了。 五、從均線上觀察,短期均線開始出現多頭排列,下跌走勢逐漸扭轉,上漲趨勢開始扭轉。這是資金流入的現象,只要市場底部開始形成,就一定會出現這個特征。 上面說到的都是判斷大盤是否形成底部的特征,如果出現上面說到的特征,市場將有大概率的見底機會。底部都是走出來的,我們要根據特征確認底部,在底部形成的過程中逐步建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