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法走出創傷的原因:3個P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奠基人MartinSeligman在研究了幾十年人們如何面對苦難之后,發現人們振作起來、走出創傷的關鍵是跳出3個P: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化(Pervasiveness)和持久化(Permanence)。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不要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才導致苦難的發生。 苦難和不幸大多不是由你們自身引起的,停止責備自己可以使你逐漸強大,這樣才能更快走出失意。 SherylSandberg曾經多次責備自己,沒能發現丈夫的心臟健康問題,可是她是主修經濟學的,醫生都沒能發現的問題,她怎么會找得到。在想清楚這一點之后,她停止了責備自己。 普遍化(Pervasiveness) 一個方面的困境不會影響你的全部生活。 SherylSandberg有很多朋友,她還有其他家人的陪伴,有很多人支持她,還有很棒的工作幫她找回自信和自我價值。 即使你生活的一部分暫時坍塌了,但你的基本面不會全部倒塌,你還有其他很多人陪伴支撐著你,生活是不會停止的。 持久化(Permanence) 悲傷不會永遠延續下去。 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可以允許自己在悲傷、焦慮、痛苦的情緒中沉浸一段時間,不要著急,不要想著自己要立馬從負面情緒的泥潭中爬起來。 但是你要知道,某一刻某一段的情緒是不會無限期繼續下去的。 02 走出心理創傷的方法 1、承認自己過得不好,開放地和朋友交流、尋求支援 “最近怎么樣?”“挺好的/不錯/OK”這樣的對話會讓想關心你的朋友望而卻步。Adam說如果你想尋求支援,那就要先打開自己,試著這樣回應“我過得并不好,能和你說說心里話真好。” 承認并且接受苦難帶給你的打擊、失落、悲傷,允許自己需要一段時間走出負面情緒。 如果你需要朋友的支援,那你要先開放地和朋友交流自己的心理和情緒。 因為苦難、困境大多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如果你不打開自己,想幫你的朋友可能也不知道怎么開口呢。 2、學會自我憐憫,重新找回自信 每個人都會犯錯,自我憐憫(self-compassion)是承認不完美才是人性,這是走出第一個P個人化的方法。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能夠自我憐憫的人走出困境會更快,自我憐憫可以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和快樂,比較少有情緒波動。 在其他活動中,比如興趣愛好、工作,和其他人的相處中,重新找回自信。記錄下每天自己做出的努力,那些付出的東西會提醒你,你正在進步,你正在往前走,會逐漸讓你找回自信。 我曾經在文章中寫到過,因為手帳,我知道自己的每一個小成就,每一次失敗,每一次自我成長帶來的新體驗。重新找回自信需要你發現自己付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就,不用很大,只需要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走出第二個P普遍化和第三個P持久化的方法。 3、找回快樂:記錄自己的情緒,寫下開心、幸運、感恩的小事 過去的文章中,我寫到過手帳帶給我的個人成長第2條:學會情緒管理,我尊重自己的每一份情緒,每一個想法,他都值得被理解,這也是我觀察自己,了解自己,愛自己的方式之一。 記錄自己的情緒,能夠幫助人們學會自我憐憫,把情緒寫成文字之后,也是一種傾訴和發泄,并且能夠使你整理思緒,找到原因,找到情緒的出口。 我在《不玩膠帶畫畫,我是如何用手帳管理3年多生活》中寫到過,每天記錄下自己回想起來,嘴角會上揚的事情,這樣堅持記錄自己的“小確幸、小幸運”,你會逐漸發現自己“開心幸運”的規律哦。在困境中,這樣的習慣會讓你發現你的生活沒有倒下,還有很多好事在發生。這是走出第二個P普遍化和第三個P持久化的方法。 4、對生活建立成長型思維 我曾寫過什么是成長型思維(growthmindset),和定型式思維(fixedmindset)的不同是什么,如何訓練和自己對話的方式改變思維方式,建立成長型思維。 在成長型思維里,低谷、失敗、挫折、逆境,是讓人覺醒,讓人徹悟的,并且是讓人振奮,讓人感覺被鼓勵向上的。 這是反省自己、查缺補漏、重振旗鼓,再勇往直前的好時機。 當你能夠開放地接受別人的反饋,就是能夠積極地面對困境的重要表現。 如果沒有沖突、困難、改變,事情很難向前發展。 作為人生主人的你,可能狀態不穩定,可能在短暫的勝利、幸福、快樂之后,馬上就要面對新的不確定性。我們都會經歷貌似結束的時刻,但我們可以選擇把它作為一個新的開始。 原作者名:雨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