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很多種,在中醫上區分,主要是分為胃寒和胃熱兩種。其中以胃寒居多,大約要占90%。那么怎樣判斷自己是胃寒還是胃熱? 一、胃寒 胃寒的病人,大多是不好生活習慣導致的,如喜愛吃生冷的食物、三餐不定時等,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胃寒,表現為胃痛帶有胃部寒冷感,用暖水袋暖胃,疼痛就會獲得緩解。 胃寒又分胃寒實癥和胃寒虛癥 1、胃寒實癥:大多忽然起病,腹部受寒或過度食用生果、冷飲引起,表現為胃部忽然冷痛,疼痛劇烈,口淡不渴,甚至有頭痛,骨節肌肉酸痛,舌質淡,苔白厚。病癥輕的,用熱水袋外敷,或喝熱水、生姜水。若病癥較重,則可以用干姜、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2、胃寒虛癥:經常病癥較長,口泛清水或酸水,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爛,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作。表現為胃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劇痛,遇寒加重,如果用熱水敷,則“得溫痛減”。胃虛寒癥應用健脾胃藥物,再加上一些溫陽的藥,如干姜、花椒、胡椒、桂枝等。 所有的胃寒都可以用這個溫和不刺激的茶方:代代茴香茶 配方:代代花、小茴香、砂仁、萊菔子、藿香、紫蘇 代代茴香茶不僅可以暖胃,還能改善胃不適帶來的腹脹、惡心想吐的感覺。代代花治療胸腹滿悶脹痛、胃部下垂;現代臨床小茴香常用于理氣和胃以及散寒止痛等;砂仁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的藥效;萊菔子常用于食積氣滯、胸悶腹脹;藿香具有調節胃腸道的功能。 二、胃熱 導致胃熱的原因有許多,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邪熱犯胃或氣郁化火所致。表現為胃 痛、有炙熱感,常伴口渴、口苦、口臭, 甚至出現牙齦腫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 胃熱的人喜愛喝冷飲、吃冷 食,因為入肚后會帶來舒適感。胃熱疼痛也分虛癥實癥,實癥即胃火過旺,疼痛較劇烈并帶有燒灼感、口臭或牙齦腫痛、大便干結等癥。而虛癥即陰虛火旺,疼痛較輕,伴口干微苦或口腔潰瘍等,過度勞累可引發或加劇癥狀。 胃熱的人適合吃一些清涼降火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紅柿、白蘿卜、銀耳、西瓜、綠豆等,吃了可以降胃火。 胃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治愈的,需要在生活中進行調養,才能夠幫助胃遠離疾病,避免胃病反復發作。 |
|
來自: 昵稱Qigkg3af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