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doc】濮陽蚌塑龍對研究遠古傳說記載的價值探微

     文化龍鄉 2018-10-10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JournalofPuy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o1.23No.3 Jun.2010 濮陽蚌塑龍對研究遠古傳說記載的價值探微 孫德萱,史國強 (濮陽龍文化研究會,河南濮陽457000) 摘要:1987 年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用蚌殼擺塑的"中華第一龍"及 其他動物,人物圖案,為研究龍與感生故 事,龍與天地通,龍與帝丘等中國遠古傳說記載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考古物證,同時 也為中西方龍文化對比,善惡分界提供了標 本性的實物資料. 關鍵詞:濮陽西水坡;"中華第一龍";遠古傳說記載' 中圖分類號:K87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61(2010)03—0001—06 ,緒論1987 月一11月,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仰韶 文化遺址發現距今6400 圖案,并且在同一地層,南北一條直線上出土三組蚌圖,每組中都有龍的圖案,但其形態,位置,動靜關 系,與其他蚌圖(含一組人骨架)的配組方式等,都因 相互之間的差異而顯示不同的文化內涵.三個蚌塑 龍都伴有其他的動物,人物圖形及人的尸骨,石鉞等 文物出現.三組蚌圖由北向南依次編為第一組,第 第一組蚌圖發現在編號為45號的墓葬中 (M45).墓的形制,特點極為奇特,墓的平面輪廓上 圓下方,兩側又有凸起,像是人頭形狀,又像是一頂 王冠.墓東西寬3.1 米,南北長4.1 米,深0.5 墓壁修筑規整,墓底不太平坦,填土黃灰色,十分松軟.墓東,西,北三面各有一個小龕,小龕內又各置 具尸體.西部小龕內為一年齡9—10歲的兒童,身 長1.15 米.北部小龕內為一16 歲左右的男性,身 長1.65 米,也是一次葬入,并且雙手壓在盆骨之 下.東部小龕內的尸體因骨架保存不好而未做鑒 定,年齡,性別不明,但根據繪圖所示,尸骨長度略高 于西龕兒童,略低于北龕男性,推測其年齡應在12 歲上下.此墓在仰韶文化時期屬首次發現.墓主人 骨架長1.79 米,為一老年男性,仰身直肢,一次葬 入.頭骨已沿骨縫裂開,但仍具頭形,唯胸椎骨以 下缺少4 節,肋骨缺損嚴重.左上肢下部壓在盆骨 下,右上肢下部外折.尤其驚奇的是,墓主人兩側伴 有蚌塑龍,虎圖形.龍在東,虎在西.龍身長1.78 高0.67米,頭向北,尾向南.第一組蚌圖中的龍,形 象完整,氣勢恢弘,因其時代早,與后世龍的形象最 為相似,被譽為龍的祖型,"中華第一龍".事實上,濮 陽西水坡遺址中出土的三個蚌塑龍形圖案,都是中 原地區最早的"藝術神器"….而真正被海內外專家 學者譽為"中華第一龍"的是第一組蚌圖中的龍.這 組蚌圖內容極為豐富,學者們的研究也最為廣泛,最 為深邃. 第二組蚌圖位于第一組蚌圖正南方20 圖中的龍與虎相互蟬聯,結合一體.龍頭向南,虎頭向北.與其相配組的還有鳥,鹿(或稱麟),蜘蛛和兩 件制作精細的石斧(鉞).這組蚌圖中的龍,因為與虎 互為蟬聯,所以不能窺知龍的全貌,但龍的頭部與第 組蚌圖中的龍頭十分相似.第三組蚌圖又在第二組蚌圖的南面25 長頸昂首,舒身高足,兩條腿前后叉開,十分生動有力.龍尾長,且向下彎曲.龍身上騎一蚌塑人,兩腿跨 騎在龍背之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形象生動傳 神.這組蚌圖中的龍形象完整,與蚌塑人合為一體, 讓人想起圣人騎龍,暢游四海的遠古傳說記載. 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中的三組蚌圖,內容 互為牽連,三條龍的圖形顯示了龍的不同側面,應當 是蘊涵著不同的深意.誠然,在遼寧的查海遺址曾發 現距今8000 年的用紅褐色石塊組成的龍形堆塑,全 長近20 米.但這條龍"有很大的原始性,恐未能與濮 陽龍相提并論.濮陽龍,可以說是仰韶時期的代表 收稿日期:2010—05—01 作者簡介:孫德萱,男,河南濮陽人,濮陽龍文化研究會研究員,編審;史國強(1952一), 男,河南南樂人,濮陽龍文化研究會研究 員,編審,主要從事考古與歷史研究. 物【2】".此后在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了玉龍,山西陶 寺出土陶盤內有彩繪蟠龍,湖北焦墩發現卵石擺塑 的龍等,雖然在年代上較濮陽龍晚一些,但從中可見 中國早期龍的祖型及分布特點,說明中國龍的多元 構成和多源發生.從夏商開始,隨著民族國家的大統 格局的形成,以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龍的主體形象為基礎,兼收并蓄,逐漸形成基本統一,較為固定的 龍的圖形,成為幾千年來炎黃子孫共同景仰的圖 騰.有的學者認為,夏商以來,形成龍的基形的主體 形象就是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仰韶文化蚌塑龍, "不信,大家可以把最生動的晚到明清時代龍的圖案 和仰韶文化的河南濮陽蚌殼堆塑龍圖形放在一起比 照,雖然時間跨度驚人地超越了五六千年,除了細部 的刻畫有些微差別外,長吻,瞠目,昂首,彎頸,髯須, 弓身,短腿,五爪,分叉長尾等基本形體十分一致l31,,. 國際知名大學者何炳棣先生說:"龍的考古物證,是 以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 用蚌殼擺組而成的龍形圖像為最早.稍后的湖北焦 墩遺址也發現了以卵石組成的,張口做飛躍狀的巨 龍圖像.這類重要的考古發現,對研究遠古傳說記載 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I】,'. 很顯然,何炳棣先生對"龍的考古物證",是很注 重其"遠古傳說記載的價值"等方面的研究的.本文 試圖在何炳棣先生的啟示下,對遠古傳說記載的價 值進行初步探索. 二,龍與感生故事 感生故事,就是有關"感天而生"的神話傳說故 事.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是感生故事形成的前提條 件,是天人合一,王權神授思想的最直接的翻版,它 普遍存在于世界上許多民族早期社會特定的發展階 中國歷史上的感生故事,起源于遠古傳說時代,秦漢以后基本上沒有斷絕,綿延數千年.但是秦漢以 來的感生故事與遠古傳說時代相比較,在本質上已 有很大差異. 根據文獻記載,可知最早的感生人物是伏羲. "大足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IS]意思是說,伏羲 的母親華胥氏,在雷澤之畔,踩上了一個大足痕跡, 因而懷孕生了伏羲.雷澤,亦名雷夏澤.最早的記載 見于《尚書?禹貢》.古籍記載"雷澤有雷神,龍身而 人頭【6J".漢代王充在《論衡?龍虛》篇中說"雷龍同 類",后人因而也稱雷澤為龍澤.雷澤畔的大足印實 際是龍的腳印.華胥氏踩了龍的大腳印而感生伏羲, 所以伏羲是龍的兒子,后來成為龍部族的首領.在漢 代畫像石中,伏羲的形象大多是龍身人首.在遠古傳 說中,伏羲是以龍紀官的,他的族屬中有飛龍氏,潛 錢耀鵬先生說,感生故事"這種現象既非純粹的歷史偶然,也不能簡單地歸于后人無端的杜撰【,】,,.實 際上,感生故事在世界上許多民族中都有流傳.例 如,古埃及統一之后,民族圖騰神荷魯斯被埃及國王 所獨占,并把自己說成是鷹的化身,以鷹自號.國王 家中養有鷹,并且讓鷹定期與王后接觸,說王后接觸 鷹以后才能生出來兒子,才能夠傳宗接代,等等. 濮陽蚌龍的出土地西水坡,在6400 多年前正處 在極富神秘色彩的遠古大澤——雷澤的西岸,在這 里發現了原生龍的圖形,其年代又巧與傳說記載中 伏羲氏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吻合.伏羲又是龍族集團 的領袖,文獻中有伏羲之母在雷澤孕伏羲的感生傳 說故事,等等.這些恐未必是"巧合"二字可以解釋得 了的,難怪有的專家提出伏羲就生在濮陽雷澤,西水 坡45 號蚌塑龍虎大墓就是伏羲的真身陵墓.這也許 并非是子虛烏有,向壁虛構.許順湛先生說:"濮陽雷 澤地區是伏羲女媧的祖庭圣地,如果與龍的傳人結 合起來看,濮陽的雷澤或稱為龍源圣地是順理成章 的."李學勤先生等主編的《黃河文化史》(江西教 育出版社2003 月版)也說伏羲氏族"興起于雷澤,即今河南北部濮陽一帶." 除伏羲之外的感生故事還有很多,大都是中國 古史傳說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仔細審度,不 難發現這些感生故事基本上都與龍有關. 如:少典妃安登游于華陽,有神童感之于常羊, 生神子,人面龍顏好耕,是為神農(《路史?后記三》 女登感神龍而生炎帝(《史記?*b-_-皇本紀》)."附寶見大電繞北斗,巨星明郊野,感附寶,孕二 十四月,生黃帝于壽丘."(《帝王世紀?河圖稽命 徵》)大電即巨大的閃電,閃電也是龍起源之一.所 以,《帝王世紀》說黃帝"龍顏,有圣德".《路史?后紀 五》和《四部備要》等說黃帝"河目隆顙,日角龍顏". 黃帝氏族后來以龍為圖騰,以云紀官(云從龍),這似 乎已成為學界的共識. 昌意遇黑龍負玄玉圖而生顓頊,故其身上"有紋 如龍,亦有玉圖之象"(《拾遺記?顓頊》).還有的文 獻說顓頊之母女樞感"瑤光之星,貫月如虹"而生顓 頊(《帝王世紀》第二).長虹也是龍起源之一,史籍多 有記載.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大戴禮?五帝 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重華(舜)(《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舜"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有 圣德"(《帝王世紀》第二). 有人考證,大禹也是龍的兒子,"從禹字的字型 上說,甲骨文與金文也都作二蟲相交之形,所以禹的 圖騰是兩條龍,應無問題".在古史傳說中,記載大 禹治水時曾"有應龍以尾畫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 治之".《繹史》卷十一引《抱樸子》說"禹乘兩龍,郭 支為馭."可見禹和龍也有難以割舍的情結. 濮陽蚌塑龍的發現,為遠古傳說記載中的感生 故事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它說明在6400 多年前 的遠古傳說時代,龍已經是先民心目中神圣威儀的 靈物,人一旦與龍有所聯系,就必然身價飆升,人們 旦相信某人是龍所生養,他就可能成為部落的首領.遠古傳說中大量的感生故事反映了那個時代龍 與人的互動關系,龍使人崇高,人尊龍神圣,人龍合 ,即能成為人主.在感生故事中,相互雷同的情節很多,即許多感 生神話傳說都有其大致相類似的特征,其中最突出 的就是以龍為感應物.從此可以窺見,龍這一神物, 極早的時候就是人們崇拜的通靈之物了.透過濮陽 蚌塑龍與遠古傳說記載的整合研究,我們有理由相 信,龍在遠古時代的意識形態領域占有崇高的地位, 甚至可以說,龍為中國早期"酋邦"的形成起到了催 化作用.這種現象在距今6400 年時已經成型,其形 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的萌生時期還要早得 三,龍與天地通張光直先生說:"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大觀 念,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層次,其中主要的便是'天' 和'地'.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不是嚴密隔絕,彼此不 相往來的.中國古代許多儀式,宗教思想和行為的很 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不同層次直接進行 溝通.進行溝通的人物就是中國古代的巫,覡.從另一 角度看,中國古代文明是所謂薩滿式(shamanistic)的 文明.這是中國古代文明最主要的特征."并說:"把 世界分成天地人神等層次,這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 的成分,也就是薩滿式世界觀的特征"【101. 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遠古先民們認為天和 地是相通的,但需要有一種有大能的人從中溝通,能 夠溝通天地的人就是巫師,而溝通的形式是祭祀. 《左傳》中曾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巫和覡(男巫 為覡,女巫為巫)利用祭祀儀式宣揚自己掌握著能夠 和上天溝通的本領,能夠和神對話,并且有能力請神 來降福祛禍,庇佑下民.到了少嗥時的后期,九黎亂 德,民神雜糅,人人可以通神了,社會秩序混亂,一時 "夫人作享,家為巫史","蒸享無度,民神同位".到了 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這就是"絕地天通".[1但是,部落首領并非要完全杜絕天和地,人和神之間 的溝通往來,而是選派專人來負責天地,人神之間溝 通的事務,這專人就是巫.巫,在當時和大首領或稱 作大宗教主是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的.古史傳說 時代的顓頊就是一個大巫.天和地的溝通為少數人 所獨占,他們"通天地"的手段是和政治權利有直接 關系的,"天,神是知識的源泉,通天地的人是先知先 覺.在古代,自然資源開發不足,人們生活很困難,很 被動.能夠先知先覺的人,或是人們相信他能先知先 覺的人,就有領導他人的資格,"【】叫這種所謂有資格 的人,首先便與龍這一靈物發生牽連,要么是感龍所 生,要么就是能"乘龍御天",人們相信這些非同一般 的人才能在天地,人神之間進行溝通.他們在占有 "天地通"的權利的同時,也獨占了在實行"天地通" 時所必須進行的祭祀禮儀的主持權,并占有了祭祀 時所使用的祭品,如美術品,禮器及其他祭祀禮儀的 物質財富.這是獲得和占有政治權利的重要基礎,是 中國遠古時代乃至以后很長時期統治者對財富和資 源獨占的一個重要條件. 巫要開展與天,地之間的往來,需要借助一些工 具,其中除了山,樹,甲骨和八卦外,很重要的另一種 工具是動物,是輔助巫師上天人地的具有神性的腳 力.這些動物以龍,虎,鹿三種為常用,稱"三踽",而 其中又以龍蹯為最具神力.《道藏?太上登真三踽靈 鹿踽……大凡學仙之道,用龍踽者.龍能上天人地,穿山入水,不出此術,神鬼莫能測,能助奉道之士,混 福地,一切邪魔精怪惡物不敢近,每去山川江洞州府,到處自有神祗來朝覲."東晉時的葛洪所著《抱樸 子》一書中也說:"龍踽者行最遠,其余者不足千里 在遠古傳說的記載中,龍曾是原始宗教的巫師們與天地溝通的最得力的助手,被稱為"龍蹯".濮陽 蚌塑圖形中有龍,虎和鹿等動物,而且有"人騎龍巡 天遨游"的畫面.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早的 "三蹯"考古物證,是幫助墓主人(大巫師)上天人地 的坐騎腳力,而其中龍是最得力的.濮陽蚌圖中有人 乘龍,而沒有人乘虎或人乘鹿的圖像,這并不是說 虎,鹿不是墓主人的坐騎,而是在"三踽"具備的情況 下把最強勁有力,能夠"行最遠"的龍來作為首選. 濮陽西水坡蚌龍等圖形的發現,使我們在對歷代 的踽符號的辨認上發揮了點睛的作用,是后來綿亙 數千年道家"三踽"理論的根脈.濮陽西水坡M45 其以蚌龍為主要特征的考古發現,可以把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淵源,上 推到6400 多年以前的后岡一期文化時期. 正是由于龍在"天地通"中所彰顯的大巫師最得 力的坐騎腳力的原因,以及濮陽西水坡蚌塑龍,虎, 鹿的"三躊"理論定位,使得不少學者認為M45 就是一個大巫師,并且很有可能就是帝顓頊.黃石林,石興邦先生認為"墓主人是一位'足踏北斗,執掌 乾坤'的聯盟大首領兼宗教大巫.在當時,只有顓頊 才有如此權位.據此,該墓應是帝顓頊之墓"f2】. 帝丘一名,始見于《春秋?僖公三十一年》,而把顓頊和帝丘連在一起進行敘述,則始見于《左傳?昭 公十七年》:"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之后,文獻 對帝丘和濮陽相聯系漸次有更為明確的表述:《竹書 紀年》(今本):"帝顓頊高陽氏……元年,帝即位,居 濮."《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黃甫謐日:"顓頊都 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漢書?地理志》也記載: 丘在濮陽,自古以來沒有大的爭議.因為帝丘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赫地位,從古到今,幾千年間,曾有不少 帝王名臣關注帝丘的沿革,位置及相關情況.唐高宗 就曾問過帝丘的由來,《唐會要》中就有這方面的記 載,而《新唐書?許敬宗傳》記載得更加詳細:"帝東 丘,何也?'德玄不對.敬宗日:'臣能知之.昔帝顓頊始居此地,以王天下.其后夏后相因之,為寒浞所 滅.后緡方娠,逃出自竇,在此地也.后昆吾氏因之, 我們知道,帝丘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五帝之一的顓頊建都帝丘,在此筑玄宮,進行"絕地 天通"等重大宗教,政治改革外,帝丘曾一度成為夏 里設為東郡.從顓頊時代算起,綿亙2000多年,帝丘 是中國建都時間最為長久的都市之一.1965 月,郭沫若先生對帝丘表示出很大關注,想在濮陽找到帝丘的具體所在,就委派北京大學的李仰松先生 到濮陽尋找帝丘. 李仰松與廖永民等在濮陽地區進行了詳細的考 古調查.經過粗探,發現濮陽縣東南10 公里的高城 遺址面積有100 萬平方米.認為高城遺址即是上古 帝丘【l2 一一.高城遺址位于今濮陽縣五星鄉的高城 村.高城,原稱高陽城,當地居民呼為顓頊城,這是因 為顓頊即是高陽氏的原因.遺址地表以上雖然沒有 太多的,十分醒目的古文化遺跡,但當地確有城角地,南城頭地和東郭集村等地名稱謂.這種地名文化 現象,應當是有其歷史淵源的,應與古帝丘城有一定 的內在聯系.2002 年,濮陽市文物管理所在中國社 會科學院推出文明探源工程的啟示下,為尋找"顓頊 之墟"曾在此進行考古鉆探,發現了遺址北部城墻和 東北,西北城墻的拐角.2005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濮陽市文物考古人員一起,對高城遺址進行 了較為詳細的鉆探和試掘,發現是一處面積為916 萬平方米的古城址,引起眾多媒體的高度關注. 現已探明,帝丘古城保存基本完好,城墻頂部被 米的淤土層所疊壓.整個城址的平面為長方形,城墻保存高度約6—9 米.城基寬70 20—30米.城外有一周護城壕.古城的北墻長約 2420 米,中部偏東內收(在今胡狀鄉安寨村西北), 形成一個近90 度的折角;東城墻長約3790 長度為3986米,南墻長2361 米.南城墻曾經遭到嚴 重破壞.雖然目前的考古資料尚無法確定最早 的筑城年代,但根據發掘的夯土結構,夯窩,夯層的 差異以及各類夯土層內包含物的不同,大體上可知 該城從仰韶文化晚期開始有人類居住,歷經龍山文 化,商,周和西漢多個歷史時期,在春秋,戰國時已經 成為一座頗具規模的都邑名城.因為在發掘的兩條 探溝內(共開挖4 條探溝)均發現在兩塊夯土的接合 部埋有人頭骨或整具獸骨的現象,推測在東周時修 筑過程中曾進行祭祀,但那次修筑應是城墻的修補, 不可能是平地新筑城池.從古城外側和頂部發現有 大量夾雜漢代瓦片的淤土分析,帝丘古城應當是在 漢代為黃河洪水所毀.由于帝丘古城屬于一次性毀 于漢代的黃河大水,可以想見城內漢代街道,建筑甚 至同時期的城市結構應保存較好.未來的發掘將對 中國古代城市研究等多個方面提供極為寶貴的資 古帝丘城的發現,無疑對研究衛國歷史特別是對于研究上古大帝顓頊,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帝丘 西北發現仰韶文化時期的蚌塑龍圖形,又把帝丘 顓頊——龍這一遠古文化鏈條緊緊扣合起來,激起人們尋求其中奧秘的廣泛興趣. 馬世之先生曾說:"龍是古代傳說中極其神異的 動物,是集動物大成的綜合體.它沒有固定的形態, 卻有升天入地,行云布雨的本領.它是神圣,吉祥的 同義語,又是古代權利的象征.它玄而又玄,神乎其 神.這種并不存在的'鱗蟲之長',被譽為我們祖先最 早的'人心營構之象',占有無比崇高的地位,成為中 華民族文化的徽章." 在遠古傳說記載中,圣人乘龍的故事是屢見不 鮮的.但影響最大的只有黃帝和顓頊.《史記?封禪 成后,有龍從天而降,迎黃帝升天.黃帝乘龍,冉冉升騰而去.這一傳說故事應當源于今河南靈寶的鑄鼎 塬,不在帝丘濮陽.而顓頊是黃帝之孫,也曾"乘龍而 至四海".顓頊建都之地就在濮陽帝丘,這里又發現 距今6400 多年的蚌塑人騎龍圖形.濮陽出土的三組 蚌圖所處的環境是有區別的.第一組蚌圖十分復雜, 內容極為豐富,處在一個墓葬中;第二組蚌圖位于一 個橢圓形的灰坑中;第三組蚌圖則分布在一條東北 西南方向長長的灰溝之內,長溝底部鋪墊一層厚10 厘米左右的灰土,蚌圖就布置在灰土之上.這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充滿奧秘的現象.在濮陽地區至 今還流傳著人去世后,與之有關聯的人要在門口等 處撒灰土的習俗.這是偶然巧合,還是具有傳承關系 在灰色長溝內散布著各類蚌殼,猶如天空一條銀河之中璀璨的星辰,"人騎龍"的蚌圖就處在這條 "銀河"之中.同時,與"人騎龍"蚌圖相配組的還有蚌 塑虎,鳥及一個圓圈形圖案,這其中也應有深邃的文 化內涵.這就不能不使人把"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的 遠古傳說記載,與濮陽"人騎龍"蚌塑圖形緊密聯系 起來.灰溝內的人騎龍圖像,應是表明墓主系以龍為 圖騰的黃帝部族中的一位大宗教主,是帝顓頊乘龍 遨游天地之間的寫照[21.郝本性先生在濮陽西水坡 蚌塑龍虎出土后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昔人帝丘乘 龍去"句,這個在帝丘乘龍而去的昔人,從遠古傳說 記載中去尋覓,應是何方圣人呢? 五,龍與文化自覺 濮陽蚌塑的三條龍圖形,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 凸顯天地人的有機結合,或干脆說是天人結合.從伴 隨大巫師人地,配合墓主人實現乘龍升天的夢想,到 能飛善游的龍與在大地奔馳的虎,鹿相蟬聯,相組合 及人騎龍遨游太空,牽引猛虎伴隨等蚌圖,都體現了 個和諧飛騰的境界,沒有半點兇煞不祥的意蘊.濮陽蚌塑龍及與之相配伍的其他動物,人物圖像,是 6400 多年前"天人合一"的原始宗教思想的集中體 現,是中國龍親善,向上,助人,勇進精神實質的文化 風貌. 濮陽蚌龍驚世出土以后,很快在海內外引起關 注,隨之而起的是一陣研究龍文化的旋風,其中不乏 進行中西龍文化對比研究的學者. 西方的龍(Dragon)有海洋文明的背景,是鱷, 蛇,鷹,蝙蝠等少數動物的集合體,具有破壞,噴火, 吞人和護寶等神性功能,是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魔 鬼"撒旦"的化身,主要代表性格是邪惡.而中國龍無 論從起源,形象,文化背景以及功能,地位等哪個方 面研究,都與西方所謂的龍截然不同,是屬于兩種文 化性質完全相悖的神性動物.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相 互混同.中國龍在主流意識上認為是蛇,鱷,魚,鯢, 蜥蜴,豬,馬,牛,虎,鹿,熊,鳥等眾多動物的部分肢 體形象的集大成,加上自然現象中的雷電,云,虹,龍 卷風,星宿等,經過多元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威儀祥瑞 的神物,具有喜愛水,善飛游,通天地,多變化,顯靈 異,征祥瑞,示威儀等諸多功能的神性,少有攻擊性, 主要代表性格是善. 濮陽蚌圖"人騎龍"圖案的發現,使我們相信遠 古傳說時代的確存在著人乘龍巡天的原始宗教思 維,那個時代的先民是相信人能夠乘龍升天的.這種 思維傳遞十分悠久,漢代墓葬石門前后雕刻的人乘 龍畫像,應是濮陽蚌塑人乘龍圖形最直接的后延.濮 陽"人騎龍"蚌圖是后世幾千年這一題材各種表現形 式的鼻祖,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 人乘龍圖像,它對研究遠古神話傳說記載具有重要 的啟示和開拓意義.它不是單獨的龍,也不是獨處的 人,而是人和龍零距離的復合組圖,其價值不可低 估.濮陽蚌塑圖案,使我們直觀地看到了遠古傳說時 代原始宗教活動的恢弘場面,但是要從真正意義上 認識和破譯這一禮制建筑中所蘊含的玄機決非易 事.通過蚌圖,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其他的一些遠 古傳說記載都應有一定的文化素地. 事實上,中國人所崇尚喜歡的龍,在西方與邪惡 的Dragon 相混淆,以至于使良善與邪惡相錯位,很 大程度上是由于翻譯上的失誤.不少學人都對此提 出過嚴肅的建議,要求把正確的龍的漢語拼音Long 與西方的Dragon 相區別. 中國人創造出來的龍,又為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所喜歡,愛護和崇尚,絕不是偶然的,在一定意義上 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是中華民族 哲學智慧的結晶.誠然,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長的 時期,龍曾被歷代帝王所利用,為鞏固其統治,加進 了一些封建的糟粕,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 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龍文化的產生比帝王的出現 要早得多.就是在帝王統治時代,民間依舊沒有中斷 龍文化的傳承,發揚和廣播."隨著封建帝王統治在 中華大地上一去不返,龍文化的皇權象征被摒棄,而 完全回歸民間,并且大大向前發展,豐富多彩,富有 新意". 濮陽蚌塑龍是原生龍,是后世龍的祖型,它處在 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中原腹心地帶,沒有海洋文化 的背景,相反,它具有升天文化的背景.從遠古傳說 的記載中看,中國龍雖然具有善飛游的功能,卻絲毫 沒有蝙蝠的形象.它在遠古時代的功用,主要是催生 圣明大德的人(如伏羲,黃帝,顓項等),輔助有大能 的人溝通天地,人神(如"三踽"之首等)和降福人間 (如行云布雨,懲惡揚善等).最原始的中國龍沒有半 點兇煞邪惡的蘊意,至于到了階級社會以后,龍形象 被統治者所利用,派生出恫嚇,威懾人民的功用,這 是糟粕,應當摒棄.應當說"龍之初,性本善",與西方 所謂的龍"性本惡"是截然不同的.濮陽蚌塑龍不僅 為研究遠古神話傳說提供了堅實可信的實證資料, 同時也為中西方龍文化對比,善惡分界提供了標本 性的實物資料. 已故國際知名大學者費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 "文化自覺論".他說:"什么是文化自覺,簡單地說, 就是每個文明中的人對自己的文明進行反省,做到 有'自知之明'.這樣,人們就會更理智一些,從而擺 脫各種無意義的沖動和盲目的舉動."[I6 他還把文 化自覺歷程概括總結為四句話十六個字,就是"各美 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世界上各個 民族的文化是不盡相同的,都有其自身特色鮮明的 淵源和歷史發展階段,都有其文化精華所在.各個民 族在欣賞自己文化美好的同時,也應尊重或者注意 吸納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達到各種文化相 互尊重,共同發展,同建和諧.魯諄先生于2007 月29日在濮陽《龍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討論會》的 開幕式上講:"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因為西方 龍是邪惡的,從而拋棄自己的龍和龍文化.我們的文 化自覺,表現在龍文化問題上,就應當像費老所說的 那樣'更理智一些,從而擺脫各種無意義的沖動和盲 目的舉動'." 此言智也.難道我們不應該對近年來龍文化研 究中出現的一些反常的,不和諧的現象(盡管是個別 的,極少數的)進行必要的反思和警覺嗎? 六,結語 統而言之,濮陽蚌塑龍及其他動物圖像的發現, 為中國古史的傳說資料的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考 古物證,隨著研究的深入更能彰顯其無可估量的價 值.它至少為很多遠古傳說記載中關于龍的描述提 供了實證.尤其是蚌塑龍與其他各種文化現象配組 出土,和各地發現的早期龍形象相比較,其文化內蘊 就豐富得多,厚實得多.可以說,目前考古發現的大 部分早期龍,都是相對獨立的文化個體,而濮陽蚌龍 則是集束發現,成組出土,復合呈現,并且一發現就 至少是三組.它們與真實的,虛幻的,飛游的,奔跑 的,靈動的,爬行的,實用的,象征性的以及天上星宿 等諸多文化相組合,深含玄機,其中的奧秘的確不是 短時間內就能詮釋得了的.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 入和水平的提高,總有一天會全面破譯濮陽蚌龍暨 與之配組所形成的文化現象所蘊含的真諦,尤其是 研究其對遠古神話傳說記載的價值,具有廣闊的前 景,我們必將從中得到極大的收益與啟迪.注釋: 據潘其風先生1988 M45墓主人性別,年齡,據潘其風先生1988 月現場鑒定記錄;墓主人身長1.79 米,據國家博物館孫其剛,都寅祥 先生2002 年12 月對藏館濮陽西水坡遺址N45 墓主人骨架 重新測量數據. 《竹書紀年》箋按引《通鑒外紀》. 《山海經廣注》輯《山海經佚文》. 馬世之:《帝丘與龍文化》,2007 月濮陽"龍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討論會宣讀. 郝本性于1988 月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會上賦詩一首:"龍源在豫鐵證強,虎跑濮上威風長.昔人帝丘乘 龍去,今朝烏金放光芒." 魯諄:《弘揚中華龍文化共建和諧社會》,2007 在濮陽"龍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參考文獻: [1】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M】.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1999. 【2】黃石林,石興邦.龍與中華民族[A】.黃帝與中國傳統文 化學術討論會文集【C】.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張明華.從中國早期玉龍試析龍的起源【J】.故宮文物 (臺北月刊),2000,(總第302 [4]何炳棣.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著述:《孫子兵法》中關于"黃帝","四帝"的論述【A】.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 討論會文集【C】.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5】袁珂.山海經校注?海內東經注?郭璞引《河圖》【M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袁珂.山海經校注?海內東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0. [7]錢耀鵬.感生故事與早期政權的更迭【J】.中原文物, 20o6,(3). 【8】許順湛.說雷澤[A】.龍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討論會論文 集fC】.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9]陳志良.始祖誕生與圖騰主義【J】.說文月刊(第二卷合 訂本).1940. 【10】張光直.考古學六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12]廖永民.帝丘初探【A】.2000 年濮陽"龍文化與現代文 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經濟文化出版社, 2003. 【13]許順湛.濮陽龍山聚落群的啟示(A】.2000 年濮陽"龍文 化與現代文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經濟 文化出版社.2003. 【14]陳茁,等.衛國都城驚現濮陽高城【N】.河南日報, 2006—06—07. 【15]袁廣闊,等.河南濮陽發現東周時期衛國都城【N】.中國 文物報.2006—06—16. [16】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动漫|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码午夜场|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系列18部无码观看AV|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久久经精品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