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是一種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步兵戰術,這種戰術植根于中國軍隊在革命戰爭年代長期的作戰實踐總結,但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輕步兵部隊都具有實際意義。 與一般的步兵分隊戰術相比,“三三制”最顯著的優勢在于通過效率與靈活性的最大化結合,實現了攻擊和防御效能的成倍提高:一方面,“三三制”將步兵編組為三人一組的戰斗小組,這種編組能確保組內人數最少的情況下實現360°無火力死角,從而能夠在兵力人數相同的情況下能夠覆蓋盡可能大的火力范圍;另一方面,“三三制”各個火力小組內部能夠根據任務需要和戰場態勢靈活配置不同的武器,在小組內部方便指揮聯絡,而各個小組之間也能夠相互策應支援。 此外,由于“三三制”將兵員配置到各個戰術小組當中,因此在遭受敵方火力打擊時能夠盡可能減少傷亡、避免出現兵力過于集中造成的“一窩端”。可以說,“三三制”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進攻有力、防守嚴密的戰術模式,并且具有戰術上的較大彈性,實現了步兵分隊在指揮、火力、兵力、分隊配合上的有機統一。 按照現有的輕步兵火力覆蓋范圍,采用“三三制”的步兵分隊的連級分隊即可展開800米寬度的戰線,由此不難看出“三三制”的攻防能力之強。當然,“三三制”對步兵分隊內兵員素質也需要有較高的要求,否則不但戰術難以發揮作用,反而會因為兵力不夠集中導致作戰能力的分散,因此能夠熟練運用“三三制”的軍事力量并不多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