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知道某一天的天干地支最便捷的的方法就是帶一本萬年歷,但不同版本萬年歷有時天干地支會有相差,歷史上就有過對照萬年歷排八字由于不同版本而引起爭議的事例,如《民國易壇奇才瞎子王傳奇》中就有最典型的事例。如果沒有萬年歷怎么辦,那么就得學會盲人中流傳的“流星趕月法”,此法雖好也準確無誤,但是能背下這么多口訣也是不容易的,我偶爾得一密訣,介紹了用一公式計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鐘就能計算出1900年到2100年間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準確,比流星趕月法不知要省事多少倍,作為周易傳承者,好東東不敢據為已有,應與廣大周易愛好者共享。 天干地支對位數: 天干: 甲=1 、乙=2、 丙=3 、丁=4、 戊=5、 己=6、 庚=7 、辛=8、 壬=9 、癸10。地支: 子=1 、丑 =2、寅 =3、卯 =4、辰=5、 巳=6 、午=7 、未=8、 申=9 、酉=10、 戌=11、 亥=12。 年柱干支的算法公式: 年干公式: 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數減3例:1987年年干的求法:年份尾數減三,(7-3=4),第4位天干就是丁。2002年年干的求法:處份尾數減三,(2—3=9),第9位天干是壬。注:2減不起3就加10成12再減,佘防此。 年支公式: 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數加1。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數加5。例:1987年年支的求法:年份后兩位數加一,(87+1=88),(88-60-12-12=4),去掉60的倍數為28,再減去兩個12等于4,地支第4位為卯。(注:得數不能大于12,大于12就要減去12。)2002年年支的求法:年份后兩位數加五,02+5=7,地支第七位是午。(注:得數不能大于12,大于12就要減去12。) 那么1987年干支就是丁卯,2002年干支就是壬午。 月柱干支的算法公式: 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類,只計算月干。月干等于:年干數乘二加月份例:1987年丁卯年九月(戌月)的天干:4*2+9=17,天干10為周期就去掉10,(17-10=7),天干第七位為庚則此月干支為庚戌月。 日柱干支的算法公式: 根據公歷日期計算當日干支 口訣: 乘五除四九加日, 雙月間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舉例說明: 例一:1996年1月16日 (96×5+96÷4+9+16)÷60=8余49,49即為六十甲子序數。9對應天干壬,49除12余1對應地支子,對應干支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 (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為六十甲子序數。6對應天干己,26除12余2對應地支丑,對應干支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 (98×5+98÷4+9+16)÷608余59,對應干支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 (99×5+99÷4+9+16+30+1)÷60=9余35,對應干支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 (100×5+100÷4+9+16+2)÷60=9余12,對應干支為“乙亥”。 例六:2001年10月16日 (101×5+101÷4+9+16+4+30)÷60=9余49,對應干支為“壬子”。 注解 第三句中的“整少一”,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規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類推。 如果大家對這個求日柱干支的方法不熟悉,可以發私信給我,還有其他方法。 時柱天干口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 丁壬庚子屬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如果日干是甲或己,那么時的天干即是以甲為子時、乙為丑時…… 如果日干是乙或庚,那么時的天干以丙作子時、丁作丑時…… 如果日干是丙或辛,那么時的天干以戊作子時、己作丑時…… 如果日干是丁或壬,那么時的天干以庚作子時、辛作丑時…… 如果日干是戊或癸,那么時的天干以壬作子時、癸作丑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