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名臣”系列4——胡銓 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有一座祠堂,叫胡忠簡公祠,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人士而建,這個人就是“廬陵五忠一節”的胡銓,同時,他也是南宋“四名臣”之一。 今天,也是南宋“四名臣”的大結局了。前面我們說了李綱、趙鼎、李光,他們都是為國為民的大丈夫,雖然結局都不盡如人意,但那不能怪他們,這只能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胡銓是我要說的最后一個,他不像李綱、趙鼎那樣耀眼,但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了問心無愧,他對得起自己作為一個南宋人。 實際上,胡銓的文學成就,比他的政績更加為人所知。他的很多文章和詩詞,都非常的經典,并廣為流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戊午上高宗封事》。你也可以把它稱作——《斬秦檜書》。 這是一篇要求斬秦檜的彈劾奏章,在奏章里,胡銓旁征博引、引經據典,把秦檜的丑陋行徑公之于眾,讓大家一眼就看穿了秦檜的丑惡嘴臉。文章酣暢淋漓、大快人心,在朝野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間,各大印刷機構將這篇文章不斷印刷分發,導致臨安城的紙堪比“洛陽紙貴”,連金國人也不惜花大價錢來買胡銓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也被時人稱作“天下第一奇書”。 這就是胡銓干的最驚天動地的一件事情。因為在當時,秦檜正是南宋的宰相。敢上書請斬宰相,你可以想象胡銓這是有多大膽!如果是為了正義,這種大膽叫做——大無畏。 此時,胡銓37歲,正是青年氣盛的時候。 胡銓是個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人,他在進士及第,回答皇帝提問的時候,就讓宋高宗趙構耳目一新,打算將他列為第1名,只不過被別人改成了第5名。 只要胡銓給朝廷上奏折,少不了就是對投降派一頓臭罵,從《紹興和議》一直罵到《隆興和議》(相隔23年);罵完了秦檜,罵湯思退;罵完了高宗朝,罵孝宗朝;連名臣張浚和名將李寶也罵,只要是畏縮不前,或者委屈求和,都要遭到胡銓的口誅筆伐。 其實,這才是最可愛的人,他不厭其煩地去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因為他心中自有明鏡。 胡銓也不是只會嘴上和筆上功夫,他也參與過一些實際戰斗。金兀術“搜山檢海”的時候,他曾召集鄉勇保護過隆佑太后(趙構的福星);“隆興北伐”失敗后,他又親自督兵在冰面上擊退金軍。 胡銓就是這樣一個身體力行的人。他活了78歲,臨死還不忘向宋孝宗進言。如果每個皇帝身邊多幾個像胡銓這樣的人,還愁那些奸佞不現形? 目前,胡銓被評為江西省“千年最杰出的十位歷史名人”之一。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注原創,拒絕抄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