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解 生 命 【三】 ——談陳永鏘繪畫 陳永鏘在學畫之初,就一直在走生活化的路子,他好象并不太相信畫譜上的東西,他相信的是他的眼睛看到的客觀存在,并用心去挖掘其生命的意義,他的參照則是自我的生命本體。 陳永鏘在寫生
我看他較早的創作,《蝶》、《山崖》等,他的筆墨可謂精良,在繪畫技法上他廣泛吸收了南北花鳥畫的表現風格,他的畫既有小寫意花鳥畫的精細,又有南方花鳥畫的韻致。傳統嶺南畫派的花鳥和北方的小寫意花鳥在繪畫審美上的追求是大不相同的,他在繪畫實踐中越來越靠近的就是小寫意花鳥畫的精神趣味。 陳永鏘花鳥作品▼ 陳永鏘《庭院鳥聲》
陳永鏘《芳心于人》 在此之前,他已經有了一段游學的經歷,在此過程中他得到花鳥畫的精神力量與藝術家人格魅力的雙重熏陶。嶺南畫派的“精致”有時和“精制”分不開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繪畫的表現力度,他的藝術個性要用筆墨的精神來體現,他追求表現力度和筆墨的徹底性。 1995年陳永鏘在法國 九十年代中期,他的繪畫已經有了明顯的風格特征,他用無以復加的筆墨表現背景,用精致的小寫意意趣描繪形象,使形象點綴在背景上,展現出鮮明的鄉土氣息和雄渾的藝術表現性。在花鳥畫的圖式語言上,他的繪畫內含著濃郁的土地意識,土地是母體的象征,是萬物生長之源。
他的圖式因此有了山水畫的結構,花鳥畫的形式和人物畫的精神內涵。但這一切對于他來說都是形式的因素,他的繪畫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生存方式和人生感懷,他的繪畫是他人生的態度再現,他繪畫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是并存的,他用花鳥畫的藝術形式介入了人物繪畫的主題性觀念。 陳永鏘《山歌雋永》
我由此而進入他的文學世界,他的人生宣言盡在其中,他那優美的散文隨筆流露出他人生的諸多情思,他的文學不是傷感的,而象他的繪畫一樣同樣是張揚著生命的激情。 他不是一位靠回憶為寄托的畫家,他的繪畫里有生命的激情,但更有創造的悲壯。我們曾經非常反對繪畫的主題性選擇給繪畫帶來的消極因素,其實,中外繪畫史上很多經典的作品大都是藝術性和主題性最完美的結合,藝術不是空洞的東西,作為獨立的意識形式,當然它也具備思想性。
在《金大果》中,他題曰“此果秋花冬實,燦然一樹以迎春,粵人視之為吉祥之物,名之曰金大果。其味似酸還甜,此株與余相處已七年矣,為之寫照卻是首次也?!彼枷胄圆皇菑娂由先サ?,而是他的繪畫本體的語言特色。 在他藝術探索初期的一系列作品中,如《歲月》,《白木棉》,《金大果》等,他的繪畫都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時代的主題意義,或歌頌生活,或贊嘆精神,對思想觀念的承載是他繪畫厚重的一部分。 編輯 | 漁公子 更多相關內容,點擊藍字直達: 鏘談丨陳永鏘:人生中唯一可以“炫耀”的“財富”,就只有是時間
|
|